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测算及分析*
2018-07-30陈莉
陈 莉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的发展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和支持农业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服务日益完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随着农村金融服务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而低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落后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1],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是现实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关于农业金融效率的理论和实证探讨分析。2006年,谷慎[2]提出农业金融制度革新是改善农村金融效率的关键理论。研究中明确指出,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低的起因是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制度。2010年,有关学者指出,改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的要害在于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此外,也有针对不同地区农业金融效率的实证研究。陈小林[4]通过分析甘肃省的农村金融数据,说明甘肃省的农村金融效率较低,政府应提高农村金融资金的供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浙江大学从浙江省的农村金融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方面进行考察,课题研究认为浙江省大部分的农村金融效率较高,总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5]。
而在评价金融效率的工具和模型方面,我国学者也有较大的进展。李明贤和李学文[6]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配置效率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水平较低。黎翠梅、曹建珍[7]釆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得出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受地域分布与发展差异影响严重的结论。何新安和熊启泉[8]利用DEA模型研究广东农村金融效率,研究认为广东全省在加快农业发展时,同时遇到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不断下降的局面。李晴[9]也基于DEA模型来评价湖南永州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认为农村信用社的纯技术效率水平相对不高。综上所述,学术上关于农村金融效率研究多采用DEA模型,一方面能很好地处理金融投入与农村经济产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涵盖了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结合DEA模型来探究1990~2014年农村金融的效率研究,为我国农业金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农民、农村企业以及农村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次结构改革和调整后,我国形成了正规金融为主,非正规金融为辅的金融体系。整体而言,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体系五大方面[10]。
图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成图
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一直是借助各个金融机构的相互协作,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协调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多层次、覆盖广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农业金融贷款力度得以加强。其中, 2012~2013年农业银行先后两次扩大支农力度的试点尝试,试点县支行的业务量及利润额占全行县支行业务量及利润额的比例从40%提升至80%左右,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以有效改善。(2)积极鼓励新型、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崛起,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和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截止2014年末,全国共发起设立1 29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92.91%。
此外,我国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趋向于多元化。近年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需求,出现了“信贷+保险”产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手机银行、网络销售甚至众筹等网络和电子化金融形式也进入农村。为了方便农户使用,还开展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提供上门服务,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2015年,按照保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简称“全国农险平台”)正式试点上线[11],试点包括北京、安徽等5个地区的11家保险公司。目前,全国农险平台已覆盖到全国48%的行政村。保险类型的涵盖方面也十分广泛,例如种植保险、畜产品保险、农房受损保险、农机具使用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也从2007年的1 12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66万亿元,年均增速57.09%,共提供风险保障5.72万亿元。另外,针对贷款力度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大的问题,政府联合银行开发了“信用评价”业务,为农户建立信用档案,通过此种方式,获得各项贷款。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有几个特点: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趋于多元化、农村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和农业金融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农村金融的发展处于一个刚需和稳定的环境中,避免了过去高低起伏的状态而转向稳定的增长速度。
2 模型构建
金融体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金融系统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和非线性的特征,是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系统。要对我国金融效率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必须采用新的可行方法,运筹学领域最近提出的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是比较适合分析的一种方法,被学者广泛应用。
1978年,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e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数据研究方法。DEA方法是一种对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效率进行检验评价时普遍使用的非参数方法,利用包络线代替生产函数,利用自身在技术和规模上存在的优势,实现评价研究[12]。在DEA方法使用过程中,要求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相对效率。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规模报酬不变(CCR,A.Charnes, W.W.Cooper & E.Rhodes)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BCC,R.D.Banker,A.Charnes & W.W.Cooper)模型[13],该文引用DEA方法中的这两种模型作为评价模型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效率问题。
2.1 CCR模型
假设要计算不同年份我国的农村金融效率,每个年份存在m种输入指标变量及s种输出指标变量,那么,记作V=(v1,v2,…,vm)T,U=(u1,u2,…,us)T。Xij表示第j年第i种农村金融资源的输入总量,Yij表示第j年第i种农村金融资源的输出总量。那么,第j年金融资源的输入和输出记作Xij=(X1j,X2j,…,Xmj)T,Yij=(Y1j,Y2j,…,Ysj)T。以第j年的农村金融效率评价为目标函数,得到CCR模型公式并经过Charnes-Cooper变换,得到线性规划模型:
