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未—未来设计思考

2018-07-28封汭含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媒介新媒体人工智能

封汭含

摘要:艺术作品的生成形式随着社会变迁的更迭所改变,反映着古往今来一代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军事等一系列内容。新媒体艺术是由科技发展而带动起来的一种新型艺术创作方式,被命名为一种以光学和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数字艺术,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开端。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媒介,载体将只被定义为信息技术还是只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新的载体是否能被我们研发和讨论,本文将通过分析,探讨重塑新媒体时代下的设计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艺术与科技;人工智能

数字艺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出现的艺术样式,因此这门艺术具有强烈的科学技术特性。计算机是西方人的发明,因此数字艺术潜藏着西方理性主义和科技文化的基因。从人类史前文明艺术开端开始,在新石器时代,埃及人为了装饰容器分割土地,绘制壁画,都要将图形抽离,符号化,故而出现几何学,透视法,数学计算以及人体解剖;现代艺术得益于印象派的产生,将光学和色彩进行抽离,释放画面的情绪,大家经常将这之后的艺术成为实验性艺术。将传统绘画模式变为实验性的,开发性的,由学院派画法到实验性艺术,从小画框扩展到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和表演艺术等新型样式,直到现在,艺术讲求全息,多感官调动,多种方向的集合,由约翰凯奇引发的集合型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开端,从而艺术由视觉调动,加入了触觉,听觉,味觉以及现在的多学科,跨界研究。

从本质上说,人类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范围和艺术媒介不断扩展的历史。艺术最基本的起源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是人将生活记录在石壁上,西晋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中国山水画讲求论画以形似,画从心出。艺术的目的在现代艺术时期被认为是解读艺术家编码,去“看图识事”,及艺术家在场性研究,感受艺术家绘画的内容是解读作品的关键。早期,人们为了方便快捷的记录或叙事,因没有文字要将形态刻画出来,平面传播最有效,所以我们的载体由大地到竹简,延伸到纸张,最后到计算机,光缆甚至于量子力学的发现。这使得艺术不断翻新、变化无穷。在视觉艺术史上,摄影的发明看似终结了传统绘画的道路,但实际上艺术并没有因此消亡而是给人们以更多的思考,何为艺术这个话题的探讨当中。它使得柏拉图的模仿学说由模仿大自然,变为再现大自然。我们知道,摄影的别称就是“写真”。其实,摄影也是现代艺术最大的技术支撑。摄影使图像学完成了转变,使得图像超过了文字,变成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摄影是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的坚强依托。摄影所产生出摄像及影响,也就是电影和电视。实际上,摄像和录像(电影和电视)就是活动的有声照片。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时代,由安迪沃霍尔带动的一批艺术家开始利用新媒介新材料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打破了载体的局限性,也使得数字艺术应运而生。

任何艺术都是媒体艺术,媒体语言仅仅是依赖不同的媒材而已,媒介只是承载艺术形态的体系。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 约翰凯奇对艺术思维提出新的定义,并对被认为是音乐王子的钢琴进行创作,向古典艺术发起挑战。六十年代凯奇作品的性质已经属于行为艺术的范畴,他通过作品改变艺术与生活之間的关系,他改变了传统音乐的方式,将钢琴的乐音取消。《4分33秒》:音乐不再是演奏,而是聆听,声音不再是弹奏者发出,而是空间中形成的所有声音。然而当代的媒材发生了巨大转变,不再是电子形式,而采用生物,化学,物理学,光子等进行技术呈现,但唯一不变的是对未来的不断思考和创新性。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蝴蝶效应,全互动传播,让所有的用户参与进去并发表评论,去中心化的传播,不在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而是不同受众选择很多的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的理念是由后现代时期提出,从摄影和建筑为起点,而这种理念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维基百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原有固定的传统百科模式,变成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协作计划,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而又中立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出现即是利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形式,高效准确的将信息收集完整。传统模式在当今时代不能应对危机的出现并作出及时回应。日本核泄露期间,政府已不能给出明确的安全转移地点,根据报告收集上来的信息不仅数据缓慢,当民众转移到下一地区的时候可能受污染源要比之前的地区污染指数更高,日本研究员发动全体民众,利用民众通过汽车的移动,进行核泄露指数测试,这种方式不仅高速,范围广泛,而且信息准确。

未来时代是数字化时代,当下的经济受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模式,以及比特币的开发影响,而这些手段都给了我们无尽的未来想象空间。未来我们谈论的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未未来我们讨论的是机器情感化,我们用AI人工智能不再是打扫房间,而是与人产生真正的联系,实现情感交流,这种共同的进化是设计师要去考虑的问题,目前,设计行业遭受巨大威胁,机器人完成大部分的作图工作,这势必是要去剔除掉大部分的设计师工作,而我们设计师能做的是继续前进,掌握技术和思维的设计师将把控未来的资本走向。未来的大学大多数会推行实验室,多学科进行联合与互动,包括设计思维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创新思维将成为经济推动力,除了商业学生,设计师在商业行业里扮演着什么角色?这原有的形式都将被打破。我们在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背景中,不同的技术领域中,将学生培养成“新常态”是我们的目标,以应对未来世界的模糊和动荡。2000年,世界论坛十大技能,创意思维被排在十名之外,2020年,预测创意将被排在第三位,在未来传统设计将被颠覆的今天,设计技术固然重要,但设计师要了解,当下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未来,才是设计的思考重心,

参考文献:

[1]雷默.不可思议的年代[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

[2]伊藤襄一著.爆裂[M].中信出版集团,2017.

[3]周月麟.品牌的价值构造与策划设计[J].装饰,2003 (07):11-12.

[4]莫茜,牟书.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研究[J].学术探索,2012(02):146-148.

猜你喜欢

媒介新媒体人工智能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人工智能与就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