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流动人口动态数据分析
2018-07-30舒尚奇马学文陈利君
舒尚奇,马学文,陈利君
(1.渭南师范学院 数理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2.渭南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处,陕西 渭南 714000)
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是政府及时、准确地把握流动人口的结构、变化趋势以及需求的重要途径。[1]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工作部署,渭南市共有280个样本,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见表1),样本总人口280人,家庭成员977人,获取数据126 560个。本次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在本县(市、区)居住1个月及以上的非本县(市、区)户口的流动人口,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结合卫生计生工作内容做好调查数据的深度开发分析,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表1 现居住地址县(市、区)
1 抽样方法及样本设计
1.1 抽样方法
抽样方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2-3]根据设计目标全国样本量为17万人,调查范围涉及8 500个样本点。
1.2 样本设计
(1)数据加权
个人权数的构成来自设计权数、无回答权数和事后调整权数。设计权数为样本分配比例与总体比例,其中:N表示总体流动人口数,Nh表示总体中第h层流动人口数,n表示样本流动人口数,nh表示样本中第h层流动人口数。无回答权数为,其中:nhi表示第h层第i个样本点实际调查的合格对象数。[4]设定A为事后调整权数。标准化权数是将设计权数与无回答权数和事后调整权乘积后再对其进行标准化:
(2)抽样误差估计
子层调查指标的抽样误差估计,调查主要指标抽样方差采用比率估计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表示指标比率,Y表示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子,X表示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母。[5]抽样标准误差
2 主要数据分析
2.1 家庭成员与收支情况[7]
(1)这次被调查对象中,男性147人,占52.5%;女性133人,占47.5%。 汉族275人,占98.2%;回族5人,占 1.8%。
(2)流动人口以劳动人口为主,21~50岁人口占84.3%,是流动人口的主体,其他各年龄段占比相对较小。
(3)流动人口以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最高,为38.2%,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详见表2)。
(4)流动人口以农业户口为主,占77.5%,非农业户口占18.6%。
(5)在样本中初婚流动人口有229人,占样本总数的比例达81.8%。
(6)家庭规模最小1人,最多7人。在所有样本中家庭成员以3人或4人共同居住的情况为最多,占整个样本的62.8%。
(7)流动范围以市内跨县为主。跨省流动占36.4%,省内跨市流动占24.3%,市内跨县占39.3%。
(8)流动原因以务工/工作为最多,占45%,其次是经商,占37.9%。
(9)2017年,在本地就业而就业单位(雇主)基本不包吃包住的占到79.6%。
(10)2017年流动人口在本地平均每月总支出3 000元的人数最多,其次是2 000元。支出数额最少的是100元,最多的是20 000元。
(11)2017年,流动人口家庭平均每月总收入5 000元的人数最多,其次是3 000元。
(12)流动人口在户籍地有承包地的有167人,占样本总量的76.3%;没有承包地的有47人,占样本总量的21.5%;不清楚的5人,占样本总量的2.3%;缺失61人,占样本总量的21.8%。
(13)流动人口户籍地承包地由自己/家人耕种的最多,占54.5%其次是转租给私人,占20.4%,然后有14.4%是由亲戚朋友耕种(见表3)。
(14)流动人口在户籍地有宅基地的占82.6%,没有宅基地的占17.4%。
(15)流动人口在村里有集体分红的占1.4%,没有集体分红的占94.1%,不清楚的占4.6%。
表2 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统计
表3 农村承包地耕种情况统计
2.2 就业情况
(1)流动人口以从事经商职业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3.2%;其次是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样本总数的13.7%;然后是从事餐饮业人员,占样本总数的12.3%。
(2)流动人口工作行业以批发零售为最多,占总样本的17.5%;其次是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各占总样本的11.8%。
(3)流动人口就业的单位性质以个体工商户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58.3%;其次是私营企业,占样本总数的19.9%。
(4)流动人口就业身份以自营劳动者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9.8%;其次是有固定雇主的雇员,占样本总数的37.9%。
(5)流动人口目前与工作单位(雇主)签订的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8.5%;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样本总数的37.4%;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占样本总数的19.8%。
(6)流动人口近两年感觉找工作难度增加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40.6%;其次是感觉和以前找工作难度基本相当的,占样本总数的37.5%。
(7)近两年企业雇佣人员数量基本不变的占78.3%。
(8)流动人口与2016年同期相比,月收入的变化以基本不变为最多(见表4)。
表4 流动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月收入的变化统计表
