蕉城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的实施意义、做法及建议
2018-08-02朱留刚吴志丹张文锦
朱留刚,吴志丹,孙 君,张文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
2017年6月12日,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2017年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农(耕肥)〔2017〕28号)中,明确了全国首批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县,其中茶叶示范县共有21个,泉州市安溪县、宁德市蕉城区名列其中,成为福建省仅有的2个茶叶示范县。2017年试点项目启动实施至今已近一年了,其实施效果如何?有何意义?做法怎样、有哪些可复制推广经验及需改进之处?凡此种种,皆有必要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该试点工作的滚动实施,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试点项目提供借鉴参考。为此,本文拟以蕉城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着重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以期对试点项目的实施有所裨益。
1 项目实施内容及任务目标
根据国家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相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蕉城区茶业局与财政局组织编制了《蕉城区2017年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财政局、农业局、茶业局,赤溪镇等相关试点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试点茶叶企业(合作社),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该实施方案明确了蕉城区试点项目的任务目标、主推技术模式和主要实施内容,具体如下:
1.1 项目任务目标:①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全区茶叶核心产区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以上,辐射带动全区茶叶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②促进有机肥资源利用。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③全区茶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④促进土壤质量提升。全区茶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土壤酸化得到初步改善。
1.2 主推技术模式:①“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在赤溪等乡镇茶园示范7160亩,其中茶渣(仙洋洋深加工茶企出产)有机肥施用示范3000亩,有机肥用量约1吨/667m2。②“茶+沼+畜”模式。由南阳猪粪、深加工茶渣等合成,在八都镇平湖、洋中等茶园示范1580亩,有机肥用量约1吨/667m2。③“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结合小农水项目在赤溪大坛等茶园示范1000亩,施有机肥0.6吨/667m2、有机水溶肥5kg/667m2。④“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以禽畜粪便、秸秆、甘蔗叶、菇渣、茶渣为原料,经粉碎、混合堆沤发酵而成,于秋、冬季结合清园,利用机械深耕、深施。在霍童镇坑头片区茶园示范4560亩,有机肥用量约1吨/667m2。
1.3 主要实施内容:与任务目标相对应,实行全覆盖。
1.3.1 核心区主推施肥技术模式试验与示范:在确定的30个茶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茶园试点,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同步开展不同施肥技术模式(施肥技术模式+习惯施肥对照)比较试验与监测及规模示范。对照比较试验与监测上,着重鉴定不同处理的茶园产出(生长性状、经济产量、茶叶品质及采摘期等),监测分析各试点实施前后(约1年)茶园土壤肥力、pH值及卫生质量(土壤、茶叶)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规模示范当地主推施肥技术模式,鉴定其增产提质效果。
1.3.2 全区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茶园不同主推施肥技术模式,开展茶渣有机肥化(茶渣与畜禽粪污结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途径进行推广应用,确保蕉城全区茶园化肥用量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以上。
1.3.3“替代”施肥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在主推施肥技术模式比较试验、监测分析与规模示范的基础上,结合茶树营养特点、需肥规律和不同茶类对营养元素的特定需求,研究形成蕉城区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技术操作规程,指导茶叶生产科学用肥。
2 试点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蕉城区茶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蕉城是闽东(宁德市)重要的产茶区,2017年拥有茶园13.3万亩,生产毛茶12781吨,实现产值78026万元。茶园面积保持稳定,毛茶产量和产值分别比2016年增长了3.2%和6.0%。茶业是蕉城区农业支柱产业,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确保蕉城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蕉城区茶叶试点项目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核心内容,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以区域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和主推施肥技术模式为主要抓手,以茶园化肥减量化施用、有机肥源资源化利用及茶产品品质、卫生质量、茶园土壤肥力提升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扶持(中央财政无偿投入1000万元),增加茶园绿色投入(约80%的财政扶持经费用于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其有序有效实施,必将有利于茶园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及持续生产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茶园化肥、农药投入的“双减”、茶叶产品品质及卫生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种养业有机肥副产物有机肥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增加茶园有机肥源,促进茶叶生产节本增效。进而有利于茶叶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加快形成,推动茶业转型升级、“三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促进茶企增效和茶农增收。
