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探究

2018-07-27鲍振霞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语文应用

鲍振霞

摘要:导学案是导学式教师教学模式应用的基础和凭借,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中我将以高中语文为例,具体探讨一下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学案;应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何培养能够符合不同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是长久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重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国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注重人才本身素养培育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彻底取代了以往专门为考试服务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而学习教育也从单纯的以知识教学为中心,逐渐转化为以提高人本身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教学重点,从而重新将学校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出现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例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等,而这些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也衍生出众多的实用性教学模式,将我国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新型教学理念所衍生出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一种,它以导学案为基础,实现知识的一步步引导,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和探究式教学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适用于语文等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科,所以本文中我就以高中语文为例,具体谈谈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导学案在其中的应用为探究重点。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课前预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事情,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认识到重要性,但往往很难持之以恒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本身学习科目多,如果只是在课堂教学上集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不论是在思维还是知识衔接方面都很难快速进入状态,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而导学案的制定可以给学生知识学习方面一个牵引和指导,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动力有方向。

首先,在导学案预习部分内容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高中生课下时间有限,不仅语文一门学科需要学生预习,所以导学案预习内容制定时教师要做到少而精。一方面,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文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全面的呈现,教师可以采取列举预习要求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例题的方式进行呈现;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做好新旧知识内容的衔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通过导学案能够有重点的进行知识预习,并且在上课之前就知道自己学习的重难点所在,继而在课堂听讲过程中也有所参照。

其次,在语文导学案预习部分制定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班级教学实际进行知识点的增删。因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知识点的界限并不如数理化等理性学科那样层次分明,所以在考试过程涉及的范围广,也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做到最大限度的知识涉猎和储备,那么在导学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以往高考中总结出需要延伸的知识点,并在导学案预习部分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知识预习过程中就能够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延伸。

二、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教学

导学式教学模式发挥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要重点针对课堂教学做好导学案的知识内容准备,并通过导学案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引导學生一步步融入课堂,跟着教师的思维共同思考。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因为语文是一门主观性学科,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文章为承载,在文章剖析过程中实现知识点的传输和文学思维的塑造,而对于文章解析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共鸣部分,不同的问题切入角度。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学生在语言和文学理解方面的个性化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知识节点都能做到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交流和互动,最终促进学生思维层次的丰富性,达到思维深度拓展的教学目的。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和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方面和导学式教学模式殊途同归,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实现两者结合:利用在导学案制定时,就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某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尤其是针对文章解析方面给学生以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和方向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果,并当堂分享。这样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导学案实现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能够自由的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促进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三、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巩固

课后复习也是学生知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是利用课下时间来完成的,所以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中就可以将当天所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结合,节省学生单独复习和预习的时间。

首先,在课后巩固方面,教师要结合当天知识教学反馈来进行复习内容的增删。因为导学案基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准备好的,所以即使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问题预估,也不可能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完全符合,所以在课下巩固部分的内容设置方面会出现多余或不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当堂知识教学反馈进行内容补充或删减,从而保证学生课下复习时不会多做功而浪费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下巩固内容的布置来带动学生课下预习习惯的养成。课下巩固知识虽然以导学案的形式出现,但相当于语文课下作业,所以在任务标签的影响下,学生对于课下巩固的实施积极性相对较高,那么我们可以将课下巩固知识和下节课预习内容相融合,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通过复习逐步过渡到新知识的预习环节,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希望在素质科学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导学式教学模式在知识教学方面能够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促进包括语文在内的更多学科的教学取得更高层次的进步。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语文应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