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视角下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2018-07-28邢宇翔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摘 要: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由其概念的规定而对立,又统一于思维的创新活动的具体过程之中。自觉的把握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在整个思想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这既需要我们在主观上加强自身的思维训练,又对作为客观因素的教育方法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对立统一

一、自觉把握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聚合思维是从现有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范围、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是一种面对问题、寻求答案时无确定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1]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往往是在互相对照的过程中得以展现的:可以说,没有對聚合思维的认识就不会有对发散思维的认识,没有对发散思维的认识就不会有对聚合思维的认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作为相反相成的一对范畴,是同时被我们意识到其存在并赋予了具体规定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抽象性,它们恰恰是非常实在的存在于我们的思想过程中的。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对立是逻辑上、并且是思想层面的对立,因为纯粹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当我们运用形而上的方法,将其从人的思想中抽离出来、进行概念上的规定——这个工作在前文的叙述中有所完成——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表现于它们分别的方向和作用中。

聚合思维以所学知识的聚拢解决面临的问题,发散思维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散从而为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聚合思维很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因而是已有信息的产物,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说,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是创新;发散思维的作用是生成,聚合思维的作用是评价。[2]

实际上,大多数的思维形式均包括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种方式。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它的不同形式。创新思维发育的过程中往往既有聚合思维的阶段,又有发散思维的时期,纯粹的无发散的聚合和无聚合的发散客观上都是不存在的。创新实际上是从发散到聚合再到发散的多次循环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发散阶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创新的触发剂,但离开聚合的过程,发散最终可能是一无所获的。在复杂的问题面前,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交替进行的更为频繁,答案越为丰满和完善。

思维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全在于他的思维。思维是运动着的存在,这种存在始终拥有突破其自身的倾向与趋势,这种趋势的方向就是创新。所以创新乃是人之为人所必不可少的要求,这种要求也已经内化于人本身之中,成为人和人类前进发展的重要工具。由此作为创新思维发育的重要环节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始终以不断对立、又不断统一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只有思维主体能够自觉的把握这种从对立到统一的连续过程,创新思维的发育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助力。问题在于如何自觉的把握这种过程,使其从无意识的进行的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有意的活动过程。从思维主体的角度看,达成的关键就是对自身思维的在这两个方面的协同训练。

二、聚合思维教育与发散思维教育的协同进行

前文所述皆从理论或主体分析的角度进行,但思维模式乃至于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不是谈谈理论就足够的,它还必须直接面向更广阔的实践天地、尤其是要深入到一线的教育阵地上去。同主观上努力做到自觉把握相对应,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要做到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不断统一,除了思维主体的努力,还需要在具体的、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协调发展。

遗憾的是,在我国现行的知识型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远高于发散思维,甚至出现不允许学生求异、质疑等体现发散思维的行为。这种做法势必造成聚合思维的片面发展,而单纯的聚合思维是难以形成创新思维的。[4]从思维模式上讲,这是传统知识型教育由于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而形成的种种学习负迁移和功能固著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要改变单一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进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互补训练。

强化发散思维训练具体到实际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加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力度,发散思维的归结点即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多参与,勤实践,常质疑,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探索规律,多尝试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逻辑思维既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养成聚合思维的基础和培养发散思维的前提。所谓逻辑思维,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按照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构成的科学理论来反映现实过程。另外辩证性的逻辑揭示了思维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必然性和规律性。最后进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互补训练。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各有所长和所短,发散思维注重变通,能产生较多的思维产品。没有发散,思维容易陷入呆板和保守,难以创新和发现。聚合思维注重规范和秩序,它追求高质量的思维产品。没有聚合,思维容易陷入混乱,难以取得思维成果。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需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就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要注重培养聚合思维,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苏振武.试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协调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3]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4]孙利芹.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寻求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平衡发展的意义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作者简介

邢宇翔,学校: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