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7-31王晓红刘亚静郭力娜
王晓红 刘亚静 郭力娜
摘 要 创新使我们的社会进步。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教育界的一大创新。将基于项目的学习用于培养GIS人才也是一种创新。本文首先对基于项目学习及GIS人才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根据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特征和GIS人才的特点,阐述了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要素,以为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GIS人才 项目式学习 模式要素
1 基于项目的学习及GIS人才概述
世界潮流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在不停更新换代。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着重点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教科书则是学习者的主要的学习工具。然而,仅仅依赖于略为枯燥教科书的学习设计极其容易消耗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教学界一直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于1918年,著名的教育家屈伯克在其文章《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中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概念。而我国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11年在6各院系试点推行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学习构想,并取得了初步的系统的学习体系。
基于项目的学习有自身的特点与创新性。这种项目学习更重视创新与实践,注重多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有效运用多样化的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图像软件和超媒体等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项目的学习注重通过师生之间组成“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合作学习;此外,基于项目的学习重视促进师生将学习研究的成果转化,与商界分享和交流,从而使得学习研究成果收获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也可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也即是“地理信息系统”或“地理信息科学”。GIS是地理学和地图学的深度结合,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和储存,以及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方面都有应用。而一般而言,GIS人才要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学知识以及遥感技术理论知识等,应能熟练操作软件包括进行图像分析和信息挖掘等,不仅要懂得软件还应该熟练处理各种数据库和绘图以及统计的处理,并能开发处理程序等。
从20世纪90年期开始,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量开始越来越高。至今,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GIS专业。而在GIS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各大高校也在力求创新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近年来,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以为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2 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要素
创新永远是时代前进的关键词。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新一步创新,将基于项目的学习用于培养GIS人才也是一种创新。根据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特征和GIS人才的特点,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自身的关键要素。具体来说,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養模式应重视以下四方面的要素:第一,合理安排理论学习课程;第二,重视研究成果商业转化;第三,提供实践学习优良环境;第四,加大学习工具资源投入。
2.1 合理安排理论学习课程
理论知识是展开知识学习的基础,只有奠定了深厚的理论知识铺垫,才能提升整体学习能力。一般而言,GIS课程安排有“普通物理实验”、“自然地理学习”、“测量学学习”、“地图学学习”、“GIS原理实验”、“GPS原理及应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等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习者才能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
GIS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程较多。因而,在最初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每一门课程的课时安排,以及每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此外,还应该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一些内容上存在重复和多余的课程便可通过整合的方式来节省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如,可将“自然地理学”课程和“地质学”课程整合成为“综合地理实验”课程,由此,学生的学习任务少了一重,但学习的知识并不会减少,便能够有效合理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2 加大学习工具资源投入
有一句哲言告诫我们,外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换句话讲,即在个体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外部资源的优劣会影响个人学习品质的好坏,拥有良好的学习资源往往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个体学习者的学习进步,反之,较差的学习资源则可能阻碍个体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而对于GIS专业的学习者而言,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为了提升GIS人才学习效率,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中,更应该加大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投入。例如,应该提供专门的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包括基本的电脑和实验设备等,让学习者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试验。此外,基于项目创新的学习还应该为学习者配备强大的师资团队,给学习者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指导。由此,通过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师资力量,使得硬件设施与软件力量深度结合,才能为学习者提升自身的专业实力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2.3 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观念
无论理论知识如何变化,实践始终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而基于项目的学习本身也更加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基于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只有师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观念都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切实提升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GIS人才培养模式中,更为注重的是教科书的学习和教科书规定的实验操作学习。这种培养模式虽然让学生按图索骥掌握了基本的教科书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而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则略有不同,一方面,它也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但是另一方面,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中,无论是在课程安排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中,都要注重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包括室内学习,同时也应该要有10~20周的时间让学习者参与野外实习和生产实习。此外,在毕业论文设计上,也应该强调实验实践的因素。只有在课程和实验操作中都深入贯彻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念,学习者的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2.4 重视学习研究成果轉化
各高校往往是人才集中地,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常常能够产生出更多的作品与成果。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大多数师生的研究成果并未能转化成为社会可用的成果。而基于项目的学习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因此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也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
GIS专业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所设计的软件程序都可通过一定途径促进其转化。例如,在各时间段举行的“挑战杯”大赛,“GIS开发大赛”,等竞赛中,一些师生的作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而其成果也是“百里挑一”。如果其作品具有可操作性,那么更应该通过与企业联系或者争取学校和院系支持的方式来实现成果转化。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不仅有利于刺激学习研究者的继续研究热情,更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因此,在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促进学习研究成果转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使我们的社会进步。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教育界的一大创新。虽然基于项目的学习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其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模式值得更多研究与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习工具和资源的运用,也重视学习研究成果的转化。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越来越高。一般来说,GIS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应用于GIS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仅仅依靠教科书与简单实验的模式,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工具和资源的利用以及成果的转化,来有效提升GIS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GIS人才,更应该鼓励基于项目创新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邹艳红,陈东锋,刘兴权.GIS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
[2] 黄解军,袁艳斌,詹云军,崔巍.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GIS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矿山测量,2008.12.
[3] 王喜,崔彩辉,闫卫阳.国际化创新型GIS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5.5.
[4] 俞艳,袁艳斌,黄解军.GIS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5.4.
[5] 陈淑婷.GIS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