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运用探究

2018-07-30易正毅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小学数学策略

易正毅

摘要:数学课堂活动是数学教学的表现形式,而数学教材则是这一表现形式的重要载体。好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策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有效参与。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已成为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诱发动机,让学生乐于参与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其方法很多,如设置悬念、巧妙导课、设置认知冲突、创设迁移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两根小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吗?为什么?那我们就再加一根,围一个三角形,是不是从盒子里面随便取出一根就能围成三角形呢?让学生试试。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游戏,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这样,探究性的问题不是教师提出来,而是在矛盾中、行动中自然生成,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弄个水落石出的欲望,学生怀着好奇,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有趣咮的东西,学生往往喜闻乐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知识、故事引入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久而久之,还能使学生喜爱数学。

二、分层施教,使学生能参与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模式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学生学习水平、智力及个性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优生“吃不饱”而不愿参与,中等生难以提高而不乐于参与,后进生却“吃不了”而不会参与。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采用分层教学结构,实行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参与程度和学习障碍等条件,因势利导,以学论教;另一方面,课堂上要尽量增加学生有效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使后进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动口说话,得到锻炼的机会,做到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实验让学生做,错误让学生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例如,初学相遇问题应用题:“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2小时后相遇,求两城相距是多少千米?”请后进生上讲台演示“相对而行”“相遇”,请优生来发现两人走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城之间的距离,请中层生来列式。这样就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向着他们“最近发展区”挺进。采用分层施教还应注意:(1)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喜悦。

三、展示过程,让学生想参与

教学中要重视过程教学。只有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提出过程,定律的归纳过程,性质的呈现过程,才能使学生具体体验到数学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这一知识获得的技术和思维动作的程序。知识是在展示过程中掌握,数学素质是在展示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主体精神也是展示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只有充分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才会想参与,而学生的参与,不是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模仿的参与,而是教师“铺路”,学生自己探索,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通过拼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向学生指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应引导学生,现在我们已经把三角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并且求出了它的面积,那以后我们每次求三角形的面积时都把它先拼成这些图形再求面积,你觉得怎么样?你想说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觉得太麻烦了,要是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公式就好了。”这样以后,学生便会进行第二次探究,从而得出一个统一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四、多种形式,让学生齐参与

一堂课,如果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模仿练习,后布置作业、测验讲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形式单调、死板而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恶情绪。虽然有些知識本身确实是枯燥的,但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却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好动”“好胜”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小组竞赛、游戏、小组合作、到室外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设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五、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编排并非易事,有些教师并未能理解其深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为了活动而编排设计活动的思维定式。从本质上来讲,西师版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编排是以注重“活动性”为主的,它旨在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与思维灵活性,如果是为了活动编排活动就违背了它的“活动性”主旨。

六、增加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

课堂活动编排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就这一点教师应该多下功夫,强调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比如说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课堂活动编排上就不能选择以估算教室面积为活动内容,因为其没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而是应该选择某些面积更小的物体,例如一张纸、课桌桌面等等,要简化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学生观察,进而提高活动编排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参与,除以上几方面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组合而成。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情投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涛.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让学生爱上课堂[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小学数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