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2018-07-29陈淑珍
摘 要:区域游戏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区域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教师的角色定位非常关键,决定区域游戏的开展是否有效,并从根本上影响幼儿主体性的体现,进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主体性;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8
作者简介:陈淑珍(1974—),女,福建莆田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区域游戏是幼儿们充分体现自主、能依照自己意愿自由选择游戏的一种活动,它给了幼儿们游戏时极大的自由度,自由选择区域、自由选择活动、自由交流。幼儿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直接的经验,实现自身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区域游戏的开展。
然而在区域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困惑于教师应该如何支持幼儿游戏。有的教师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一味“包办”地替他们解决问题,使幼儿缺乏自己思考的机会;而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游戏不闻不问,对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创新玩法、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如何全然不知,导致幼儿失去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兴趣。那么在游戏过程中,运用何种方式、如何介入幼儿游戏,如何对幼儿的区域游戏进行有效的回应,是我们教师目前面临的问题——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经过实践和尝试,我认为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应该演好以下五个角色,以推进幼儿区城游戏的开展。
一、观察者的身份,是介入区域游戏的根本出发点
观察是介入游戏的前提,在幼儿们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潜心观察,适时介入,及时帮助。在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情况,如果情节简单,应考虑如何引导、丰富,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如果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解决。所以教师不仅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还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该行为背后的原因,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
例如小班生活区游戏“小动物吃饼干”,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嘴巴的小动物卡纸,同时准备了相同形状的饼干卡纸。幼儿把同样形状的“饼干”喂到同样图形的“动物”嘴巴里。材料投放一周后,幼儿对玩法非常熟悉,便开始乱玩,直接将“饼干”全部倒入某只“动物”的嘴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分析原因:现有的游戏难度不具挑战性,因而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于是教师增加投放了镊子,要求幼儿用镊子夹“饼干”喂“小动物”吃。镊子投放后,教师发现:由于投放的“饼干”是用卡纸制作的,材质偏薄,幼儿用镊子夹不起来,试一试便放弃了。针对问题,教师又及时调整了材料,改用旧地垫制作饼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材料调整,从而确保了游戏的有效性。
二、参与者的身份,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
区域游戏的自主性尤为重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素养要求。很多教师把区域游戏等同于小学中的课间十分钟,让幼儿们自由活动,只要在游戏中能满足与快乐就行。区域游戏是一种以往被忽略的教育载体,教师应该掌握好指导的技巧,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为前提参与幼儿游戏,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进行隐性的指导,减少过多的干预。
例如角色区游戏“娃娃家”,我看到“娃娃家”的“妈妈”“青菜”“水果”“肉”“鱼”全都一锅煮,便以“客人”身份介入游戏。在游戏中品尝美味佳肴时,我突然哭丧着脸:“啊,我肚子好痛啊。”“怎么啦?刚才不是好好的嗎?”娃娃一家都紧张极了。“看来,我是吃坏肚子了,我就刚刚吃了‘妈妈煮的点心……”我此时谨记“参与者”的任务所在。“难道是我东西煮错了吗?”“妈妈”低头所思,在幼儿们的讨论下、“客人”的参与点拨下,幼儿们终于明白了食物要分类煮才能让客人愉快用餐的游戏经验。教师的参与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在互动过程中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发挥了参与者的作用,与幼儿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三、引导者的身份,是提升游戏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当幼儿需要帮助或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教师应作为游戏玩伴,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幼儿思考、梳理,把零碎、表面、模糊的经验提升为完整有益的经验,灵活地借助游戏的语言或行为,帮助幼儿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例如大班科学区游戏“杯塔”,我为幼儿提供了六个纸杯、三块泥工板以及杯塔建构欣赏图。幼儿通过观看欣赏图很快搭出了一样的“杯塔”,在尝试其他玩法时,却不知道如何创新,便开始无所事事。观察幼儿的表现后,我走上前问幼儿:“老师看不懂图上搭建的杯塔,你能不能再搭一遍给我看看呢?”幼儿很开心地按照欣赏图又操作了一遍,我高兴地说:“你太棒了,这么快就搭好了,老师多拿了一些泥工板,我们来比赛一下,看看能不能搭出更高的‘杯塔。”在与幼儿比赛的过程中,我故意输给了幼儿,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更高了,挑战成功六层“杯塔”时,禁不住鼓起掌来。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帮助,但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或游戏无法深入时,教师才能给予一定的支持,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解决困难向幼儿渗透多方面的教育。
四、倾听者的身份,是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的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要求:“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不管是活动中还是活动后,教师都应该多听听幼儿的想法,让幼儿讲述活动,表达感受。如中班区域游戏结束后,动手区“蔬菜作坊”的一名幼儿说:“音乐区的小朋友实在太吵了,音乐还没有响起,他们的乐器就开始敲敲打打了……”,教师接过幼儿的问题,请全班一起想想:“该怎么办,才不会影响别的小朋友活动呢?”经讨论,幼儿们一致认为:音乐区的幼儿们可以将音乐的声音调小声些,表演时一定要跟着音乐表演,有节奏地轻轻敲打乐器,这样就不会太吵了。在活动中教师以倾听者的身份,尊重幼儿的表达,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才会愿意说、敢说、爱说。
五、评价者的身份,是推进幼儿游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每次游戏中,教师无法做到关注每个幼儿的游戏情况,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通常都会组织动儿进行集中评价,以便了解更多幼儿的游戏情况。在评价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然而温馨的聊天氛围,同伴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这是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宽松环境。
例如在区域游戏结束后,我们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聊聊他们刚才的游戏故事,故事里有开心的事,大家聊为什么开心;故事里有不高兴的事,大家聊下次怎样高兴;有“玩起来”的经验,也有大家出的主意。就这样聊着,幼儿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在一次次自然分享中,多数幼儿找到了更多游戏的乐子和法宝,而教师在分享中也会说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并听听幼儿的心声,为共同推进游戏发展提供帮助。
从区域游戏中我领悟到: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区域游戏看似简单,但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游戏理论指导。教师必须真正转变观念,改善指导方法,俯下身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需求,更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每一次游戏。
参考文献:
[1]桂青红.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分享交流初探[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11):34-35.
[2]齐淑英.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做好幼儿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