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8-07-28姜延顺
姜延顺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环境压力急剧增加,在滨水区域加强景观设计应当引入海淀城市的理念,注重最大限度的对水资源实现存储,降低水资源中携带的各种污染物。本文对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从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需求出发,在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发展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现不同区域的相互衔接,在有效辨识城市边界的基础上,将城市滨水景观作为整体进行设计,体现城市滨水景观的整体服务功能,切实满足城市的总体功能需求,达到有效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1.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
1.1双重性
双重性主要指的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围绕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在人造环境基础上体现自然界规律特征,并且满足游客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休闲娱乐需求。城市滨水景观是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产物,要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打造符合人们娱乐、休闲与审美需求的综合景观体系并提高其吸引力。
1.2敏感性
城市滨水景观体系处于城市的生态系统交汇处,通常存在于自然水体与城市交界处,具有典型的生态交错性,同时有着既敏感又脆弱的特征。由于滨水区生物较为多样,动植物也较为丰富,含有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體,而且可以在复杂的生物关系体中构成了一个稳定性的生态系统。
1.3人文性
城市滨水景观是有人文性的景观,体现着城市的悠久历史,是城市文化的典型象征,传承城市的内在文化精神,城市滨水景观因此更加富有人文内涵。城市水景与城市历史有机融合,不仅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胜地,而且也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对促进城市繁荣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1.4多样性
作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系统,城市滨水景观不仅有丰富的水生生态系统,还有水陆共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水生植物空间类型丰富,实现了水域、陆域的有序交接,同时体现水系、广场、绿地、公共设施等有机综合,可以打造多元化功能区,实现了娱乐、休闲与商贸的集中。
1.5开放性
城市滨水区景观有开放性的特征,因其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而且可以极大的承揽旅游功能,因此需要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和时代要求实现景观的再造,同时需要进一步融入外来景观,因此具有开放性的典型特征。
2.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2.1防洪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应当具备多重功能,防洪防涝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功能,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要以保证城市防洪安全为基本设计前提。首先,滨水景观要符合城市排水的需求,能够在雨污分流的基础上有效防止城市内涝。其次,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符合滨水区域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能够发挥城市水系净化作用,成为城市防洪系统中的关键一环。
2.2生态保护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充分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注重合理的部署区域资源,能够在现有生态岛、新水河岸与乡土植物的有机搭配中展示滨水景观的独特魅力。在具体设计时要对水敏感性区域进行充分的保护,注重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与蓄水能力推动地方生态平衡建设有效进行。能够利用生态措施将生产污染物有效过滤和净化,从而保持该区域的水文特征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时要融入当地文化,注重维护历史文脉,充分尊重地域特点,从而提高景观活力,满足塑造城市形象需求。
2.3实用性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地方群众的实际需求,能够将主题公园、主题文化广场、娱乐休闲功能区、滨水观赏区等进行综合有效的配置。
2.4多样性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有多样性特征,不仅要保证功能多样,而且还要打造丰富的景观群,同时充分的利用现有自然空间,丰富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修复水文地貌,并且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3.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3.1合理规划策略
为了提更好的体现出海绵城市理念,进一步体现滨水景观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弹性”设计空间,应当根据城市滨水区域的条件与周边城市功能进行综合设计。首先,要在设计前对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注重围绕大众休闲、文化体验、自然寻踪、康体养生等几大主题理念下设计。着力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为游人、植物与动物提供和谐的生存空间。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必要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天然植被情况、岩体情况、滨水区域农用的农田水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三,保证原有的城市水生态特色,注重在保留或移栽地方植物的基础上,适当的引进或培植新树种,同时实现有效的雨水集约使用,能够根据现状改造生态驳岸,达到还河道本来面目的目标。第四,还要营造丰富的景观体验载体,能够给游人以丰富的景观体验区。
3.2精细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强调因地制宜,注重自然途径与人工途径结合,在强化细节设计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水循环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并且满足地域生态系统的长期性与复杂性需求。强调细节设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首先,要使用保留与修复策略,能够根据现场植被环境的原样进行有效的设计,做好对植物进行合理整形,并且采用匹配的植物设计方案,能够结合水土情况、陆域或驳岸的需求,有效的进行植物搭配。其次,围绕我国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注重根据旱季与雨季的需求进行设计,着力提高堤围的防洪效果,能够细节改进水流流经种植带的问题,例如可以设计梯田挡墙,或者使用步道网络设计等,这样可以提供滨水驳岸景观,同时实现雨水有效渗透,达到绿化与雨水结合。
3.3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滨水景观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提高设计有效性,应当注重做好有效的搭配工作,切实改善城市滨水景观的实际功能,着力解决传统滨水景观设计的问题。首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是对原有的滨水景观功能的扩展,注重在传统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滨水景观功能的丰富与内涵的增加。其次,滨水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生物栖息与水资源的净化处理来实现,因此要在滨水景观设计时充分的考虑水体修复与保护的需要。第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减少成本的角度尽量使用本地植物,这样才能实现景观设计的创新,解决传统景观设计的现实问题。
结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从根本上强调对城市滨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既要实现高效开发的目标,同时又保证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在现有的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基础上进行有效人工改造,注重融入区域文化特色,同时进行景观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蓝.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6)
[2]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14(13)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