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天性,追求数学教学适切性

2018-07-30陈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适切性天性数学教学

陈莉

【摘要】寻求“教”与“学”之间的契合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的适切性十分重要,对于教学的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个同学的不同点,理解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认识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释放学生的天性,追求数学教学适切性:呈现现实背景,提炼知识;设计梯度问题,自然共生;尊重个性思维,引导创新;拓展认知视野,夯实积淀。

【关键词】天性 数学教学 适切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很重要。因此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其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共鸣,所教内容要深刻考虑学生的需求,要把“教”和“学”有机结合,使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呈现现实背景,提炼知识

现实为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是知识的来源。知识从现实中来,并对现实进行升华和总结。之后,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中寻找知识的来源,从现实中提炼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就从实际出发。笔者在课前引入这样的实例:王大娘想靠着墙围一个鸡舍,这个鸡舍为长方形,长6m,宽4m,长的那一边靠墙,那么,王大娘要准备多长的篱笆网呢?显然,这个问题是求长方形周长的问题。在笔者的提问之下,学生陷入了思考。有的学生说:“要准备(6+6+4+4)m长的篱笆。”而有的学生说:“一面靠墙,只用准备(6+4+4)m长的篱笆。”在此,笔者肯定后者的说法,并且指出题目中的“靠墙”二字说明只用围3面。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这样计算的概念叫什么呢?于是,笔者适时引出长方形的周长这个概念,即长方形一周的长度。那么,如果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周长为多少呢?同学们立刻说出(a+b+a+b),笔者要求学生将计算式化简,就变成了C=2a+2b。通过此种方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数学在现实中的意义,也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认知与了解,使其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现实是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知识是对现实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现实引导,会激发起同学们学习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开动大脑,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采用一些现实案例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梯度问题,自然共生

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种不错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上课时有很多的小动作,对于所学知识不会太关注。这时候,提出问题并点名回答,会引起学生的警觉,使他们认真听讲,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在上课时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精神,引起学生思考。

例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时,就设计了梯度问题。不同的学生理解知识的层次不同,因此,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对分数的认识还很浅薄,需要老师的教导。此时,笔者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分数的存在。例如,笔者会说:“我们都知道1、2、3、4等这些数都是整数,但是1和2中间的数怎么表示呢?”由此引出分数的概念。中层次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可以让他们举出生活中运用到分数的例子,并举手发言,各抒己见。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对分数已经知道的很多了,就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与研究,笔者可以让他们用其他的表示方法来表示分数,可以简单地提出小数的概念,让他们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以及转化过程。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能顾及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时刻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停滞不前。

梯度问题,一级一级进行提问。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连接,既回顾旧知识,又掌握新知识,两全其美。所以,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三、尊重个性思维,引导创新

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道题,不同的同学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进而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将他们的思维模式化,而是应该尊重差异,鼓励他们遵循自己的方法,不轻易放弃,争取探索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对解题方法进行创新。

例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就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引导创新。在讲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499×98=?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立刻动笔来计算,有的同学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几分钟过去后同学们都已经有了结果,除了个别计算错误的同学之外,其他同学的答案都是48902,即为正确答案。笔者发现大部分同学算了满满一张,而有的同学计算量则很少。笔者挑选了其中计算量很少的学生让他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他没有遵循死套路,而是另辟蹊径,把98看成(100-2),这样,就可以写成499×98=499×(100-2)=499×100-499×2=49900-998=48902。这样,极大地简化了运算步骤,同时,也减少了错误率。这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自己还有简单的运算方法:499×98=(500-1)×98=98×500-98=48902。显然,这种方法也很简单。通过个性展示,学生们了解到简单的算法,对于学生的创新发展很有帮助。

个性是相对于共性来说的,正所谓有个性,才有共性。个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将个性有效运用,对教学发挥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共同点,要积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不同的想法,引导同学们进行创新,追求数学教学适切性。

四、拓展认知视野。夯实积淀

在学习数学时,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讲解数学知识,也可以掺杂一些数学故事,如名人探索数学的历程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奥妙以及发现的历程,增加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息与能力,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夯实积淀。

例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时,就不仅仅局限于题目要求,而是从题目出发,发觉更多的知识。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内容,并且已經掌握,对于此类题目的完成不费吹灰之力。但是,题目中涉及了两个地方:上海和悉尼。这两个地方的变化图线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课本后面,有一个“你知道吗?”的小栏目,里面清楚地描述了原因,是因为两个地方所处的半球不同,一个南半球,一个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图线才不同。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一些常识性知识,教会了学生不断探索,对问题进行深究,做到知根知底。通过对这个题的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对地理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总之,探索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所讲内容要从现实中来,又要回归于现实,服务于现实;设计的问题要多元化,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还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鼓励创新;最后,所教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而是要将各门知识联系起来,提高素养,拓展视野。教师要探索多种方式,彻底释放学生的天性,追求数学教学适切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适切性天性数学教学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试论现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目标的适切性
提高情境创设适切性的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