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3岁幼儿体育运动能力分析

2018-07-31傅云孙剑峰张立滨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游戏

傅云 孙剑峰 张立滨

摘 要 幼儿身心健康离不开强健的体魄,体育运动在幼儿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中2~3岁幼儿的体育运动有散步、跑步、与绘本故事相结合的早教感统课程等。本文从基本运动的角度出发,主要内容包括:走步、跑步、单脚站立、立定跳远等等项目,通过实验法、观察法、以及游戏法的手段,探讨了2~3岁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為幼儿创造和谐、健康的运动项目进行思考,旨在探索低龄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策略,为孩子们建造一个折衷、强健、欢快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 2~3岁幼儿 体育游戏 运动能力

1 研究方法和内容

1.1 研究时间

2016年9月~2017年6月。

1.2 研究对象

聪明树国际早教中心2~3岁婴幼儿。

1.3 研究方法

游戏法、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即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吸引并引导幼儿展开体育运动。2~3岁的幼儿非常活跃多动、比常人好奇心强,对簇新的事物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以及求知欲,因此,他们一般会喜欢娱乐性强、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例如早教中心安排的与绘本故事相结合的感统课程。观察法——即教师通过对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记录,然后观察他们在其中的表现,并分析概括、总结规律。

1.4 研究内容

(1)合理创设运动环境,提高幼儿活动兴趣。2~3岁的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充满了期待,为了让他们能更快适应新环境,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创建有序的情景联系。寓教于乐,让幼儿置身于科学的运动情境下充分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措施:①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进行规划运动区域。②在幼儿的运动活动中,如果教师能给予嘉奖来鼓舞,幼儿往往能更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2)供给多种运动玩具,满足小朋友多种运动需求。2~3岁的幼儿体型小、年龄尚小,虽然他们对运动活动的兴趣很广,好奇心也较强,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幼儿自身的成长环境都存在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对于运动玩具的类型以及安放位置等等都需要加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考虑是建立在承认并了解幼儿在兴趣、能力等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基础上进行的,帮助幼儿适应并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措施:①开展不同的运动方式并辅与科学合理的运动玩具的类型及数量,采用分层的方式实施运动活动。②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不同的运动活动中,需要帮助他们了解各种玩具的功能性。

(3)以丰富的绘本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投入体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而言,运动活动一般偏向于轻结果、重过程,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运动项目的任务。有计划地指导幼儿探索运动活动,让他们处在运动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运动所带来乐趣以及技巧的提升,运动项目的开发幼儿的运动潜力,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转换。措施:①运动场景可以增加具有戏剧性的角色个性以及具体的故事情节,通过学生扮演角色的举止来反复锻炼一些基本运动,比如走步、立定跳远、起立等等。②2~3岁的幼儿虽然充满对簇新事物的好奇心,但是他们也较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进行运动活动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向幼儿解释一些基本运动的要领,让他们充分理解基本运动的分解步骤,通过基本运动的开展实现身体协调能力的平衡。

2 幼儿运动行为及能力分析

(1)创设适合2—3岁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环境。2~3岁幼儿具备完成基本运动活动的能力,他们可以按照要求进行坐、站立、爬行以及钻等等基本动作并平衡手脚实现身体的平衡,然而这些并不能够完全开发幼儿的身体素质,他们需要更多的运动项目来提升身体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开创一些具有特定功能以及性能的活动项目和运动区域,这些项目包括:钻爬、开汽车、跳跃、投掷、敲打等等,将这些活动项目借助一些大型器械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挑选运动项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特权,从兴趣中寻找运动的乐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提供丰富的运动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空间。2~3岁的孩子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兴趣浓厚,他们乐于探索外界发生的事情。因此,根据幼儿的特性,可以通过增加新鲜器具或者材料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增加对运动活动的兴趣。教师在这时应当充分承担起指示灯的作用,通过观察幼儿的运动习惯以及兴趣偏向,教授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大脑以及身体去发掘这些器具的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这些项目中,飞镖是他们的首选活动,彩带飞镖由于材质轻快、颜色鲜艳,可以充分带动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以及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观察并幼儿运动过程中的协调性,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器材的使用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帮助幼儿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可以提高自信,更快融入群体生活。