2.3 流动及留居意愿
(1)流动人口老家在农村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76.1%;其次是乡镇的,占样本总数的12.9%;然后是县城的,占样本总数的7.9%。由此可见,人口流动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小城到都市的趋势(见表5)。
表5 流动人口老家(户籍地)所处的地理位置
(2)流动人口第一次离开户籍地(县级)的原因以务工/工作为最多外出经历,占总样本的55.7%;其次是经商,占总样本的21.1%;然后是学习培训,占总样本的9.3%。
(3)流动人口首次流动的范围以跨省为最多,占总样本的47.5%;其次是市内跨县,占总样本的28.2%;然后是省内跨市,占总样本的24.3%。
(4)流动人口在首次流动/外出前,父母无外出务工/经商经历的为最多,占总样本的86.1%;其次是父母均有外出经历,占总样本的7.9%;然后是记不清,占总样本的5.0%。
(5)流动人口总共流动过的城市个数以1个为最多,占总样本的54.3%;其次是2个,占总样本的25.7%;然后是 3 个,占总样本的 11.1%。
(6)流动人口现住房以租住私房(整租)为最多,占总样本的39.3%;其次是自购商品房,占总样本的30.7%;然后是租住私房(合租),占总样本的12.5%。
(7)流动人口在本地与其他本地人来往为最多,占总样本的41.79%;其次是很少与人来往,占总样本的27.14%;然后是户口在老家的同乡,占总样本的13.57%。
(8)今后一段时间打算继续留在本地的为最多,占样本总数的75.7%;没有想好的占22.1%;不准备继续留在本地的占2.1%(见表6)。
表6 今后一段时间打算继续留在本地的人数统计
(9)流动人员打算留在本地的原因:认为子女有更好的教育机会的最多,占总样本的20.8%;其次是个人发展空间大,占总样本的17.5%;然后是城市交通发达、生活方便,占总样本的10.8%。
2.4 健康与公共服务
(1)流动人口健康的212人,占总样本的75.7%;基本健康的59人,占总样本的21.1%;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9人,占总样本的3.2%。
(2)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166人,占总样本的59.3%;没有听说过的114人,占总样本的40.7%。
(3)本地已经为46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占总样本的17.8%;107人没有听说过,占总样本的41.3%;71 人听说过,但没有建档案,占 27.4%。
(4)2017年,流动人口在现居住村/居以接受控制吸烟健康教育为最好,占比50.6%;以接受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为最差。
(5)流动人口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人数为14人,占总样本的5%;患有医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人数为1人,占总样本的0.4%;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为3人,占总样本的1.1%。
(6)2017年,接受过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免费提供的随访评估、健康体检等服务的有5人,占总样本的27.8%;没有接受的13人,占总样本的72.2%。
(7)78.6%的人从居住地到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医务室、医院等)需要的时间(以自身最易获得的交通方式)在15 min以内。21.1%的人需要15~30 min(含)。
(8)最近一次患病(负伤)或身体不适的情况发生在2周以内的有13人,占总样本的4.6%;发生在2周前的有33人,占总样本的11.8%。
(9)流动人口子女数以2个为最多,有110人,占总样本的44.9%;其次是有1个子女的,有99人,占总样本的 40.4%(见表 7)。
表7 流动人口子女数统计
2.5 社会融合
(1)2016年以来流动人口参加同学会的占比最高,达到31.8%;参加家乡商会的占比最低,仅为7.5%(见表 8)。
(2)2016年以来流动人口参与捐款、献血、志愿者活动的行为最多。
(3)流动人口与本地人从心理上还有一定的距离(见表9)。
(4)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还有漏洞(见表10)。
(5)由统计看出流动人口办理个人社会保障卡还不很全面,17.5%没有办理且没有听说过。
(6)流动人口有33.9%办理了暂住证/居住证;58.9%没有办理。
表8 流动人口参加各种组织情况
表9 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调查表
表10 流动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情况
3 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3.1 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流动人口接受九年以上教育的只占48.9%;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还有12.9%;流动人口中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8.2%,这些数据说明流动人口大多数未接受过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培训,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工资收入偏低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工业的升级改造,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3.2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流动人口目前与工作单位(雇主)签订的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8.5%;其次是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样本总数的37.4%;然后是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占样本总数的19.8%。流动人口在户籍地有承包地的占76.3%。流动人口户籍地承包地由自己或家人耕种的占54.5%为最多。从流动人口流动的原因看,流动人口以务工为最多占45%,其次是经商占37.9%。从流动范围看,流动人口以市内跨县为最多占39.3%,其次是跨省流动占36.4%,而省内跨市流动为最少占24.3%。跨省流动的人员从事的工作以相对较大的企业居多,这些企业管理较为正规,工作单位(雇主)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也比较规范。市内跨县流动人员以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离家不离土的方式在附近县市从事短期工作。这些企业相对较小,管理不很正规,工作单位(雇主)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不很规范,流动人口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3.3 流动人口的社会满意度较好