2.2 是提升蕉城区茶园土壤肥力、肥效的客观需要
2.2.1 茶园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的需要
茶园土壤是茶树安身立命的重要载体,其质地优劣与肥力高低直接攸关茶园产出高低及持续生产能力强弱。根据2009年11月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普查(共33个样点茶园)宁德市蕉城区茶园土壤质量的结果(表1)可知,蕉城区茶园土壤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①不同样点间的土壤质量相差较大;②土壤总体偏酸性,pH值介于3.96与5.39之间,平均值为4.40,其中低于4.50的占72.73%;③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缺乏,为0.50-101.39 mg/kg,平均值仅17.27 mg/kg,有60.61%样点低于其养分丰缺临界值(19 mg/kg);④土壤有效钾含量普遍贫乏,为12.65-124.79 mg/kg,平均值仅37.90 mg/kg,有93.94%样点低于其养分丰缺临界值(100 mg/kg);⑤土壤有效镁含量普遍缺乏,含量范围7.03-152.05 mg/kg,平均值19.39 mg/kg,有96.97%样点低于其养分丰缺临界值(45 mg/kg);⑥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丰富(1.38%-6.66%),平均值达2.89%(>2%),但仍有部分茶园处于中等水平;⑦土壤全氮含量总体较好,其中84.85%样点达优良等级(>1.0 g/kg),15.15%样点为尚可水平(0.8-1.0 g/kg)。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的有序有效推进,蕉城区茶园土壤的这种不良状况必将得以改善。
2.2.2 是茶园精准施肥、提高肥效、减施增效的需要
茶园测土是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减量用肥、提高肥效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2009年底茶园土壤质量普查是蕉城区迄今最近的一次普查,但毕竟距今已有八九年时间了,这期间全区茶园土壤肥力状况肯定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其状况究竟如何,却不得而知。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的实施,通过当地茶园不同主推施肥技术模式比较试验及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监测,既可掌握蕉城全区茶园土壤的总体肥力状况,又可进一步量化明确各主推施肥技术模式的施用效果,这将为今后蕉城区茶园精准施肥、减施增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项目进展及主要做法
3.1 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
3.1.1 建立了主推施肥技术模式试点,进行对照比较试验、监测分析和规模示范
通过公开遴选确定了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茶企生产基地茶园试点30个,建立了不同主推施肥技术模式对照试验与质量监测点(施肥技术模式+习惯施肥对照),并进行了相应主推施肥技术模式规模示范。完成了试验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茶树品种、树龄、树势、规模、无公害生产)、处理设置(主推施肥技术模式+习惯施肥)、布区试验、挂牌、春茶测产,以及基础肥力土样扦取、处理、送样检测(省农科院土肥所)和春茶蒸青样制样、送样检测等工作,基本明确了蕉城区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及茶叶卫生质量状况。
开展了不同主推施肥技术模式示范,完成了各示范点茶园基本情况调查(不同地块茶树品种、规模、无公害生产情况等),分地块、按品种登记了春茶产量、产值等指标,总示范规模14300亩,基本明确了茶园各主推施肥技术模式的提质增效效果。
3.1.2 开展了区域深加工茶渣有机肥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项目招标方式与宁德市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域内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加工茶企的废弃茶渣和宁德市南阳实业有限公司的猪粪等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研究适合茶园需肥特点的茶渣有机肥产品,以提供茶园示范推广应用,提高区域种养业有机副产物有机肥化利用率,减少污染,节本增效。目前,已完成了茶渣专用发酵菌种的筛选,培养出了较佳菌株、合适的菌群比例的茶渣专用腐熟菌剂若干,并进行以茶渣为主配料底物的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并研制出了茶渣有机肥化产品,在蕉城全区示范推广。
表1 蕉城区茶园0-40cm土层土壤质量普查的结果
3.1.3 推广应用茶园施肥技术模式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边试验、示范,边推广应用茶园主推施肥技术模式及茶渣有机肥产品,确保全区茶园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以上。结合现代茶业产业园创建,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茶园施肥用药统防统治工作,加大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努力打造“三品一标”示范园,确保茶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产品100%符合无公害茶叶标准。
3.2 项目采取的主要做法
