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28张煜佳

商情 2018年3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应用研究新媒体

张煜佳

【摘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举措,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目标的根本性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交流的主战场,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亟待创新与发展。基于新媒体的特征现状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态势,本文讲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转变思政教育观念、丰富思想教育手段、注重思想教育宣传,进而实现思政教育思路、方式及宣传模式的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政教育 应用研究

迈入21世纪,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传媒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数字化技术不断突破与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得到迅猛发展,逐步成為人们最为常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影响颇深,尤其在思想活跃、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的高校,新媒体的传播与推广就更加活跃与灵活,微博、微信.QQ.脸书、推特等通讯软件在高校的流行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实效性偏低、时效性不强、有效性不高的被动局面,并且各种意识形态与思潮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在高校宣传反动思想,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己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

一、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媒体是思政教育受教主体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

课堂是传统思政教育的核心渠道与方式,但当前灌输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己造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偏低的被动局面,甚至引发部分学生的反感与敌视,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洗脑行为,这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21世纪是网络新媒体的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在北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手机网民达6.95亿,其中用户使用率前五的应用软件分别为微信、QQ、淘宝、手机百度和支付宝。由此可见,当前新媒体己是思政教育受教主体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因此实效性偏低的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顺应形势,注重思政教育观念、方式的创新,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其逐步成为各种社会舆论传播的集散中心,许多思潮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也开始将新媒体当做他们宣传的主战场。毫无疑义,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积极宣传了许多社会的正能量,如贩灾活动的宣传、打击违法犯罪的推动、网络问政的官民互动等等,这些都是新媒体在社会治理层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媒体又是各种“水军”丫“推手”、“阴谋家”制造话题、诬陷他人、低毁政府形象、散布病毒与负面虚假消息的工具,并且许多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对其深信不疑,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被抑制,尤其是思想活跃的高校,受其毒害的程度较深。因此,高校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正义、理性、健康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力量与效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探求引导式思政教育思路

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探求引导式思政教育思路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前提与重要基础。自由、共享、开放是新媒体的重要精神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地吸取新媒体的有利之处,要由“灌输型”的教育思路向“引导型”的教育思路转变,不去单向的向学生说道理,而是引入场景化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给予其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共享教育内容、方式与方法,真正的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贡献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引导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能提升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唯有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才能使思政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从而也不易受到不利信息的茶毒与侵害。

(二)丰富思想教育手段,探索多元化思政教育方式

丰富思想教育手段、探索多元化思政教育方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与必然举措。如前所述,课堂是传统思政教育的核心渠道与方式,但当前灌输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己造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偏低的被动局面,甚至引发部分学生的反感与敌视,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洗脑行为,这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在内容上不应该只局限在课本中、在方式上不应该只采取课时教学,因此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突破课堂、课本及课时的限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课堂的教育限制,既要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也需要带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分析新媒体的作用与利弊,使得真正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并知道如何辨别新媒体上信息的真假与伪劣,要使得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与新媒体信息的认知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第二,要突破课本的局限性,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多采取音频、视频的形式去教育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变的有吸引力,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才会有生命力;第三,高校教师应该与辅导员进行合理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生活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合体,开展团委活动、社会实践等相关活动,并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注重思想教育宣传,探寻自媒体思政宣传模式

注重思想教育宣传、探寻自媒体思政宣传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補充与重要保障。当前,虽然各大高校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但是都局限在课堂上,这种以课堂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如投入资源去建设党、团委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并且要对其运营进行有效策划,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窗口的有效性与传播力。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背景下,自媒体开始迅速走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自媒体思想宣传模式的展开,但要使得受教育群体利用自媒体的力量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那么就必须获得他们的认同。因此,高校对于各大新媒体平台上面的负面消息与重要舆论应该在第一时间要有自身的判断与声音,要及时地进行科学、正确、理性的解读与分析,使得科学、正确、理性的观点被接受,并被宣传。对于一些经典案例,甚至可以将其放入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培育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交流的主战场,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亟待创新与发展,本文立足于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应用研究新媒体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