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实验教学

2018-07-30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黄玉翠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数学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黄玉翠

在数学课堂中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中出现厌倦数学、畏惧数学的情况加剧,更别提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数学逻辑性强、严谨性高、思维抽象,导致学生觉得枯燥、深奥、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加入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动手操作、认真探究,再结合思考、分析、归纳,从而领悟概念或解决问题,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讲授、演示、归纳,学生领会、模仿、练习,缺少了发现探索的过程,这也正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则将抽象变成形象,拓宽了思维空间,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爱动手、好奇心强、喜欢观察有趣的情景,喜欢在“玩”中学。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积极性。

二、数学实验教学遵循的原则

1.实验问题趣味性原则

开发设计数学实验应充分注意实验内容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满足,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问题情境,将观察、操作、试验等学习方式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2.实验问题难度的适度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实验内容不能太深奥,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否则部分学生将会难以操作、理解,反而打击了做实验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置数学实验时,要对知识的广度、深度、学生的能力做适当的安排,力求适合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3.实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设计更合理的实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激起学生探索、发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教师评价时方法要多元化,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

三、如何开展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实验是数学思考的载体,是架设在现象与结论之间的桥梁。小学实验分为推理验证、观察记录、探究规律、专题模拟等类型。但不管哪种类型,都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实验动机

实验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指向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的是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这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利用量角器测出三个角的度数,再相加求出内角和。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得出答案有177°、179°、180°、181°……此时同学们觉得很迷惘,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教师所希望的“撕——拼”。如果将此实验重新设计如下:算一算,我们文具盒里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学生发现都是180°。教师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此时学生会自发地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部分学生选择测量,同样在求和时可能会与180°的数值发生偏差。这部分同学反思得出: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了数值偏差。还有部分同学由180°想到平角,从而想到将三角形三个角撕下来,拼凑成一个平角,更有力地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修改后的实验动机非常明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聚焦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验证方案”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学探索的过程,教师只起了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学生实验动机明确、兴趣高涨、成功感油然而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设计合理的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能科学地记录孩子的思维轨迹、研究经历,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依据。实验记录单对于学生实验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便于准确回顾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便于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

小学数学实验记录单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时间、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人员等等。实验报告单一般采用表格式,可参考如下:

学校: 班级: 姓名(成员): 时间:实验名称:实验器材:我的猜测: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恰当使用、适当调整,合理优化实验记录单,把实验记录单设计好,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准备实验器材

实验教学除了明确实验动机、精心设计外,还要准备课堂中需要用的一些教具、学具。例如学圆锥的体积时,课前老师就必须把实验内容的情况向学生做简要介绍,说明本次实验需要的材料,让学生带足沙子或水等材料,老师准备好三套圆柱、圆锥。

有些实验准备还可以在课外完成。比如五年级下册的《蒜叶的生长》,提前一段时间就要布置学生种下大蒜,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测量和观察,将记录的结果绘成折线统计图,课上进行展示、汇报、交流等。

4.明确实验要求

在实验中做什么,怎么做,教师需要明确要求,学生才能按照要求有效地开展活动,避免被与实验无关的内容吸引。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在活动之前老师要说明实验要求,并展示在黑板上:(1)每次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记录球的颜色,再放回袋中。(2)组内轮流摸球,每人摸5次,组长记录。(3)统计好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总次数。(4)活动要安静、迅速,有序操作。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或结果

有效组织实验是数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决定着课堂一旦动起来,学生有可能就收不回来了,所以课前要分好小组,明确活动纪律,引导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是在吵闹中度过。

在实验记录时要准确、方便,可以用文字、表格、画图和箭头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述。在对比实验中往往会采取表格的方式记录数据。例如研究“放大后的角度数会变吗”,可以设计如下:

次数 1 2 3 4高度(放大镜距离实物的高度)角度

采集的数据要真实,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数据与大部分同学的不一样,出于“怕出错”这种心理,就会改自己的数据。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思:你测出的数据很不一样,问题在哪里?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找出真正的原因,改进方法后再重测,让错误变成一种学习资源。

6.总结实验

初步得出结果后,教师应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交流,说出各组所做、所得与所思。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一方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逐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记于头脑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实验引入数学课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更多观察数学现象、研究数学原理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实验数学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