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因子分析

2018-07-29裘晔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结构

裘晔

摘要:就江苏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构成要素进行问卷调研,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项指标值的相关系数分析以及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明确指标间的强相关性,随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以绩效公平因子、科研能力因子、人员配伍因子、行动目标因子为主因子的江苏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组织结构,并对4个公共因子进行权重排序,结果显示,4个因子的重要性相差不大较为均衡,为江苏省促进江苏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因子分析;中高职衔接;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C-0029-05

本文通过采用调研统计的研究方法,得到我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已有建设基础及组织结构因子的量化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进而构建符合我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发展实际的组织架构。

一、研究方法

(一)理论假设前提

本次调研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设计,主要问题的构想是围绕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的构成因素与个体特性展开的。问卷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资料;第二部分是团队构成要素的甄别。采用量表题的形式以了解被调研对象对教学团队的认知度与期待值。通过文献检索与专业书籍阅读发现,斯蒂芬·P·罗宾斯将团队与群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相比群体,他认为团队的构成要能体现“团队成员技能互补、拥有共同的目标、相互承担责任、协同配合”。以此理论模型为假设基础,课题组先后实地走访了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与这两所学校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负责人和部分成员现场交流,最终确定了问卷第二部分中所涉及教学团队组织结构因子的21个变量。

(二)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是对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对可观测变量的变化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的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既可以达到降维的目的,同时也能解决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关系。通过对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分析过程化繁为简,其数学模型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X=AF+aε

其中,X表示标准化后的原始变量,A表示因子载荷矩阵,F表示提出去的因子变量,ai(i=1,2,...n)表示因子载荷系数,εi(i=1,2,...n)表示特殊因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中第二个部分所涉及的21个原始变量进行降维,对某几个影响程度比较大的因素进行提取,并依据共同属性对几个公共因子进行重新命名。

(三)样本选取

本次调研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10所服装中高职院校展开现场调研和网络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样本170份,回收样本168份,其中有效样本为156份,样本回收率为94.05%。

二、调研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信度分析

问卷回收后,以信度系数指标来测试调研数据的可靠性。根据学者DeVellis研究的取舍标准,判断一份量表或问卷的信度系数的优劣,克朗巴哈系数在0.80以上为最佳,0.70~0.80则说明在可接受的范围里。分量表最好在0.7以上,0.60~0.70被认为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问卷中进行信度分析,输出结果如表1所示。其克朗巴哈系数为0.821,说明信度较高,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二)调研对象人口变量分析

1.调研对象地区分布

本次调研对象以苏北地区(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苏南地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划分片区。在156名调查对象中,苏北、苏中、苏南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1.8%、30.8%、47.4%,三个片区均有涉及且比例合理,为本次调研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数据基础。

2.调研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能力分布

本次调研对象的江苏省中高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师群体中女性占据了调研总体的主体,比重为84.6%。30~40岁年龄段的服装教师占调研人数的51.9%,40~50岁年龄段教师占总体的28.8%,这个两个年龄段教师成为我省服装专业中高职教学团队中的主力。

我省中高职衔接教师团队群体普遍文化程度较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据了调研总体的主体,此外还有20.5%的教师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这表明服装专业教师大都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能做出快速反应,是对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做出积极贡献的主要群体。

职业技术能力调研涵盖了教龄、职称、专业特长三个方面。现有教学团队中从教年限以5—10年和11—15年为主要群体,分别占比32.1%和35.3%。高职院校中讲师比例最多,占据了16%,中职学校服装专业高级讲师占据24.4%。专业特长主要集中在服装设计与服装缝制工艺两个方向。这表明我省中高职衔接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年轻有活力,专业技术能力强,但个人专业特长同质性明显。

3.调研对象所在教学团队的团队人数、制度实施、教研活动频次分布

从三个片区的调研数据分布来看,教学团队的人数规模主要集中在5~10人和11~20人这两个范围内。多地教学团队都已有明确的团队建设制度,但在具体落实时存在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制度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苏中地区教学团队组织教科研活动比较活跃,基本每个月均有一次主题教研活动(77.8%),苏南、苏北地区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教学团队活动频繁,有的团队在教科研活动组织工作上较为欠缺。

4.调研对象个人教科研意愿、对团队期待值分布

苏北地区教师较为关注具体的教学实施(19.8%)与教学设计能力(19.8%),苏中地区教师更加关注教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29.6%),而苏南地区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实施(28.2%)与教学诊断能力(25.6%)。苏北地区教师主要关注个人专业知识结构(16%)和优秀教学案例主题研讨(14.3%),苏中地区教师主要关注外出进修机会(17.6%)和企业实践(16%),苏南地区教师主要關注优秀教学案例主题研讨(18%)和专家主题讲座(17.2%),三个地区服装专业教师都关注个人专业发展尤其希望在团队氛围下开展优秀教学案例研讨(秩均值为4.67)。

