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2018-07-31谢斌剑

科教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效性提升

谢斌剑

摘 要 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它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新时期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 提升 社会实践 实效性 思考

随着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它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学生“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大学师生座谈时,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当代青年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全过程参与者,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对新时期实践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新时期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进行有效探索。

1 当前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在高校开展了30多年,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但随着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

(1)缺乏系统科学规划,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很多高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停留在组织层面,与中央16号文件要求高校“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没有真正建立社会实践的课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同时,社会实践大多停留在表层,以参观走访、志愿服务及就业实习居多,与专业结合的实践调研比重偏小,与专业的课题科研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结合有限。

(2)实践岗位供给不足,实践基地运转不力。目前,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资源有限,且我国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尚不紧密,社会能够提供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数量远不能满足全部大学生的参与需求,实践岗位缺乏。另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普遍存在“重建立、轻建设”现象,运转不力。一些基地建起来了,但是签完协议没有后续运转,“人情共建”和“面子共建”仍有存在,搞形式、走过场,很难得到系统性建设和维护。

(3)实践经费来源有限,实践主体动力不强。各高校社会实践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高校、社会实践用人单位赞助支持和学生个人的自筹资金,缺乏地方政府财政支持,难以满足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的需要。目前,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很少甚至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社会实践用人单位的支持一般是随机性的、临时性的,经费的有限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4)实践品牌意识不强,项目化运作欠缺。大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科学项目的支撑,在设计时缺乏品牌意识,无长远考虑,因而活动地点和时间上缺乏持续性、连贯性和长期性,導致了实践活动的浅层化和表面化,更造成了实践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实践成果的后续转化,形成品牌。同时,实践活动缺乏项目化运作。项目化运作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实效性更强。但项目化管理需要配套的一系列项目立项、评审、执行和激励保障制度,对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项目进展及经费报销等方面要全过程监控,需要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有序协作,因而目前“项目化运作”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5)实践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党政领导部门、高等院校、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的参与和协调运作,需要从法律法规、组织、政策、经费、指导、效果、安全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目前实践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设置不合理,同时,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缺乏长效性。具体表现为:校际间缺乏资源整合机制和协调机制;缺乏统一的评价制度和考核细则;缺乏保护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权益的维权机制;学生和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效果评价机制过于主观单一。

2 社会实践实效性提升的对策思考

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需要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经受社会实践的磨砺,在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让知识通过实践的作用,内化为素质和能力,外化为贡献和成就。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升实效性成为核心问题。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要“积极促进形成实践育人合作机制”。在新形势下,要破解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体系,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建设,提升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1)加强整体科学规划,提高实践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实践整体科学规划,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是提升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前提。社会实践目标的设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方法的应用等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确保实践方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从专业化的角度制定工作方案。一是要全力推进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经费纳入人才培养成本,推进社会实践的“学分化”“学科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实践水平的专业化。二是校院两级要做好社会实践需求分析,在实践的内容、形式、类型上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学生的职业规划开展分类指导,专业化、系统化的社会实践教育目标更能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更新高等教育实践理念,建立实践基地的常态运行的良好机制。原有的精英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支持保障不足,实践环节薄弱,投入不足,激励不够。现在,高等教育现在已经从精英型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要更新高等教育实践理念,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支持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建立实践基地的常态运行的良好机制,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建设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基地。高校要用好校地、校企战略合作资源,结合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创业就业、志愿服务等,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积极设置和建设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服务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确保实践项目分类的深入发展。二是建立实践基地的常态化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社会实践工作从“活动层次”向“工作机制”的转变。搞好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基地导师之间的对接互动。

(3)开源节流,构建有效的实践激励机制。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提升,关键要激发实践主体和实践接收单位的积极性,形成有效激励合力,这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从制度层面规划各级党委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社会实践经费预算,为参加社会实践的高校学生和单位提供经费支持;二是对支持承担社会实践的单位制定财政优惠政策,激发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实践基地承担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三是完善高校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激励师生踊跃参与。高校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师考核的指标体系,激发教师指导和带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另外,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考评,要把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结果统一起来考评,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实践中涌现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事迹予以特别表彰。四是采用多样激励方法,建立开放、交互、共享的实践成果交流平台,通过主题实践报告、成果分享沙龙、摄影作品风采展,微电影和纪录片的评选等活动,使更多的同学分享实践成果,激励各方对社会实践的认可和参与,提升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效果。

(4)提高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行,促进实踐成果的共享转化。社会实践的项目化是按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管理,能把实践项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实践过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又能使经费、实践基地各种实践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确保社会实践完整输出和深入开展。可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原则,以团队为主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把握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抓住项目立项、执行到总结几个重点环节的科学管理,围绕社会实践项目多方交叉联合组建团队,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学术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对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做好项目的全程跟踪,及时调整改进,做好结项答辩,为实践服务地和对象提供成熟的实践成果。项目化的运作大大加强了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和规划性,特别是与专项调研、教师课题等的结合,项目成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增强,有利于成果的共享转化,形成品牌。

(5)完善管理运营机制,为社会实践提供有力保障。社会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规划、宣传、培训、执行、考评到总结,需要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必须从制度、组织、时间、经费、基地等各方面完善社会实践管理运营机制。要建立起高校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师生主体的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高校是社会实践的主导力量,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力量,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提供经费保障、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协调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协助高校做好相关对接和支持工作;建立保护参与社会实践师生权益的维权机制,保证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权益,使整个社会实践能够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 呼和,齐斯琴.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73-76.

[4] 罗公利,曲慧敏.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95-103.

[5] 何其颖,石红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73-76.

[6] 王伟明,张鹏.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化组织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84-88.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实效性提升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