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穿越时光轴
2018-07-27整理亦安冉
整理 亦安冉
纷繁复杂的历史,其实只需要理顺几个点,就能窥见它的辉煌和富丽。我们截取苏州几个可见的点,作成时光的纵横轴,重温吴地的几千年沧桑 。
今时今日,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站在苏州的街头,抑或穿行在大街小巷,回忆往昔种种,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其实一直未曾远离。
有当初,才有了今日。
纵向时光——历史向前
拜一拜泰伯庙泰伯加速了江南的文明进程
阊门内的泰伯庙为什么是乾隆下江南必祭拜之地?你以为它仅仅只是座寺庙吗?“泰伯让国之德”数千年来一直为姑苏人敬重,而吴文化也自泰伯奔吴始。它不仅吴地第一座祭祀泰伯的庙宇,还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
《史记》记载,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象当地蛮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昌后来也成为文王。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
要知道,当时的江南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泰伯这个周人的到来,加速了江南地区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建立国家。春秋末期,长江下游出现了一个显赫的国家,也就是吴国。
吴文化自泰伯奔吴始
看一看吴王剑2500年前吴越纷争的印记
2500年前,姑苏是春秋末期吴国的首都,传说铸剑师干将铸剑2把:干将和莫邪。而《项奎虎丘山诗》中就说干将剑和莫邪剑,就是吴王剑和越王剑。
“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吴王剑就是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所用的剑,越王剑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所用的剑。
当然,传说好有几个版本。但是吴王剑和越王剑2500年来各自都只有唯一的一把,而它们都在苏州博物馆展示过。
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时隔2500年重回姑苏在吴越大地上会面。
苏州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吴国青铜器的收藏,2013年,经多方支持苏州博物馆成功征集吴越青铜兵器58件。其中包括一柄现存精美程度最高品相最完好的吴王夫差剑。
2015年,吴王余眜剑入藏苏州博物馆,最为珍奇的是,其上铸有两行铭文,每行三十七、八字,共75字,且铭文完好无缺。
感受下姑苏城池伍子胥相天法地所建
都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苏州人的端午却是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设计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春秋末年的吴越之战中,伍子胥冤死,投尸于胥江之中,吴地百姓哀怜伍子胥的不幸,为他立祠于江边,在民间信仰中逐步奉其为江神、潮神、涛神,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到吴国后,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为吴国的繁荣和争霸作了很大的贡献。
伍子胥在领受筑城命令后,就来到了今苏州城北的湘城一带,上观天象、下测水文选址,并将第一批城砖运到了这里,后因复测得地势低洼、土松地隙才作罢,于是“将砖铺砌河东街道”,因而得名“相城”。无奈,伍子胥只得另选良址,将城址南移到了如今的苏州城。2500多年前的相城与造城理想擦身而过,却为相城增添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色彩。
伍子胥被公认为姑苏城之父。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了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阖闾大城这一东方文化的瑰宝。虽经两千多年的风剥雨蚀,姑苏城池如今仍然坐落在当时的城址上岿然不动。
拜唐朝白居易所赐这条山塘街繁荣了千年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疏浚河道,开挖山塘河,为了便于行舟,挖出的泥土填堆成长堤,后人称“白公堤”,堤长约3600米,约合七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山塘街繁华日盛,排场渐大。
山塘街的排场到底有多大?
