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不慌张,不潦草

2018-07-27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分馆读本高新区

记者 丁云

苏州高新区图书馆从硬件的场馆建设到软件的服务提升,再到十多年来通过每年的全民阅读节造势、推广,以及大量文艺演出、文化讲座对公共阅读的宣传普及,一系列为阅读所做的建设和努力,群众是感受得到的,从中涌现出一批忠实的读者和优秀的阅读组织。

阅享达人:在阅读氛围中有条不紊,张弛有度

2017年高新区“阅享达人”之一的胡海春,平时就兼用实体图书馆借阅和手机客户端网上借阅两种方式,每月至少借阅20本图书,一年不下300本。她女儿上初一,夫妻俩每晚的休憩就是一旁看书陪着孩子写作业。

胡海春偏爱纸质书,非常喜欢去住家附近的新升分馆、馨泰分馆等几个图书分馆现场借书。用她的话概括,现场借有现场的乐趣。看书架上的图书书名,随性翻一翻内容,有意思的再借回去慢慢看,过程本身很有意思。

孩子的习惯沿袭自父母。在夫妻俩和周边良好阅读环境的影响下,小姑娘从小阅读书刊,且喜欢去图书馆学习,每个周日带着书包到分馆写作业上自习,累了找两本书翻翻调剂,小姑娘说,图书馆有一个人在家学习没有的氛围。而这些图书分馆也专门为孩子们配置了写作业的大桌子。

不断阅读,让胡海春把自己维护在了一个很好的状态,继而影响了女儿。她对女儿的教育要求是一切顺其自然。小姑娘也成绩很好。两代人的整体状态就是有条不紊,张弛有度。

苏州科技城读书协会:人文环境丰塑造人文景观

不仅个人受益于高新区公共阅读体系的建设,团队组织也从中获益。

一直以来,苏州科技城都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主动搭建平台,丰富人才的业余生活,增进入驻单位员工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科技城企业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通过阅读,改变部分认知,生活中碰到问题的应对自然就会改变

由苏州科技城工会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的苏州科技城读书协会,现有注册会员200余人,已成功组织了“读习大大书单”征文比赛、诗歌征文活动、读书分享会、书友见面会等活动。特别是科技城还携手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放歌苏州科技城”诗歌征文系列活动,受到了全国诗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活动共征集了300余首谱写科技城的诗歌,并最终由专家评委精心遴选了80首形成了《风起太湖》诗歌集。在诗人笔下,苏州科技城优美的生态、悠久的历史文化、激昂的创新创业热情都被充分展示出来,用文字描绘的苏州科技城人文景观、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别有一番风味。近期协会还将组织露营读书节、专家讲座、读书交友等,致力于文学、教育、哲学、吴文化等的交流,努力营造科技城文化氛围,积极传播知识和正能量。

书香机械青年成长阅读会:走读苏州,有滋有味地做新苏州人

省协江苏中心的书香机械青年成长阅读会,是2017年高新区“最爱”阅读组织之一。“省协江苏中心”全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针对发明专利作审查工作,是高新区科技城板块名副其实的高学历人才单位,有近2000名员工,大部分年龄在30-35周岁,超90%的员工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机械部是最大部门,约300多人。2016年成立了书香机械青年成长阅读会。

日常法律工作严谨且一丝不苟,加之大量审查员来自外地,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苏州,踏实工作、安心生活,有滋有味地做新苏州人,成长阅读会常常借助高新区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发起“走读苏州”等各项系列活动。最近一次行走灵白线,特地就白马涧龙池、兰风寺等沿线景点召开人文分享会,通过阅读和实地走访,沉浸到这片区域的山水人文中,爱上苏州,爱上高新区。阅读,是现实工作生活中的润滑剂。

在读书会中拓展更广阔的社会交往,也是所有读书会本身具有的一项功能

和阅读书会:读书改变认知,改变生活里的应对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分馆内的和阅读书会,无论选择的读本还是进行阅读的方式也都很有意思。2018年,和阅读书会规划了四个读书小组:“品读红楼”,“中西思潮”,“女性成长”,“民国大师”,后期追加了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听起来也很有意思。

“品读红楼”阅读《红楼梦》经典。“中西思潮”,阅读围绕现当代中外公知具有思辨性地的言论出版物,目前正进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女性成长”围绕女性享受更完整、更完全的自主和独立,选择了facebook CEO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民国大师”小组因仰慕后无来者的民国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追求,以岳南的《南渡北归》为读本,目前正研读3册套装中的第1册。

2018年进程过1/3时,和阅读书会增加了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小组。区别于前4个小组偏重文化熏陶,这组以威尔·鲍文《不抱怨的世界》为中心读本,将阅读焦点投射在了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当天,分馆副馆长林君手上也带了一只“不抱怨”的紫色橡胶环,一旦有了抱怨,他们会将手环从一只手换到一只手,以此提醒自己。

读书小组每个月活动2次,固定在周二或周四的晚上。每个小组不超过20人。读本按内容或章节分配,由专人接力导读,并将内容心得做成PPT配合。深读《南渡北归》时,读到梁启超次子、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梁思永时,导读人搜集了大量《南渡北归》以外的相关书籍资料,辅助内容的理解,大大拓展了此次阅读外延。通过互助合作,小组精读完一本书,也分享了各自的阅读方法、阅读体会和人生经验。而参与读书小组的条件只有一个,“有想要深度阅读的意愿,并保证后续会把整本书读完,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将一本书抠到每个细微之处,是和阅读书会独树一帜的一面。

猜你喜欢

分馆读本高新区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