(三)教學团队组织结构因子分析

1.因子提取

首先对问卷调查组织结构因子部分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KMO值为0.930,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2840.640,自由度是210,P值为0.000,在0.000(<0.05)上达到显著性水平,这样的检验结果说明题项之间的确有关联,可以通过因子分析进行提炼,而球形检验也验证了KMO检验的结果,说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明显的差异,数据条件与因子分析的要求相符。

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样本研究分析,根据问卷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关键因子。从表3方差百分比中可以得出各成份所解释的方差比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即累积贡献率,而提取关键因子的依据之一就是累计解释方差必须大于70%,前4个因子特征总值占总方差的73.178%,也就是说前4个因子解释原始21个变量的73.178%的变异。剩余一些交叉的部分建议删除。对比观察旋转成份矩阵后,发现所提取的这4个因子能达到本次问卷的调研目标。具体累计方差解释表如表3所示:

运用方差最大旋转(Varimax),得出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表4中给出了旋转后的因子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观察后发现旋转后的相关系数变化明显,重新分配了因子载荷,按因子负荷量将变量归于绝对值最大的因子,分别对4个因子进行命名并确定每个因子的各自决定变量。(见表4)

2.因子提取的结果分析

从旋转成分矩阵中可以看出一共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F1、F2、F3、F4。根据4个因子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命名并描述其决定变量和分析结果。

通过总结公共因子F1中包括的因素,发现这些是关于团队建设中的激励措施的合理性以及教师个体的尊重感,将其命名为“绩效公平因子”。观察分析公共因子F2中包括的因素,认为这些是关于教师个体对服装专业教科研水平提升的发展诉求,将其命名为“科研能力因子”。公共因子F3涵盖了关于教师个体对教学团队人员组成及团队氛围的心理需求,将其命名为“人员配伍因子”。分析总结公共因子F4,课题组认为这些是关于教学团队行动纲领的确定以及教师个体参与制定团队目标的行动意愿,将其命名为“行动目标因子”。

3.公共因子的重要度排序

将所提取的4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各因子的权重依次为:

F=0.274F1+0.256F2+0.253F3+0.217F4

F即为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组织结构的重要程度。从权重结果来看,4个公共因子的重要程度相差不大均居中,F1绩效公平因子对应的权重略微大一些。这说明江苏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应从这4个方面均衡使力,这与我省服装专业中高职教师群体以中青年为主且学历职称水平整体较高有关,这一年轻群体尤为看重个体价值是否得以客观尊重与公平对待。

(四)调研结论

本次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的4个主因子:即绩效公平因子、科研能力因子、人员配伍因子和行动目标因子。这4个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的建设质量和改进方向。我省苏北苏中苏南地区服装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关键是要找出符合我省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特点且益于本校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影响因子。

三、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建设建议

(一)深入了解团队内部需求,尊重教师个体发展意愿

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必须从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总体要求、服装专业发展特色、本校团队现有基础和特点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专业发展愿景。团队成员的个体发展是教学团队建设最直接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将团队建设与个体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一支有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积极构建实践共同体,提高团队协作意愿与效率

依托教学团队搭建多元化的交流互动平台,积极构建实践共同体,让团队成员多维度地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共同的发展目标指引下,共享专业资源库,丰富成员的学习方式,帮助成员累积学习经验。实践共同体有助于增强团员间相互协作配合的意愿,而高质的协作效率会帮助团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营造合作型团队文化,形成鲜明的服装团队特色

以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教学团队内部的合作文化,鼓励成员间形成多层次的教科研攻关小组,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优势,团员在不同攻关小组中调整角色,教研相长,形成良性循环。在通力合作中不断寻找中高职服装专业教科研工作的突破口,挖掘符合本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首先,因子分析模型虽然是通过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尽可能规避了主观赋值的随意性,但仍有可能在因子分析中忽略了一些特殊因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偏差。

其次,原始变量的获得与选择对因子分析的效果有直接影响。由于课题组的精力与能力的限制,本次调研样本虽然在苏北苏中苏南片区均有涉及,但样本范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许洁

Factor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hesive Teaching Teams——A Case Study

QIU Ye

(Jiangsu Nant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011,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ohesive teaching teams in Jiangsu clothing specialt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analyzed with the SPSS19.0 software, and the KMO and Bartlett sophericity test were used to clarify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es. The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ohesive teaching teams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clothing specialty was constructed, which took the performance equity facto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actor, personnel compatibility factor and action oriented factor as the main factors. The weight sorting of 4 public factor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4 factors is relatively balanced,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hesiv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n Jiangsu clothing specialty.

Key words: factor analysis;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thing specialty; teaching team;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猜你喜欢

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结构
教学评价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服装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