红楼梦一开篇就说,“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一个世家子弟拿山塘来做开篇的幌子,这排场肯定大了去了。
以前从阊门走到虎丘,大约要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的路程和消遣全在山塘街上,山塘街所傍的山塘河,就从阊门开始,绵延到虎丘。
山塘的繁华只用两个例子就可以一目了然。
山塘街繁华了千年
那个宫廷画家徐扬的画是最好的物证:《姑苏繁华图》。这幅图又叫《盛世滋生图》。绘制于1759年,是吴县监生徐扬为了讨好皇帝而作的画。虽然有讨好的成分,到底有实实在在的真实生活的印证,图中所涉及的一山、一村、一镇、一城、一街,独独选了山塘街,足以说明它的繁华并不仅仅是吹出来的,况且乾隆还在此数年之前巡游过姑苏城。
还有物证,也和乾隆有关。
据说乾隆皇帝对山塘街分外青睐,六下江南每次都到山塘街赏景。为了在京城也能回味江南水巷,还把山塘街搬到京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麓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是山塘街的翻版。可惜这两条苏州街后来被毁在战火中。
读一读宋代平江图早在南宋我们就开始城市规划了
《平江图》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最详尽的石刻城市平面图。
平江图上有什么?大运河、城墙、街道、河道、坊市、衙署、楼阁、寺观、街坊、商店、医院、军营、桥梁、园林、古迹以及其它重要设施,展示的是一座井然有序的古代城池的全貌。这张图形象地向世人反映了南宋平江城的面貌和建设成就,那是典型的江南水城特征。平江城的规划,既代表了我国古代封建城市的基本规划思想,也反映了水网城市规划的独特手法和成就。
姑苏城在建设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正如著名版本、史志学家王謇在《宋平江城坊考》评论所言:“凡设险守国,必有城池,若夫支川曲渠,吐纳交贯,舟楫旁通,井邑罗络,则未有如吴城者。故虽号泽国,而未尝有垫溺之患,信智者之所经营乎?”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平江(姑苏)城不愧是世界城市史上最古老、最出色的水网城市。
更叫人骄傲的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们所在的位置都没有变迁。我们生活的这座水城,依旧是古人安居乐业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杰作。
自打明代的拙政园开始整个姑苏都流行起了园林宅园
苏州大大小小园林遍布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明代的四大才子之一、吴门画派的领袖文征明,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据说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文人墨客,心性高远,于是有了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大美园林。
仿佛是从拙政园开始,苏州的大大小小园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清代织造署显赫一时成了曹雪芹的红楼旧梦
东城一带,有与《红楼梦》有关的织造府旧址。
曹雪芹祖父曹寅曾任过二年零八个月的苏州织造,这织造府就在葑门内带城桥东,包括了今天的第十中学、卢家花园等大片地区。是清朝顺治三年,工部侍郎陈有明利用明朝外戚周奎的住宅别建的。
《陈有明建总织局记》中可见其规模宏大,共二百多间屋宇,鳞次栉比。前所的大门即为现在第十中学的后门,及门前一对石狮,至今完整保存着。
曹寅离苏后,其内弟李煦,即曹雪芹的舅祖继任苏州织造。织造署曾为康熙所驻跸,今天第十中学西花园一角,“多子轩”、瑞云峰以及旧廊庑,都可寻当年何等荣耀的遗迹。特别是那块瑞云峰,亭亭玉立,传是当年宋徽宗时“花石纲”丢落在太湖里的。比起留园的冠云峰,织造府里的这块瑞云峰毫不逊色。
李煦长年任苏州织造,曹雪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或许也常会到苏州舅祖家来玩。织造府是李煦的公署,他在附近另有别业。
民国“里”带你回到民国时光
有记载说,李煦的别业“四围帷多植竹,以隔市尘”像极了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也有人认为其实李煦是住在拙政园里的,《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格局是不是与拙政园的布局很相似呢?