(1)
式(1)中,λj≥0;S-≥0;S+≥0;θ≥0;j=1, 2, 3,…,n。λj≥0;S-≥0;S+≥0;θ≥0;j=1, 2, 3,…,n。
S+表示与最优值相比可增加的输入,S-表示与最优值相比可减少的输入,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一般ε=10-6,θ为该决策单元DMUj的有效值,当θ=1时,认为DMUjDEA有效,DMUj同时为规模收益不变和技术效率最佳,不仅输入已不可能等比压缩,而且不存在“超量”输入及“亏量”输出[14],该DMUj处于有效状态,即DEA有效; 当θ<1时,认为DMUjDEA无效,决策单元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不是最佳,并且θ值越小,说明效率越低。
2.2 BCC模型
(2)
3 研究模型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3.1 模型指标的选取
在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效率进行评价前,先要构建农村金融效率输入和输出指标评价体系[15]。农村金融效率提高的关键是在一定的投入或输入规模上实现金融支持农业的效果最佳。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构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1)决策单元: 1990~2014年,每1年作为1个决策单元。选择1990~2014年作为研究周期的原因有3点:研究周期为25年,周期足够长,符合DEA模型选取原则中的科学性原则,同时周期没有过长,符合精简性原则; 2000年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转折点, 2000年以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一直处于发展完善阶段, 2000年后进入深化改革阶段,选取深化改革前10年和后14年[16],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选取2014年为研究结束点,能反映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的最新状态,方便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农村金融发展规律,吸取发展经验,为以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参考。
(2)输入指标:农村涉农贷款、农村存款、农村保险费用收入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总量4个输入指标。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在有限的国家财政支持下,农村金融无疑是农村发展的有力资金来源,因此农村涉农贷款是重要的输入指标。而农村存款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涉农贷款乃至农村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影响,一般而言,农村存款越多,涉农贷款就相对减少,也就意味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村保险不仅涉农贷款的重要指标衡量,也是反映农业发展兴旺的指南针,农村保险的投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发展的成本,但对于受自然环境气候严重影响的农业经济而言,保险的投入也极大地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因此农村保险对于农村金融效率从整体上而言是利大于弊。最后是农村金融机构投入的影响,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效率的提高,越来越多农商银行如农业信用社等机构占领着农村金融的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机构的减少并不能肯定农村金融效率的降低,相反,在正确的农村金融改革政策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减少正意味着农村金融效率逐步转变由量向质的飞跃。
表1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通常而言,金融系统还应包含股票等金融服务,但鉴于在农业企业领域,获得上市的占比很小,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对股票融资等进行忽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金融机构中,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并存。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非正规金融包括民间借贷、私人钱庄、各种民间合会等。农村的非正规金融在制度体系、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正规金融机构。因此,该文所统计的金融机构指当地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所说的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指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3)输出指标:农村金融系统对经济系统的服务功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总量增长的度量,还应包括对于二元经济的优化、农户收入水平提升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农村家庭平均收入和农村GDP两个输出指标。这两个指标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体现指标。
3.2 研究数据的选取
根据该文主旨,输入和输出指标均选择1990~2014年农村金融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199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5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1991~2015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1991~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由于部分数据不可得,极个别数据根据年鉴数据和公布的指标增长率推算而得。
表2 1990~2014年DEA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4 结果与分析
4.1 1990~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年季差异分析
利用DEAP 2.1软件以投入为主导的DEA模型获得运算结果,最终获得1990~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评价结果(表3)。
表3中,从左到右依次为crste(综合效率,即在不考虑规模收益条件下的技术效率)、vrste(技术效率,即在考虑规模收益条件下的技术效率)和scale(规模效率,即在考虑规模收益条件下的规模效率)[17]。其中,综合效率是从整体上分析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使用,以此确定农村金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效率是制度与管理水平带来的效率,主要用来说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判断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管理水平的高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水平的高低; 规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前提下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异,主要用来表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是否处于最佳投入水平。
表3 DEA方法的统计结果
4.1.1 金融综合效率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 1990~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综合效率整体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局面,综合效率值在0.4~1.0之间。其中, 1990年、1999年、2000年、2002年、2008年综合效率值较低,分别为0.44、0.56、0.52、0.52和0.56,说明这5年内农村金融效率较低,农村金融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撑作用较小; 因农村金融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其在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有限。2008年之后,尤其从2010年开始,农村金融效益不断提升且最终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金融综合效率值保持在1.00左右的水平。
