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

2018-07-28邹赟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行政环境制度

邹赟

摘 要: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反映,是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关键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权”和“利”的分配问题

目前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权、利”不分,“责、权”不明确的问题。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政府部门应该做到“权”和“利”彻底分离,但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短期利益,仍然反其道而行之。另外,行政管理体系中依然存在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的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权、利”不分,“责、权”不明确,造成行政管理体制效能比较低下。

2、行政行为失范

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滥用权力等问题仍然存在,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权力利益化、利益部门化,不给好处不办事、人情不到不办事,吃拿卡要、胡乱作为。一些执法单位不能很好地寓监管于服务中,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有利可图的争相检查,甚至少數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以创收为目的,以罚代法。此外,有的基层站所作风散漫,纪律松驰,随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存在执法不公,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

3、履职能力不高

一些干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与我省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称。少数机关干部宗旨意识不很强,投身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不够高。个别单位和人员遇到具体问题,不是从方便企业和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而是死搬教条,墨守陈规,方法呆板,变通能力差。行政机关以及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

4、优惠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一是政策制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政策的制定没有形成体系,我们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和制度,但是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关于软环境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和制度的不完整,将限制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制定了一些好的政策和制度,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有少数单位和人,在执行政策和制度时随意曲解政策,使政策优势大打折扣,出现了政策截流、政策梗阻现象。

5、社会诚信问题

社会诚信环境是软环境建设的重点。所谓诚信环境,又称信用环境,它是指由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与信任程度所组成的人文氛围。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它是经过长期培养才得以形成的社会关系。如果地方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较低,公信力不足,就难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原则,以致容易出现信用危机,影响政府的形象,也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形象。

二、优化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

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2、努力培育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是优化软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的观念,切实把优化环境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大事来抓。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做到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环境建设,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和上下齐抓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工作合力。要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浓厚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人人都是经济环境、事事相关经济环境、处处维护经济环境”的良好氛围。

3、创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主体是政府,关键在政府。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行政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力度,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强化政府执法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下大力气从制度上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空白等问题;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既要遏制违法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也要遏制有利就执法、无利不作为的现象。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彻底消除投资者、基层群众反映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高层领导好打交道,办事人员难“伺候”的现象。建议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主要负责受理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投资环境行为的投诉。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4、努力建设一流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软环境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正、有序、透明的法治环境。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措施,适时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废止工作。认真清理现行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快接轨性改革步伐。规范政策制定程序,提高行政质量,增强行政工作透明度,从制度源头预防和解决“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问题。提高司法水平,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文明执法。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平等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受理、审查涉及投资者的各类纠纷案件,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不轻易传唤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负责人,不轻易采用冻结账户、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性措施。提高涉外案件的审判水平和执行效率。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培育和发展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总之,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经济软环境的监控机制研究》魏口《经济论坛》2005(8)

[2]《优化发展软环境实现市域经济新跨越》罗海清《中国乡镇企业》

[3] 纪连永.科技发展软环境制约因素及对策浅议[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04-28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猜你喜欢

行政环境制度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环境清洁工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某些单位的制度
漫观环境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