(3)以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发幼儿运动兴趣。游戏活动是运动活动中比较具有娱乐性的一种。由于游戏的重过程、轻结果的特性,2~3岁的儿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培养有目的性的选择意识,使他们的运动潜能得到更深程度的开发,所谓的寓学于乐便是如此。因此,引导者应当让单调的运动锻炼变得生动活泼,此外,在制定游戏时可以添加小动物的角色来帮助幼儿更快融入游戏的氛围中,动物主题使得幼儿更积极参与到运动中,通过娱乐的方式锻炼身体,提高运动素养。

(4)重视师幼间的互动交流保持幼儿活动热情。运动活动具有互动性,包括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游戏本身的互动以及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其本质是幼儿与环境、器材以及其他人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以及行动的鼓励让幼儿积极参与到与绘本故事相结合的感统行动中来,以便达到幼儿参与活动或者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教师的介入会帮助幼儿提升自信度,参与游戏或运动也更加积极、果断。这对引导者而言,要求他们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及时发现幼儿的情感变化,从情绪上体会并敬仰他们,进而唤起幼儿与引导者间的互动性。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教师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及学习向导,在幼儿初入教育的过程中更是其人生导师。因此需要多关心幼儿,观察他们是否有生理或心理的需求,依據孩子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负担,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在实践中反思、不断调整的行动,以应变实际运动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帮助幼儿实现更高层级的发展。

(2)指导中教师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当幼儿生活、学习的导师,同时还应当是幼儿的心理观察员,理解并尊重幼儿在进行运动活动时所做的正确选择。《大纲》中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完善自我,在帮助学生培养体育素养的同时发挥向导性作用,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成绩而言,影响很大,教师的语言表达有多大的影响力?能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是否能够看到孩子,教师对运动的理解?一位老师的语言多么生动有吸引力?等等问题蜂拥而至,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牢记于心,以便用于实践,如果要真正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还需要继续我们的实践研究。

(3)如何注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幼儿个体的差异性不仅仅受幼儿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还离不开家庭背景的影响以及后天的自主培养。此外,器械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体育素养的差异性,这不仅仅是体育能力,更是运动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和需求以及参与与幼儿的互动行动中,才能减少与孩子的摩擦,缓解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欢乐。

4 提升幼儿运动能力的策略

(1)营造科学的运动环境,使得小朋友的运动喜好得到相应的培养。由于2~3岁的幼儿喜欢观察探究簇新的事物,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为了引导幼儿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应当设置科学的运动环境,让幼儿与情景之中,提升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2)供给多种运动玩具,满足小朋友多种运动需求。体育活动不仅仅有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要有物质支持,其中包括设备的选择。2~3岁的幼儿在运动的过程中会逐渐适应运动的过程、了解运动活动的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运动器材,培养运动能力,提升运动兴趣,需要针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通过选择多种运动器材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3)以丰富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投入体育游戏活动中。除了基本的动作之外,还应该设置趣味性的游戏,吸引幼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玩耍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过程,孩子安静地在童话场景中进行体育锻炼,这种体育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且有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 结语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作者发现经过训练后,幼儿的运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运动素养的提升会带来更高层级的运动能力的提高。此外,经过系统性训练后,幼儿的合作意识更强了。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幼儿经验、兴趣、能力等等方面的个性化培养。以不同的策略、采用不同的运动器械,全方面对幼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每个老师都应该致力于奉献自己,专注幼儿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给予重要关注,实现自己作为祖国的园丁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新,刘兴,宋吉锐,等.体操游戏健身方案对幼儿立定跳远运动能力影响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61-64.

[2] 肖艺.体育游戏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 李文俏.体育活动中缩小幼儿运动能力性别差异初探[J].2014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2014.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游戏
不正经运动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