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农村地区金融体系改革,因此,综合效益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2000年,随着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强,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此期间进行内部整顿,其业务并没有完全开展,因此,农村金融资源效率较低。此外,在金融产品方面,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产品太过单调,不能覆盖到所有的农村活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都是金融类型的,例如存款、贷款业务等,只是追求现有的表面利益。2001年,中国加入WTO,金融机构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农村金融机构对此需要一段反应与适应时间[18]。农村金融机构从2001年开始进入改革加速期,通过学习和借鉴学国际金融机构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以及资本合作和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2002年开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效益凸显,迎来了金融效益增长期。农村保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发展起来却是2007年以后(图2)。2006~2007年,我国农村保险费用收入增加45亿元,年增长速率高达562.50%。农村保险正在从传统的封闭型农业向现代化的开发型农业转变。期间,自然和市场的不稳定风险给农村保险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农业保险得到极大发展。2008年,农村保险成为新时代发展中农村金融不可或缺的行业。农村保险的发展意味着金额信贷风险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我国金融效率的发展。
图2 1990~2014年我国农村保险费用收入
图3 农村金融贷款和增长率
4.1.2 金融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
由表3得知, 1990~1995年我国农村金融技术效率值均小于或等于其规模效率值; 1995年之后,我国农村金融技术效率值均大于或等于其规模效率值。这一结果,与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整体情况大致吻合。究其原因, 1990~1995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和管理不够完善,农村金融效率主要靠农村金融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的规模效率。特别是金融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企业的发展大多依靠政府的支持投资,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农业产品竞争力大且市场供需变化不确定性大,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巨大。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发放的贷款特别谨慎。这种情况下,即使农村金融机构产品覆盖面大,但农村企业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1996年开始,技术效率值得到提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间差距缩小。政府已经意识到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巨大损失,并加以改进。1996年农村企业金融筹资总额得到质的飞跃,从1995年的3 019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7 123亿元,农村涉农贷款年增长率达到135.94%。2014年,我国农村涉农贷款总额创新高,为6.289 3万亿元(图3)。
此外, 1996年以后,出于经营成本考虑,国有金融机构不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从图4来看, 1990~1996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20%。1996年之后,金融机构数量开始逐步减少, 2004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已经少于10万。2007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为7.142 3万, 1996~2007年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年平均减少速率高达4.71%。2007年之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开始出现稳定局面,围绕6万~8万范围内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平缓。虽然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减少了,但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需求。为了防止出现农村金融资源供小于求的局面,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开始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多户联保、小额信用贷款、贷款信用卡制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情况。总之,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开始慢慢适宜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图4 农村金融机构总量
4.2 1990~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1990~2014年这25年我国的农村金融效率值,有15年的农村金融综合效率值达到1.00,说明这25年中约有60.00%年份处于技术和规模同时有效的状态,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从纯技术角度来看,约有16年的金融效率值为1.00,说明在过去25年中,有9年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而从规模角度来看,有17年的规模效率达到有效水平。金融服务在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其农村经营发展得到有效的配置。不管是考虑农村金融综合效率,还是只考虑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 1990~2014年均有超过60.00%的年份各项效率达到有效水平。综合来说,近25年来农村金融效率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表4)。
表4 DEA方法的汇总结果
5 结论、政策建议及不足
5.1 结论
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效率除去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一直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并稳步朝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虽然农村金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其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效率最大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5.2 政策建议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越发达,农村与外界的联系越密切,农民生活越便利,从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民更加愿意享受农村金融服务。
(2)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扩增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同时,应注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质量,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进行分配。尽量扩大其服务覆盖面,并提倡人性化服务,让农户们真切感受到农村金融服务带来的益处。
(3)提高农户综合知识素质。政府或金融机构应正确引导农户对农村金融的认识,定期举办关于农村金融知识的讲座,以便让农户选择适合自己的农村金融产品,由此促进农村金融资源有效利用,同时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信贷现象的发生。
5.3 不足
该文基于DEA方法,通过构建CCR和BCC模型测算我国农业金融效率值,是对以往农村金融效率研究的重要补充; 测算结果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DEA模型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细化。有一些没有考虑到的指标,如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的服务项目等,以后的研究中应加以考虑; 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正规和非正规机构,该文仅考虑了正规金融机构,但非正规金融机构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应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