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与没落:近代云南工商业(1910—1937)

2018-07-27赵珍理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云南商业

摘要:云南为山国,平坝稀少,与外界隔绝,自古以来,云南工商业发展便因种种不利条件而发展滞后,对外交通不畅又对云南商贸往来增添许多难度。近代以来,新风气不断涌入云南,再加上邻近越南被法国占领,1910年修通滇越铁路,云南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外来风气晕染更甚。特别是全国兴办实业风潮流向云南后,云南兴办一批企业,开云南建厂风气之先,影响甚大。同时,随着新产业进入,一些云南土特产业没落,加速整个云南工商业调整。

关键词:云南;商业;手工业发展

明清移民和随军落籍云南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手工生产技术和丰富劳动力,云南工商业取得长足发展。近代社会变迁,云南工商业也有发展变化。

一、近代云南工商业发展特点

多数企业为官商合股。这时规模较大的新式工业,资本筹集多是官方倡导的官商集资,开办得到官方支持。由官、商各认其股,商人代为经营,官府帮助贷款、保护产品流通。1910年,由滇商务总会发起,商家召集股东,拟创办耀龙电灯公司。收入商股花银88560元,官股45530元。1920年成立昆明自来水公司,由唐继尧军阀集团直接兴办,股本为官商合股,股本总额为146130元,官股103560元,商股42570元,在新式企业中,规模较大。参与建厂的人包括唐继尧支持的大商人王筱斋,唐的军长黄玉田、黄斐章等。

云南富商资本主要投资商业,多经营鸦片。云南富商不比全国著名商帮资产丰厚,但在省内闻名商帮也有多个。清末,最大的云南商帮是迤西帮,昭通、建水、泸西等帮比起前者势较微。有说法“云南投资于商业的资本与投资于工业的比例,工业投资只占商业投资的百分之十。”这种说法有些夸大,但不无道理,现将著名商号资本及其经营范围罗列如下:由严燮成、杨克成创办的永昌祥(喜州帮),资本额为五百万到八百万元,经营的产业为茶叶和进出口业;腾冲帮的三盛号,由明清宠、朱大春所创,主营鸦片、棉纱和玉石;鹤庆帮的兴盛和,由舒金和等舒氏三人创办,资本30—40万两,主营鸦片;日兴德的李鸣康资本约10余万两白银,主营山货、藥材、金银、棉纱;福春恒由蒋宗汉所创,资本共300多万元大洋,主营土特产、花纱布匹、玉石等;恒盛公由张相诚三兄弟创立,经营纱布、山货药材、进出口贸易;杨玉科经营的长盛号、云泰丰号,二号资本370余万两,经营白银、盐业、开采和销售石黄等。数据中一些商号资本数据不详,有记录的资本数额较大,多数资本并非投入制造业,而是维持马帮,进行运送货物贩卖外来物资、本地特产如鸦片的传统商业活动。

云南近代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主要从外国移植。耀龙电灯公司所用的各种电气材料皆来自于德国,至后来国内能仿造德国机器才转而使用国货。但技术工人水平低,使用德制机器颇有难度,于是决定聘请德国技术工人,由于电气公司是与德国礼和洋行合办,礼和洋行为其代聘外国工程师两人。既向外国购买机器又聘请外国人担任工程师,昆明兴办新式工业时,是很常见的。昆明自来水公司的机器有“法国制四十匹马达二座,六匹马力马达一座,离心吸水机双盘式一座、单盘式一座。”水厂建设由法国人戴阿尔承包,所有水厂设备购于法国,戴阿尔掌握控制水厂所有设备管理。

昆明新式工业生产方式多未及“中间经济”(半工业化),特种手工业面临没落。所谓“半工业化”认为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层次:一方面,近代中国面临人口压力,手工业存在解决了一部分早期工业化进程中近代机器工业所无法吸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具有中间技术取向和生产形态近代性变迁的手工业,与传统农业产生了“后向联进”作用,与近代机器工业产生了“前向联进”的多层次互补,这些都使得手工业成为近代中国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日用品工业在民国得到发展,多用机器制造,但规模狭小,大多品种仍赖进口,“且所设的工厂大多仅限于印刷、色染、织布、织袜、织毛巾、火柴、皮革、纸烟、烟卷、木器、铜铁器等数种,若棉纱、绸缎、纸张等皆付阙如。”各工厂均用机械,“多者十余架,少者数架,而常伴助以手工。”名义是工厂,实际上仅是“农业加工事业而已”,至于工业占几成,已显而易见。其原因不仅是机器尚未普及,恐还有劳工比机器成本低得多的缘故。工业产品的涌入,特种工艺日益衰落,象牙雕刻、织滇缎、制明角灯、绣花挑花业等行业面临没落甚至手艺失传的窘境。

云南近代工业在滇越铁路开通后愈发强烈地感受到国际市场脉动,商人投资具有盲目性。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商品通过铁路运到海防,再由海防转运世界港口,与国际市场交流愈加频繁。矿产易受国际市场影响,云南所产锑矿,均售予德商礼和洋行,产量丰价格而低,吨价不过二百数十元,公司颇有折损。到1915年,欧战爆发,因军事需要,锑价上涨,由二百余元涨至八九百元,上涨四倍,锑矿公司业务大为增长,不仅补足之前亏空,而且还赢得巨大利润,一时间商人蜂拥而上,人人都得了国际市场的好处。1918年欧战结束,锑矿需求不似从前,价格大跌,于是各公司皆不能维持,遂相继停顿。1927—1937年国内掀起抵制外货、提倡国货运动,国民政府提高进口税率,火柴业盲目竞争,火柴生产设备简单,成本较低,周期较短,在工商界和社会上具有很大吸引力,盲目建厂,造成全行业恶性竞争。

