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民办高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2018-07-31胡庆成姚名颜孔鲁亚
胡庆成 姚名颜 孔鲁亚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提高高教教育质量和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成就动机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从长沙医学院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并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结果:该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生高于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关系密切。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1]于1977年首次提出,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人的认识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在行为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决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作为一种认知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被看成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动力原因。[2]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任务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主观推测和判断,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来影响行为活动的选择、目标的设定、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及表现。[3-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长沙医学院共抽取400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排除无效问卷后,有效被试者共393名,其中男生153人(38.93%),女生240人(61.07%),大一学生193人(49.11%),大三学生200人(80.89%)(见表1)。
1.2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基本描述性统计,运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该校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比较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显示,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平均分高于女生(p<0.01)(见表2)。
2.2 该校大学生在追求成功动机上的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成就动机得分的比较存在性别之间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见表3)。
2.3 该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功动机的关系
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4)。
3 讨论
3.1 该校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与Schwarzer R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这种差别的可能性有两种:第一,这与中国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人评价和当前社会文化对个人的要求标准不同有关系,男性需要更多的探究和挑战精神、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将来的社会和人生压力。第二,与中国社会传统思想有关,中国女性受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不良思想影响保守,所以更倾向于对自己个人能力相对较低的评价,长期在这种思想氛围中成长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较男生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3.2 该校大学生在成就动机在性别和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从表3、4中可以看出成就动机在年级和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均值非常接近,与景怀斌就不同整体或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研究中,得出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均较女性高的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本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较稳定,且教育水平相近,自入学以来新生经过不到半年的学习已经有了对未来人生和事业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下定目标制定计划,坚定的展开了长期的奋斗学习里程,所以不同年级、性别之间的成就动机较为稳定。
3.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大学生在学业过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在活动中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和耐力。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与张鼎昆等人的对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研究结果相符。
4 结论
(1)该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生高于女生。
(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p<0.01)。
*通讯作者:姚名颜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Self‐efficacy[M].John Wiley & Sons,Inc.,1994.
[2] 王建侠.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7-34.
[3] 桑青松.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J].心理科学,2004.27(5):1239-1241.
[4] 吴增强.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J].心理科学,2001.24(4):49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