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水平中藏着国民性
2018-07-31杨兆宇
杨兆宇
栏目开篇语:一百多年前,管理学之父泰勒开创了西方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他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在人性的假设基础之上。现代管理学创建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中国人常称“党的事业”,这大概是执政党领导的伟力所致。听党话,跟党走,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有新思想和新管理。新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管理就是这个新思想指导下的管理。管理就是整合资源,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管理整合的诸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
新时代的中国人在继承和发扬以往的优秀品质外,还突出了创新、实干、文明和好学等品质。在党的生日之际,《人力资源》杂志隆重推出“学习时代”栏目,我们将陪伴您一同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希望,这种探索能让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新时代”俱进。
在罗马尼亚六年任期工作结束后,回到国内工作。在此期间,六年没走进电影院的我和家人看了两部国产电影,一部是吴京导演的《战狼Ⅱ》,一部是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主题都是中国特种兵在海外救援。电影给我带来空前的震撼,除了可以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场面外,最让我深思的是《战狼Ⅱ》中的一段对白:
“你们这种民族就应该一辈子受欺负。”
“那是以前。”
这话说得没错,俱往矣,中国人被人欺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偏见和意料之外
由此,我想起六年前刚到罗马尼亚工作时的一个小故事。我去理发,找到一位会说英语的理发师米哈埃拉,发廊里的另一位理发师不会英语,他总是用疑惑的眼光看我,还用罗语和米哈埃拉交谈。米哈埃拉告诉我,那位理发师以为我是日本人。我问他原因,得到的回答竟然是,他认为中国人的个子都比较矮。我身高1.78米,还不算特别矮小。显然他对中国人有偏见,认为中国人身高不如日本人。
再讲个故事。今年清明节,我回故乡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大白头村扫墓。扫完墓后,我们几位“兆”字辈的兄弟要一起聚聚。我们开着三辆轿车来到市里的酒楼吃饭。我知道现在村民都有手机,但没想到现在村里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有轿车。
为什么存在外国人低估中国人的现象?为什么中国人自己都有“没想到”的事?除了中国近四十年发展得太快超出人们的想象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传播因素。上个世纪有三位名人,他们描写中国人国民性的“名著”给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外国人写中国人国民性的著作中,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德行》最有代表性,对西方人认识中国人影响最广,他把中国人的德行归纳成二十六种特质,其中负面的很多,如“守旧”“不守时”“麻木不仁”等等。鲁迅先生受这本书影响很大,去世前十四天还向人推荐这本书。鲁迅弃医从文就是为了改造国民性,他笔下中国人形象最著名的是阿Q,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还有华老栓一家人的“麻木”、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逆来顺受”和孔乙己所代表的底层知识分子的“穷酸”。台湾作家柏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写了一部《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大染缸,中国人有“脏、乱、吵” “窝里斗”“不团结”等特征。这三本书对世人看中国人的国民性影响最大。
物质产品的精神价值
世界是变化的,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变化当然也包括国民性的变化。我们且不评论上述三位名人的說法,即便在某些方面他们说得对,也早已时过境迁。现在是21世纪,中国人走进了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人和过去中国人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是我最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这里所说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前所未有地提升,中国的GDP于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面貌同时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可以预言,中国人民的面貌还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是什么让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并且还会发生巨大变化呢?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中国,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也是中国。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过去四千年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也有反作用。
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信息,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好,但你只能问一个问题,问什么?答案是问“收入”。如果你知道了一个人的收入,就可能联想出他的房子有多大,开什么车,吃什么,穿什么,是哪个俱乐部的会员,甚至是他的健康状况和政治态度。是什么因素会把人与人之间迅速归类呢?是物质产品。使用相同物质产品的人思想会趋同。比如都使用苹果手机,人们所掌握的手机功能所看到的信息、所说的话就会趋同;开同一型号的车,言行也会趋同。什么是手机、汽车、房子等物质产品的综合替代物呢?是收入,是钱。收入相同了,达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看法、想法、说法和做法就会和以往大不一样。
举个例子,同一住宅小区的居民,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何种学历,他们开出来的车、穿的服装、说话的语气都是趋同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年轻的家长都在为子女买学区房,几千年前,孟母为何三迁也就不言而喻了。
现在中国有很多产品的产销量世界第一,比如汽车和手机。开汽车、用手机都会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因为物质产品同时兼具精神价值。汽车和手机不仅是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除了提高人们活动的效率外,它们还会促进社会公平、张扬个性、丰富人的情感世界。我在罗马尼亚工作时,孤身在国外,尤其到了传统节日,那种寂寞的思乡之情就愈发强烈。由于时差关系,我不可能随时给爱人打电话。我酷爱写诗,就把我对爱人的思念写成一首首小诗用手机传递过去。有时两个人的时间允许,我们还会用手机视频通话。假如在四十年前,这种迅速传递信息的事情想都不敢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讲到“经济建设重大成就”时指出:“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按中国十三亿人口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为六万元,约为九千美元,而1949年前我国的人均GDP不到二十三美元。人均GDP的这个巨大差距必然会带来中国人国民性的巨大变化。
新时代新国民性
说到中国人的特性,我们都会想到勤勞、智慧等传统美德。我在拜访托尔斯泰的故居时,看到他写的关于中国人特质的一句话:“勤劳和耐心是中国人未来福祉的基础。”新时代中国人无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好的传统美德,但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人更应该突出勇于创新、实干和讲文明、爱学习等特性。
新时代是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纵观各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无不是靠创新占领市场,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这是历史教会我们的重要一课。
新时代是实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新时代是文明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他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中国人肯定会告别“脏、乱、吵”,成为文明人。
而实现所有这些民族美德的基础便是学习。世界金融大鳄索罗斯和日本最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近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是中国人的学习能力超强。因此,新时代更应该是学习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他认为“好学才能上进”。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大。笔者希望,在没有方向的日子里,你能刻苦读书,养得深根,日后方能学以致用。正如小说家都德所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并且它永远不会背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