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7-30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东风小学陈雪花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东风小学 陈雪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对于推动人类进步的意义集中体现于数学思维能力上,因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数学课堂的核心目标。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参与社会的能力,增强感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好地体验数学学科的无穷奥妙。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或者说没有有效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欢的、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总量可用“1”表示的工程问题》时,教者结合当代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话题,给学生展示了一组教者老家美丽乡村公路建设的幻灯片。同学们像看电影一样,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因为他们没想到在数学课上也能看风景。接着出示了我们学校小溪边破破烂烂的道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也要修路。”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本节课。“这条公路长1500米,如果甲队单独修,6天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0天修完,如果你是负责人,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你会选哪个施工队呢?”
生1: 乙队。
生2: 甲队,因为甲队用的时间少,修得更快。
师:如果要修得更快些,还可以怎样修呢?
齐答: 两队合修。
再出示:“一条公路,如果甲队单独修,6天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0天修完”。
师:与上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 总长不知道。
师:怎么办?
生: 可以假设成任何一个具体量,也可以假设成“1”来列式计算。
教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情境,环环相扣,层层引入。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浓,学生在一个很轻松的环境中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给予足够的时空,培养思维意识
《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克服一问一答、全体齐答的现象,而应引导学生采取先独立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体验到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带来的惊喜。
例如在求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观察周长是指哪部分,再让学生摸一摸,明确阴影部分周长等于大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两个小圆周长的一半后,开始让学生动手计算: 大圆周长的一半: 3.14×(5+5)÷2=15.7(厘米),两个小圆周长的一半之和:3.14 ×5÷2+3.14×5÷2=15.7(厘米),阴影部分周长等于:15.7+15.7=31.4(厘米)。这时有些学生发现大圆周长的一半与两个小圆周长一半的和相同,都是15.7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也可以用圆周长的一半乘2,即3.1×(5+5)÷2×2=31.4(厘米)。平时爱思考的张凯马上补充道:“其实还可以更简单些,只要一步就能完成,因为乘2 和除以2可以抵消,所以列式成3.14×10=31.4(厘米)。”顿时全体同学惊呆了,太神奇了!如此复杂的列式和计算怎么可以这么简单啊?在这种思维的助推下,同学们继续补充道,只要类似这些求阴影部分的周长,都可以用最后一种方法。如下图:
本节课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归纳总结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和创新的喜悦。
三、利用已有知识,开启思维大门
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下手,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启他们的思维大门,获得许多课堂上意外的生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第一课时时,有这样一个例题:“陆地面积约占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同学们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因为他们能利用直接看图、分数单位、分数的意义、分别与和1比较等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大门都被打开,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四、鼓励大胆创新,铺设思维之路.
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走上思维之路,那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大胆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时一道练习题:“一根铁丝刚好可以围成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通常同学们会先算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5+4+3)×4=48(分米)”,再用48÷12=4(分米),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当做到这里时大家都觉得完成任务了,这时有位学生举手了,他说:“(5+4+3)÷3=4(分米),理由是正方体是长、宽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这位学生能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方面的联系,脱离常规思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而只有这种思维之路才能使学生走得更稳、更远。
五、实现主动学习,形成思维品格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有序思维,从而形成思维品格。
如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后,利用其意义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电视机厂原计划生产电视机20万台,实际生产了25万台。(1)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2)计划是实际的百分之几?(3)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通过练习,学生主动发现它们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要找到一个数和另一个数再相除就可以了,学生会感受到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有章法的,不是乱来的,就如上面通过对比类化——归纳小结得出了它们的解题共同点。数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种思维和方法,思维方法的掌握将使人们受益一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数学课堂中,努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开拓思维,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真正做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