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
2018-07-28张大伟
摘 要: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个人的语言技能紧密相关。因为语言是传达思想和知识的工具,它的地位决定了它的重要性。教师若想提高他的语言技能力应从语音准确、语义精当、合乎语境三个方面入手,即练好普通话,做好备课工作,使语言生动丰富。
关键词:教师语言;普通话;语义;备课;新颖生动;兴趣;风趣幽默
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个人的语言技能紧密相关。因为语言是传达思想和知识的工具,它的地位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活动的效率”。教师若想提高他的语言技能,应从语音准确、语义精当、合乎语境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需要练好普通话发音
在时下的中国,普通话日益推广的今天,使用准确地普通话教学,已成为每一个老师需要具备的基本修养。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在2017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地要严把教师关,新任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人们日常应用的语言,往往是他们最初接受的语言,也就是说并非是在学校中接受的,而是在生活中习得的。而中国母语环境相对宽松,也就是说有大部分地区孩子最初所接受的语言并非普通话,而是当地的民族语或方言等非普通话。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普通话很难在这些地区得到推广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具有明显的共同语意识,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心理环境基本具备。”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教育者以身作则,在课堂上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是完全可以胜利完成国家制定的目标的。
因此,教师最好在本科时就积极主动地进行普通话发音训练,因为语音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渐变的养成过程。我们大多数人之前所习得都非标准的普通话,甚至很多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我们必须明确这些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在哪里,除了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外,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是语音的差异。只有掌握并熟练普通话的发音,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使教学语言得到规范化。
二、教师要做到语义清晰
教学的核心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语义是语言的核心。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这些知识都要被囊括到语义之中。教师若想提高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准确的把所要教授的知识囊括在教师语言当中。可以说,语音相当于教师语言的质料,而语义则是教师语言的形式,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简练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显然不能单单靠临场发挥。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备课,明确所要讲解的内容,理出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以此来组织语言。但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需对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雕琢。如果语言欠缺锤炼,那么讲出来也只能是流水账,必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在必须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进一步把语言落实、细化,使知识网络的每一个交叉点都明晰,知识与知识的衔接也要精巧。若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是要求平时就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归纳总结概念,恰当的运用例子进行补充说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广泛的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参考书目烂熟于心并多向前辈教师请益。在研习前人的著作和教案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教师自我讲解、自我说服的过程。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师对所讲解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得教学用语更缜密,更无瑕疵,从而使得语义更易为学生理解。
三、教师应尽量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样式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完成一个朗读机的任务,教师语言需要新颖生动,紧紧抓住学生,使学生爱听,主动去听,从而激发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探索所学知识的兴趣。纽约和莱蒙在1973年指出,新颖的刺激比熟悉的刺激往往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尽可能使用那些恰当的,合乎语境的语言。而很多时候,一个好的课堂往往是波谲云诡的,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前并不能完整的预测整堂课的走向。况且,学生们的思路通常是朝不同方向发散的,教师要是想让自己的语言生动,合乎语境,就必须从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入手。
两宋时代的禅师们讲谈话要有“机锋”,这种“机锋”首先得是有道理,发人深省、应该为人接受的;同时语言也应该是诙谐、幽默,使人乐于接受的。在我看来,教师语言亦应如此。教师应把每一次课堂,即使讲授的是同一种内容,但仍要保持它的活力,即善于利用课堂不确定因素进行发挥,使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但要想十分熟练的把控好这种不确定因素是极其不易的:如果说语音准确、语义精当都是通过理性思维可以勤能补拙的。那么,如果想让教师语言与不同的语境相和谐,靠的则多是教师敏感的感性思维。
提升这种使教师语言合乎语境的能力,一要在教学中注入教师个人的情感,用主观的个人风格带动抽象的、客观的知识体系,将学生领进你所架构的氛围里;二是个性化的语音语调,美国心理学家塞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講,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活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三是要洞悉学生的心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合于你所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四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性灵,即在生活中培养美学情趣,使自己说出的话自然地风趣幽默,无形之中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p421
[2]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p1-2.
作者简介
张大伟(1998—),男,汉族,辽宁凌源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