成立工商业组织—云南商务总会。为保证云南工商业发展,以“联络工商感情、研究工商学术、扩张工商事业,以巩固商权并调处工商争议、维持市面治安为宗旨”1911年9月成立云南商会,云南各帮在总商会领导下不分彼此,合力经商。一改过去地域限制,将全市境内同业组成同业公会七十余户,以货品性质为主,分银行业、钱庄业、米业、金业、帽业、鞋业等七十余类。商会除维护商人利益外,呼吁云南地方官僚停止对运输从业人员进行拉夫派差,并对法国当局提高滇越铁路运费进行停运货物抵制。

二、昆明工商业发展较落后的原因

云南工商业发展水平相较全国来说较低,有其特殊原因。

一是货币市场紊乱。云南本土货币不断贬值,对生产设备、原料都赖进口的云南来说不啻一大打击。云南纸币和内地银币相比,民国元年纸币和银币比价尚属平衡,民国11年(1922年),纸币每百元能换银币98元,而1923年到1928年只能换银币40元,1927到1929年能换银币35元,而1930年到1931年就只能换银币20元,货币在10年间贬值近五成,这对云南工业资本积累和投资相当不利。

二是度量衡不统一。云南山高坡陡,山间分布的平坝很少,更多还是山地,人们来往不便,地理隔绝造成人们心理隔绝。云南光复后,云南度量衡仍不统一,“不特县与县异,区与区别,且一乡一邑之中,东邻与西邻不同,此业与彼业亦异。”不同地方之间进行商贸往来极不方便。统一度量衡势在必行,反复多次,到1936年,正式成立云南度量衡鉴定所,1937年6月,度量衡检定所成立度量衡制造厂,大量制造民用新制度量衡器具,1938年统一在省内推行,云南全省的度量衡开始统一,云南各处商贸往来才不为度量衡不统一所羁绊。

三是税赋繁重。厘金本是1853年为剿灭太平军由清臣雷以诚在扬州仙女庙对往来客商进行征收,只對运河沿岸商贸有影响,对云南影响甚微。民初,云南独立,为维持军备,开始在省内实行厘金制度。云南“无论在何口何道都是关卡重重,而一般的贪官污吏,更借此横征暴敛,以饱私囊。”国货出口,得不到国内关税保护,在省内又受军阀盘剥,出口贸易根本得不到必要振兴。官方借口办理地方事务,同一种货物,“在产地就有捐税,销场有捐,如有称量则有升斗秤称等捐,起运在途有驮捐,货驮入市则有入口捐,出市则有出口捐,经过道途则保路有捐,此则凭依于物者也。其依于市者,窑有窑捐,碾有碾捐酒馆茶馆则有馆捐,开店则有店捐,人马投宿则有人马捐,物物事事皆有捐矣,又以各种公务为名,以事苛捐,如实业有捐,教育有捐,自制团保有捐。”这些捐均属常捐。2苛捐杂税对工商业折磨至深,以糖为例,物价高时,每一百斤售八元,而必须课以二元之糖捐,再加上一元厘税及税率,征收税赋已近40%,这已是很高的税率,当市场低迷时,每一百斤糖才能售5—6元时,征纳之数在60%以上。

四是交通运输困难。个旧锡矿产量大,而本省山地多,出口所经道路被冲坏或被滑坡淤塞,耽误外运。又云南军阀常年用兵,往来骡马路遇征用,不良商人贩卖鸦片将枪支弹药运入边地,地形复杂,有利于劫匪藏匿,剿办又不易,商旅裹足不行,对工商业又是一大打击。下根据《云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对外贸易》一节摘录的历年海关贸易的记录报告,做成一表,如下:

五是地方能人较少,且对地方工商业发展介入不够。正如彭南生所说,对于“半工业化”的直接参与者农民来说是无法和无力充当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的,只能借助一些外部力量的介入(政府、地方团体、地方能人)。在云南,对于先进工商业投入,地方能人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云南近代工商业发于微乎,增长速度较慢,固然有省内社会、自然环境不利因素,但跟自身基础薄弱有着极大关系。云南工业发展不健全,云南富商较少,投资又多集中于商贸领域,投资近代企业资本占比极微,与近代企业投资关联的金融业又不发达,借贷困难。运输业不景气,度量衡不统一,省内军阀派系林立,半独立于中央,大批军队需要维持,横征暴敛,捐税繁重。地形复杂,便于藏匿盗匪,恣意截留往来客商货驮,影响近代云南工商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民国云南通志馆.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2]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七.[M].昆明地方志办公室.1994年内部发行:第100页;第285—286页

[3](民国)龙云、卢汉修.新纂云南通志.卷一百四十四.商业考二.[M].1949

[4]李珪.云南近代经济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第287页

[5]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现代史资料汇辑·卷五.[M].1757—1758页;1850—1851页;第1996页

[6]刘克祥.吴太昌.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7](民国)张肖梅.云南经济.M南京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1942:103—105页

[8]董孟雄.云南近代地方经济史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第166页

[9]彭南生.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一种描述.史学月刊.[J].2003年7月

作者简介:赵珍理(1991-),女,汉族,云南宣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猜你喜欢

云南商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云南驿组诗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蒋正永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