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8-07-30涂旭红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涂旭红

摘要:当前教育环境受到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已经逐渐开始从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创新型教育理念,更加具有时代,且符合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较深,一直是学生们提升自己整体成绩的重要途径,所以多数情况下还延续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开展有效教学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国家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科中明确指出想要让数学数学提升效率不能单单依靠模仿学习和强行记忆,必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才能让学生们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教学经验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建造,并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数学学习任务。迅速实现传统课堂变革是当前学校改变自己传统教育机制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分析课堂主体

(一)学生背景知识分析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期间,一定会对数学当中蕴藏的背景知识产生兴趣,好奇数学知识的来源,但是当前的教育体制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教师很少去介绍数学知识的背景,所以学生也无法根据数学背景来重新构建知识,也无法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背景知识进行分析时,分析的不仅仅是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而来帮助学生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学生们学习新知识时还要介绍对新知识学习有不利影响的背景知识[1]。

(二)学生学习思维方式分析

以实际教学为例,在帮助学生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们回想起曾经学过的体积单位表达方式,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工具小塑料块展示出来,四个塑料块其中三个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让学生们通过眼睛分析剩余的塑料块体积大约有多少,然后让学生们将这三个塑料块自由组合,得到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它们的体积,在这个基础上先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实际教学阶段,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在估算长方体的体积时没有按照教师预想的体积表达方式估计,而是说这个长方体长多少厘米、宽多少厘米,完全和教师事先预想的教学思路背道而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严重纰漏,教师很难将教学内容拉回正轨,其次学生们在记录塑料块数据时,很多学生都仅仅记录了塑料块的个数,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確课堂主体是学生,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不能仅仅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2]。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身上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的教学特色、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还要保证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数学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求平均数的课程学习当中,教师们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将统计作为教学基础,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第二,学生们应该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合理调动起来,帮助自己迅速解决和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第三,学生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并且将平均数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感觉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以解决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为了让教师完美实现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阶段,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开始夹花生比赛,因为是学生们自己参与比赛当中,所以拥有很高的活动热情,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在不同情况下,学生们夹出的花生米平均数量来决定谁是最终赢家是非常公平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平均数学习的必要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

三、正确的教学效果评价

想要知道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就需要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整体评价,判断教学效果。开展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堂数学课上进行知识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明确他们是否在这次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应得的学习成果,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障碍,从而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下一次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够有科学合理的数据对比来帮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评价也能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更好的明确教学目的[4]。为了更加完整正确的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不能过于追问学生们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感觉?”通过这种问题让减少学生们被调查的压力,轻松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观察最终学生们反馈的调查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感觉这堂课很开心,另一部分学生感觉这堂课不开心,还有一部分学生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调查后的结果制作成统计图发布给学生,并设置一些数学问题,采访不开心的学生不开心的原因,在下堂课注意不要让这种问题发生,采访开心的学生为什么开心,在下堂课继续延续这种优点,对于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尤其注意是否有情绪表达方面的障碍,通过这种方式,既让学生们巩固统计学知识,又了解到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状态[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想要提升教学有效性,不光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布置的教学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使用新型教学手段,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开展数学学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向卫华.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J].速读(中旬),2015,(3):214-214

[2]张倩.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7(5):194

[3]陈顺舟.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考试周刊,2016(28):86

[4]刘瑛.小学数学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J].发现(教育版),2016(6):87-87

[5]孙江舟.小学数学课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3):41-41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