3.2.1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落地后,蕉城区政府高度重视,区茶业局、财政局及时组织业界相关专家,按国家农业部和福建省农业厅有关文件要求,就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商榷,六易其稿,编制出台了《蕉城区2017年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试点项目的有序有效实施提供了总依据和有力保障。
①围绕任务目标,确定实施内容:根据试点项目任务目标要求,结合蕉城区农业生产、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4种主推施肥技术模式及其在各茶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茶园试验、监测与示范内容,以及在全区推广应用的实施内容。
②明晰了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图:根据试点项目任务要求和实施内容,制定并明晰了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图(图1),有了路线图,按图索骥,一目了然,可避免工作遗漏,做到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纲举目张。
③制定了项目进度时间表:试点项目实施时间短(仅一年)、目标任务重,第一年实施又没啥经验可借鉴,尤其是项目监测化验需要时间,技术操作规范又得在试验示范结果出来后才能落地。因此从完成时间上看相当紧。为确保任务指标的如期完成,实施方案中对项目进度做了详细具体安排,并建立进展调度制度,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碰头、一年一总结。在实际操作中,以项目完成时间(结题验收)为节点,进行倒推、按月安排,把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月中,按月推进督查,切实保障进度要求。
3.2.2 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
①合理试点布局,遴选实施主体
根据蕉城茶叶生产企业的情况,结合试点设置区域平衡布局要求,采取自愿申报和竞争性选择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产生了30个实施主体(茶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茶企)。公开公示《实施方案》,举办试点工作动员暨项目申报培训会,鼓励域内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申报,按程序申报、遴选,选上的签订协议,经批复后实施,落实试点面积、主推技术、施用肥料,做到“主体、作物、面积、目标、责任”五落实。
②分解目标任务,规范操作运行
把试点项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实施主体,以合约或合同形式明确下来,各负其责,检查督促完成。一、主推施肥技术模式对照比较试验及示范,由遴选出的30个茶企承担,以协议方式明确任务。二、试点茶园土壤肥力、土壤与茶叶质量监测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由宁德市丰德园水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承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产生,合同方式购买。三、茶渣有机肥化利用研究及应用,由宁德市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通过专家评标产生,以协议方式明确指标任务及完成时间。
3.2.3 依托专家力量,强化技术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依托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省农业厅及当地专家技术力量,开展协作攻关:①聘请业内专家成立项目专家指导组,研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指导项目有效实施。②试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土壤卫生质量监测招标方案,以及茶渣有机肥化利用技术研究选标等,均征求专家意见或邀请专家论证,这提高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③项目监测点设置,以及土样扦取、茶叶蒸青样制作等,也咨询专家或邀请专家巡回指导,提高了样点代表性、监测处理间的可比性及数据的精确度。④蕉城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技术操作规范也将组织或委托有关专家研究制定。⑤鼓励当地专家、技术人员以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的形式,指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关键技术,及时、准确掌握有机肥使用和效应评价数据。
3.2.4 统筹协调安排,保障整体进度
在项目实施上,还注重保障措施的配套:①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蕉城区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进度符合要求。②建立考核机制。制定了蕉城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量化考核表及退出机制,细化、量化了各考核项内容及指标,增强了各实施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③强化监督检查。建立了项目实施进展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在关键时点组织专项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④注重与其它项目相衔接,统筹协调推进。与现代茶业产业园创建、茶园施肥用药统防统治、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和“三品一标”示范园打造等工作相结合,推进全区无公害茶叶生产,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4 主要建议
4.1 继续比较试验试点,进一步明确各主推施肥技术模式的增产、提质、改土效果,细化完善不同模式有机肥替代化肥优化施用方案(具体施肥品种及构成、使用频次及数量、施用方式及时间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式,就近推广应用。
4.2 及时分析评价不同试点监测数据(土壤肥力、pH值及卫生质量),明确各示范点茶园基础肥力状况,评价全区茶园总体肥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基于茶园测土的优化施肥方案,提高试点项目示范推广效果。
4.3 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操作规范可着手制定,其完善定稿、发布实施宜推至茶园主推技术模式优选及其优化施肥方案形成之后为好,以提高规范指导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