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2018-07-30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中心小学陈燕虹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扣子形状树叶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中心小学 陈燕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不可缺少的。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更好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搭建操作平台,在体验中积累经验

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课前,师生共同准备所需要的教具、学具等材料工具,一起搭建操作实践的平台;上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摸一摸、画一画、试一试、找一找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刻体验,切实感悟。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和体验,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前奏曲”,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案例一:北师大版三年上册“什么是周长”。

1.摸一摸:刚才我们看了小蚂蚁绕着树叶边线跑,你们能否像这样摸一摸树叶的边线?

2.描一描:你能不能把树叶一周的痕迹留下来?边描边说:我从哪一点开始描,描到哪里就结束了。

看来不管你们怎么描,大家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3.找一找:还有什么图形或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我们就地取材,和同桌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4.画一画:选择信封中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将蜗牛走的路线画出来。

5.揭示周长的概念。

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言:数学学习活动如同游泳、骑车,如果不去亲力亲为,单单只是看书、听讲、看别人演示是不可能学得来的。数学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感悟,达到内化,以期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从而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老师要为学生搭好这个脚手架,正如吴正宪老师说的:孩子们的指尖上闪烁着智慧,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因做而思,因思而悟,因悟而创。

二、创设交流机会,在分类中积累经验

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时,老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更好地反思领悟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利于各自经验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个人经验的优化与内化,以期更有效地积累分类的活动经验。

案例二:北师大版一年下册“分扣子”。

1.尝试操作,感知分类

出示一堆不同的扣子,要求分成两类,再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分成圆形和正方形。

生2:按扣眼数分,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

2.发现问题,交流反思

(1)发现问题:同样的扣子,分类结果不一样。

(2)交流反思:为什么同样的扣子分类的结果会不一样?

在动手操作时,在直观的实物展示中,通过观察发现:分类标准可以不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结合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学生更好地把握了图形的特征,进而抽象出多个图形的共性,帮助学生积累分类的活动经验。

3.观察讨论,深刻体验

观察、讨论: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3:我们发现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形状相同的就按扣眼数再接着分,分成了两个扣眼数的和四个扣眼数的;扣眼数相同的按形状再继续分类,分成了圆形和正方形。

4.交流分享,溯本求源

师:千金难买回头看,我们回头看一下刚才是怎么分扣子的?我们首先按什么标准分类?怎样分?

师:表达得有条有理,两种分法各分了几次?最后分成了几类?

生:两种分法各分了2次,最后分成了4类。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一种是先按形状分成两类,再按扣眼数继续往下分;另一种则是先按扣眼数分成两类,再按形状接着分。

师: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都是分了再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分成了四类。

小结:这两种分法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之处——分了再分,分得的结果一样。

学生亲自经历了这样两次的分类过程,从动手操作到分析,从分析到反思,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到确定分类标准的必要性。这对大部分学生的顿悟、理解、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流分享是为了“动”而后的“静”,再由“静”转向“互动”,建构认知,积累了观察分类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聚焦数学本质,在建模中积累经验

聚焦活动中的数学知识本质,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提炼、抽象,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在深入探究中积累建立模型的活动经验。

案例三:北师大版五年上册“小数除法”。

创设情境:妈妈付了100元,买4把雨伞,找回3元,每把雨伞需要多少钱?经过计算:97÷4=24(元)……1(元)。

展示学生的作品,有通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理解怎样把剩余的1元平均分成4份……

学生的质疑:你怎么会想到1元=100分,我都没想到?

生1:100分可以平均分成4份。

师:这个经验值得推广,把1元换成100分,就可以再继续分。

生3问生4:为什么1元分成10角?怎么想到的?我怎么没想到,剩下2角不够分,不换不行吗?

生4:1元不能平均分成4份,得再缩小一个单位。1元不够除以4,变成10角,我们就活了。

师:剩2角不够分,怎么办?

生1:2角=20分。

生2:为什么想到2角=20分?

生1:因为要把2角平均分成4份,不够分,就想到2角=20分。20分,平均分成4份,可以分了。

……

这样的层层递进,由元、角、分,到米、分米这样的数学模型,回归到计数单位,回归到数学本质,把活动的“针”扎到数学活动经验的“根”上,扎到数学的魂上,这样的抓大放小,把碉堡解决,则一通百通。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在数学活动的“体验”“交流” 中得以进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在聚焦数学知识本质、构建数学模型中逐渐提升的。

猜你喜欢

扣子形状树叶
扣子歌
树叶的不同称呼
给我一个扣子
火眼金睛
一片树叶
分一半
心的形状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