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2018-07-31赵秀

科教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考核核心

赵秀

摘 要 目前,核心素养培育倍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将成为各学段,各学科的重点及难点。目前,对于中、小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考核评价正处于紧张、激烈的研究中,但涉及到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的较为鲜见。加强对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基于核心素养下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探讨,对完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数学本科专业 核心素养 课程教学

1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意义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自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国家课标组提出了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紧接着明确了其内涵、表现及水平划分,各领域、层次都以此为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此为准绳进行教学评价。

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基于核心素养下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是根据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与实际,在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全面了解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教师自觉加大教学投入,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帮助师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目的是考查学与教的成效,诊断学与教中的问题,改进学与教的行为,形成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与设计师,伴随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地方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中,自教学任务下达后,从教材选择、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时标准(教案)拟定、课堂教学实施、作业布置与批改、出卷、评分标准给出、课程成绩考核、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及教育实习、科学研究等等都离不开教师,与教师息息相关。在教师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中,要立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以上教学环节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中,忽视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撰写、教材选用及科学研究的考核评价。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推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地方师范院校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模板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教师编写,许多课程的任课教师只有1~2人,并且课程标准随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修改,于是,课程标准的把握与编写工作成为各位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任务艰巨,教师要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撰写之中,使之付诸于实践。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优质教材的选用是地方师范院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教材的建设与使用”作为一级指标的观测点。地方师范院校各门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琳琅满目,教材选用较为灵活,学校对选用教材缺乏科学的评估、考核和论证,未将教材评价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于是,优质教材的选择与编写要有利于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亦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部分。其次,地方师范院校虽然大多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主要功能是文化传承,但科学研究也是教师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展,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推动高校内涵发展,所以,科学研究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观测点。在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中,为了保证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及合理性,考核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即可由领导、同行、学生、家长作为考核评价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和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再者,考核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即可通过网络、访谈、观察、交流等等了解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及效果。

鉴于以上因素,结合课题组的研讨与自身的体会及实践,得出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教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如表1所示。

3 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评价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一名数学专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校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评价,更要关注自身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評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应该具有多样性。笔者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的“数学分析”与“高等数学”两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进行改革,采取“1+X”的多元评价模式。其中“1”是指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成绩(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即课程学期考试成绩(其他课程也可是一些开放式问题,如书面的回应,口头回应,要求解决的问题,或演示一个过程等)(占70%)。 “X”是根据课程性质及特点,多角度、多层面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占30%),可以考虑多个因素。(下转第156页)(上接第37页)以上两门课程的“X”由“学习笔记”、“课外作业”、“学习态度”、“师生互动”、“教学实践”构成。学习笔记是指学习本课程时把重点、难点、精彩部分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笔记。(占4%);课外作业是指学习本课程时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占6%);学习态度是指学习本课程时的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精神面貌(占4%);师生互动是指学习本课程时与教师及学生的互动与合作情况(占8%);教学实践是指学习本课程时实践应用能力及跨学科应用能力(占8%)。如图1(课程成绩评价图)所示。当然,教育过程中的评价随学科与课程的变化而异,只要教师善于探讨,勤于钻研,评价体系终会日趋完善。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考核核心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