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土建类学科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探讨

2018-07-31罗雄文

科教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土建产学研校企

罗雄文

摘 要 文章对地方院校土建类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沟通机制、学习机制、运营机制、分配机制、人才自培机制,以加速推进地方土建学科产学研发展的策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土建类学科 产学研 运行机制

0 前言

产学研结合,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研究热点,通过高校、企业、科研人员及学生的三者有机结合,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1]产学研结合有利于科学技术快速转化成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有利于高校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研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科研人才的培养。因此,广泛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产学研的概念提出以来,我国的各类顶尖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如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厦門大学科技园等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对于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开展,似乎还在最原始的探索阶段。地方院校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掣肘,导致了产学研的结合难以深入。土建类学科实践性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产学研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深入开展研究土建类学科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促进企业、高校、科研人员及当地社会的互利共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2]

1 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土建类学科纷纷开展了各种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建立了一些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产学研合作不全面、不深入、不彻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牵头衔接力度与范围有待加强。[3]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属于公办性质,对于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往往较弱,有限的经费也只能用于日常教学与科研,因此往往难以寻找到适合的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一些产学研结合较为成熟的国家一般政府会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媒介,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资源进行高效整合配对,加强牵头衔接能力。 此外,现阶段地方政府所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一般聚焦于经济效益明显的科技转化,对于人才培养领域的产学研则关注较少,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科研能力较弱,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地方政府介入的积极性。[3]

(2)地方土建类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市场对企业的创新有着天然的推动作用,地方土建类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且规模较小,其创新意识不强,仍以技术含量较低劳务输出为主。或者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多接项目创造收益,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在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培养投入经费。使得产学研的从源头上就缺乏动力。[3]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内涵建设。地方院校往往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签订了一些的合作协议,但这些协议大部分仅停留接纳一部分学生实习、就业的形式开展。深度的科研转化的合作较少,内容较为单一。校企合作难以得到质的飞跃。

(4)科研与产业脱节。[3]由于高校的公办性质,传统评价高校的优劣往往以学校获得的荣誉、论文数量、学术影响作为高校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形成以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指标。故而高校的科研方向一般聚焦在容易出成果、容易发论文的领域。没有建立以学校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和价值为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实用型、转化型的研究则较少涉及,从而造成科研与产业脱节。[3]

(5)缺乏教学与科研并举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地方院校开始推行“双师双能型”制度,计划打造全方位、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服务企业能力的教师队伍。但由于交通、经济、区位等因素难以吸引高端人才。人才的匮乏导致高校的科研水平难以提升,也缺乏产学研基地的高级管理、经营人才,直接导致了产学研的发展缓慢。

2 土建类学科产学研合作机制探讨

(1)调整科研方向,服务当地产业,形成动力机制。[3]如前所述,产学研的结合必须本着“互赢共利”的原则,实现“三赢”,因此必须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湖南科技学院所处湖南零陵,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当地政府雄心勃勃要将零陵打造成湘南地区的文化旅游胜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古城修复、重建、保护工程。因此土建学科的产学研的成型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应大量开展木结构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研究。

形成产学研结合必须服务于当地的产业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积极性,避免“校热企冷”现象。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市场主体,出于利益考虑,地方中小型建筑企业一般不愿意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快转型,以推动科技应用,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充分互动,相互融合,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组建产学研机构(基地)。学校利用其科研设施优势提供各类实验设备与器材,企业利用其市场优势提供项目来源。学校为土建建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尤其是BIM技术、无人接遥感测绘技术等在古建筑修复等方面的前沿技术。这些技术正是中小建筑企业的技术短板,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对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优先录用产学研机构培养出的适应企业的优质应用型人才,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有效推动建筑企业高速向前发展。[4]

(2)定期开展土建学科校企行业论坛,形成沟通机制。政府作为产学研的受益者和初始发起者,应加强引导产学研合作的形成,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可以定期开展土建学科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搭建地方院校和当地企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在税收方面给以优惠,对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招投标方面予以适当加分,以改变地方企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

(3)制定产学研基地管理制度,构建运营机制。在产学研结合基地建立之后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深化内涵建设,做好长期规划,制定科研、技术转化、学生实习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协调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学研合作目标,化解矛盾冲突,涉及组织、考核、奖罚等各种措施,要解决高校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畅通的基地内部沟通渠道,及时调整运营方向,达成共识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4)校企互派人员学习,加速融合,构建学习机制。[5]建立产学研基地之后,关键要进行校企融合,不能仅仅是机构的整合,必须进行深层次的融合。针对不同阶段科学选择学习方式,并制定考核措施。不仅要进行科学技术交流学习,更要相互学习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以此相互促进优化,这样不仅实现产学研基地的高度融合更加有利于成果转化。[5]

(5)合理分配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分配机制。利益的分配涉及到产学研的长久持续。是企业进行产学研的最大动力,因此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产学研实施的关键。利益分配必须遵循投入产出公平原则、互惠互利原则、风险共担原则。在分配模式上可以是固定支付模式、提成支付模式、按股利分配模式。从而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4]

(6)完善教师进修制度,构建人才自培机制。地方院校和地方企业,对高端的人才吸引力有限,所以必须在现有队伍的基礎上,实现人才的自我培养,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委派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去国内外产学研基地学习互访,实现人才的自我培养,自我更新。重点学习产学研基地的运营和科技转化,为本地区土建学科的产学研融合提供借鉴。[5]

3 结语

土建类学科产学研结合是未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产学研的结合,对于土建学科人才培养、土建企业精细转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土建类的产学研结合尚处在摸索阶段,建立适合地方院校土建学科与地方企业相结合的互利共生动力机制、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平台机制、科学管理的运营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人才自培机制是产学研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内容。政府、企业、高校应共同努力加快转型构建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奇.构建产教融合按需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53-54.

[2] 鲍文博.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37-138.

[3] 冀晴.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25-30.

[4] 常大华.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25-26.

[5] 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74-75-26.

猜你喜欢

土建产学研校企
建筑工程土建造价成本管理途径研究
土建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论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