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小场地”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2018-08-01方奕瑜

新课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场地体育课密度

方奕瑜

(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小学,福建 厦门)

一、研究目的

近几年国家也不断推出一系列活动计划,如《学生体质健康计划》《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等,体育课每周的课时量增加至一、二年级4节课,三至六年级3节课。诸多种种均可以看出教育部、社会各方面越来越重视体育课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但“小场地”是硬件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以我校为例,总校一共有26个教学班级,学生数达到1200左右,但是只有四条60米跑道(300平方米)和两个篮球场(840平方米),上课极为拥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小场地”有效组织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提高练习密度及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书籍,从而全面地、正确地获取一些知识。

2.实践操作法

对课堂上一些比较突出的个案,加以调查分析,通过多种方法实施对比,总结经验。

3.经验总结法

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操作情况和经验,进行交流、探讨、小结。

三、结果与分析

1.编排课程细思考,以“小”见大

小课表,大学问。课表编排是否合理,对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负担,增强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表编排应做到科学、合理、规范、恰当,避免操场有时“热闹”有时“冷清”。

如果体育课安排不合理,会使本来偏小的场地变得更加拥挤,也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班与班也容易产生干扰,影响教学质量。校领导重视体育课程安排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教导处充分认识到体育场地小的严峻形势,在期初课程编排时首先考虑体育课的安排,必要时牺牲第二节课的“黄金时间”,保证每节课三至四个班同时上课,确保让每个学生拥有更宽敞的学习与锻炼空间。

2.教研组协调配合,提高练习密度

教研组在学期初协调好每个年级的教学进度,并且每周根据教师上课内容进行场地划分,仔细规划好、利用好现有的场地条件。保证教材、场地不冲突,这是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的关键。还有热身活动部分是体育课的重中之重,主要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如:组织慢跑时多个班级同时进行,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果采用班级轮流进行慢跑,时间会拖得比较长,势必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教研组做细致协调安排,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慢跑路线和方法,如:六年级学生绕校园自然地形跑,五年级学生绕篮球场跑,低年级先做操再慢跑,也可以进行环形跑,这样交错进行,不会互相影响,而且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不仅增加了学生锻炼的有效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密度。

表1 不同的热身跑方法及其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合理安排热身跑,在占用时间与安全系数上有明显的改善。

3.仔细研读教材,巧妙设计场地

无论操场大小如何,学生身体素质怎样,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仍然是上好每节课的灵魂所在。而在不利的场地条件下上好体育课又增加了灵活、多样地利用、规划场地这样的备课内容。所以在上课前,体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入微地备好每本教材每堂课。根据不同教材特点与教学需要,精心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不同的练习场地,使场地布局紧凑,便于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如,在进行耐久跑的训练,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形,让高年级的学生沿着校园自然地形慢跑;低年级的学生在跑道上绕标志物进行“S”或“8”字跑,这样安排使操场的面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另外,不规则的跑动路线也增加了学生的乐趣,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枯燥的长跑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1)激发学生潜能,以学促教

学生的智慧是无限的,教师在课上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创想,使每个学生脑筋、身体都动起来,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技术,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队列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内容,但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身动、脑动?教学时我只提供半块篮球场,让学生带着问题:如何安排练习区域,使组与组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开创思维,小组互助学习寻找练习路线,避免冲突。果然在小组长带领指挥下,同学们有序练习,互不影响,整个操场显得很有序,学习氛围高涨。

又如,立定跳远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他们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自己,在这么小的场地里如何更好地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序练习呢?

教师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进行练习,由每个小组长带领同学到指定位置(师告诉学生每组的所在位置),学生听从组长的指挥有序地进行练习,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如何避免每组同学相撞呢?

学生边练习边思考:A.我们要相撞时可以往后跳;B.我们可以有些组站中间,有些站边线,往不同的方向跳;C.每组站在篮球场上的边线前后向内跳,左右向外跳……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集思广益、碰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既可以缩小场地使用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又可通过互助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练习队形图

表2 分组练习效果

(2)分组分内容教学,提高练习密度

场地使用上,要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由于场地有限,在有效的范围内一节课采用两个教学内容,男女分开练习,如:女生跳绳、男生垫上练习等,可以适宜提高练习有效性。

如,我校只有一个沙坑,在急行跳远教学时,可以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把旁边两个摸高架充分利用起来,女生进行摸高跳、男生进行急行跳远,后依次轮换分组练习,不仅提高了练习密度,学生也不会因为等了太长的时间而产生无趣的心理。当然也可以结合其他器材或内容,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锻炼的有效空间也增加了,从而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强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表3 急行跳远练习密度统计表

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采用男女分组两个教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4.实际选材,节约场地

在教学当中不能严格按教材的要求开展所有教学内容,而要考虑到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内容。如:许多学生喜欢玩毽子、双人跳绳、“8”字跳绳等,而且能玩出很多花样,应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长,把水平高的组织起来,进行一些小型的单项比赛,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将民族优秀传统项目“武术”和新兴项目“健美操”贯穿于教材当中,或者是以跳背来代替山羊练习分腿腾越等,不需要器械,活动场地较小,练习时较安静,在小场地上同样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还可以结合实际场地进行练习,如:利用台阶可作各种上肢力量练习(俯卧撑)和下肢的弹跳练习(跳上、跳下台阶)。或者是对墙投掷、墙手倒立等。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学生情绪很高,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学生也不会相互影响,达到既能够减少场地使用面积,又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结论与建议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大小,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教学中只要多动脑筋,以多变应不变,从热身活动、研读教材着手,巧妙设计、合理利用场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在“小场地”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以此提高学习成效和练习密度。

参考文献:

[1]司秀.因地制宜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J].陕西教育(教学),2006(5).

[2]顾同仁,蒋伟平.审视方寸课表 科学安排体育课[J].北京:体育教学,2014.

猜你喜欢

小场地体育课密度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不同类型足球小场地比赛球员跑动表现及能量消耗的差异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体育课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小场地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