从数据看:今后一段时间打算继续留在本地的最多,占样本总数的75.7%;没有想好的占22.1%;不准备继续留在本地的仅占2.1%。这说明流动人员对工作地还比较满意,普遍认为在工作地子女会有更好的教育机会,个人发展空间大,城市交通发达、生活方便。从数据看:渭南市社会环境比较好,没有排外、欺生现象。流动人口在本地与其他本地人来往为最多,占总样本的41.79%;其次是很少与人来往,占总样本的27.14%;然后是户口在老家的同乡,占总样本的13.57%,均属正常范围。而流动人员打算返乡的主要原因是年龄太大,占总样本的50%。
3.4 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服务不到位
数据显示: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166人,占总样本的59.3%;没有听说过的114人,占总样本的40.7%。本地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占总样本的17.8%;没有听说过的占总样本的41.3%;听说过但没有建档案的占27.4%。过去一年,接受过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免费提供的随访评估、健康体检等服务有5人,占总样本的1.8%;没有接受的13人,占总样本的4.6%。这些数据说明流动人口卫生健康服务工作不到位,有宣传不到位也有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值得关注。
3.5 流动人口办理个人社会保障卡还不全面
数据显示流动人口中17.5%的人没有办理个人社会保障卡且没有听说过。
4 建议与对策
4.1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目前,精准扶贫正在全市范围有效推进,而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育扶贫从物质上来说,可以保障贫困户学生有学可上,从精神上来说是帮助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树立自信,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培养一名大学生或者有一技之长的职教学生,就是帮助一个家庭脱贫,就是为提升地方民众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就是帮助构建长久脱贫的屏障和基础。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除了国家政策规定和地方配套的资助救助政策资金外,要建立线上线下,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各自责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支持,解决教育扶贫中存在的资金不足、关注死角等问题。如一些有雄厚资金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相关机构主动对接和信息透明的前提下,愿意捐资助学的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给予荣誉奖励。针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结合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切实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用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有针对性地探索具有适合流动人口子女特点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4.2 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严格落实《劳动法》的各项规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力保护流动人口身心健康,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积极深化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化流动人口各项保险的转移手续,提高流动人口各项社会保障的参与率,彻底解决流动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使流动人口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把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流动人口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关怀。积极完善流动人口基础数据,为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做好准备。
4.3 落实流动人口转移安置相关政策
在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劳动力转移的巨大需求。应结合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因素统筹考虑流动人口的转移安置,政府应做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8]同时,鼓励用人单位要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