真真假假辨不清,只晓得清代苏州织造府曾经显赫一时。
时光无法带走的民国“里”同德里与同益里开启时光之门
古代达官贵人喜欢隐退到姑苏,民国的高官贵胄也喜欢到苏州来颐养天年,好地方,什么时候都受人待见。
苏州的古建筑除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其实还有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大概有百余座。如五卅路北口的同德里与同益里,都是保存相对完好的纯居住建筑群:清水砖墙,雕花券门高高拱起,艾欧尼柱子雄伟壮观,朱红色石库门上挂着铜制门环,一派西式建筑风格。运气好的话,人家的门打开时,也许还能窥见老式家具。
同德里巷长150米,同益里巷长120米,两巷平行,不只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曾在同德里内建房出租过,国民政府财政次长贾士毅也在同益里建房出租过。
时光重新开启门栅之时,仿佛踏上了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说不定脑海里会浮起老唱片的靡靡之音。
横向时光——紧跟时令
时光的印记是纵的也是横的,我们打开苏州人的横向生活画卷,四季有别,时序井然,看不尽四时之美,享不完时令好物。
春
春日的苏州,春雨绵绵,繁花似锦。苏州城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花,走在小巷里,时不时地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艳。这座崇尚美的城市,一直以来,芳菲次第长相续,枇杷花、梅花过后,海棠,桃花,梨花,紫藤,含笑次第绽放;紧接着,香水月季开始散发出扑鼻花香;蔷薇科的“七姐妹”也在同时爬上院墙;对于许多老苏州来说,艺圃的蔷薇,拙政园里的紫藤,都是春日里不能错过的风景。
一年最初的美食从春卷开始。清明美食青团子,用浆麦草汁和糯米粉拌匀揉合,包上细腻的豆沙和糖猪油,刷上熟菜油上笼蒸熟后的青团子,一出笼就清香四溢。香椿、马兰头、荠菜、枸杞头、马齿笕等,无不清香可口,是苏州人的心头好。懂得养生的姑苏人家还会在立春的时候多吃萝卜。雨水后,姑苏明显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走街串巷最适宜的季节,到啦。当春雷滚滚惊醒了在地下蛰伏的冬眠的昆虫,万物复苏了,姑苏人斗蛐蛐儿斗出了文化,对蛐蛐儿不感兴趣的,踏青赏花也是好的。春分时节,苏州人桌上的更是野菜相当丰盛。
夏
一入夏,撑起一片清凉的林荫道就显得分外体贴可人。枝叶茂密的香樟树,一层一层,重重叠叠,耀眼的太阳透不过繁枝茂叶,高大壮硕的梧桐,伸展开枝叶遮住太阳的炙烤。盛夏来临时,也是小巷人家栀子花香气弥漫的时节。走进园林、公园,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荷花就有莲蓬,夏日的苏州街头也总能见到挑着竹筐卖“莲蓬头”的老农。
夏天这么热烈的季节,当然要“接地气”。立夏这一天,苏州人要尝三鲜、斗鸭蛋、称体重,还要在自家院子里办一场践春宴,迎接夏天的到来。小满时节的五月是“毒月”,苏州人要减酸增苦,多吃苦的东西比如苦菜。芒种到来的盛夏,苏州人要做两件事:饯花神和煮青梅。热烈的夏至,冰西瓜当然必不可少,绿豆汤和乌梅汁也是苏州人解渴消夏必备。
秋
苏州的秋天,总是满城弥漫桂花的香芬,然后银杏叶慢慢变黄,道前街、南门路,待到深秋时节,苏州城粉墙黛瓦的人家枕着小河,银杏树站立在路边,秋风秋雨,黄叶满地,走过街巷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慢一点欣赏美景。
入秋了。老苏州立秋这天要吃绿豆百合汤,意味送走夏天,还要 “啃秋”:啃西瓜,把“秋老虎”吞进肚中。夏天的瓜果退出市场。白露时节的姑苏人要前往郊外郊游,中秋时节,桂花更是飘香满城,各种桂花糕点小吃上市了。等到秋分时节,就该盼着大闸蟹了,游湖赏菊花,热一壶黄酒,吃新鲜肥美的大闸蟹,神仙般的日子也不过如此了吧!
冬
冬日萧瑟,北方有梅有雪,江南有梅却多雨。凌寒独自开的腊梅,总是先把香味传到人的鼻翼,再吸引人去寻找她的芳踪。
立冬时节,霜打的矮脚青、肥瘦有之的咸肉丁,加新米闷一锅咸肉菜饭,一切的一切都融化在滚烫的菜饭中。天气转凉变冷,“露凝而白”,丰收的深秋也即将到来。苏州的小雪时节见不到雪,不过几片羊膏,一碗羊汤,驱散一身寒意,一夜无梦到天亮。霜降了,秋菊愈加怒放,一壶温酒,几只大蟹,是节气里最风雅的享受。烘山芋、炖山药、煮荸荠,也是唾手可得的美味。苏州冬至大如年,晚上全家团聚,祭祖吃一顿丰盛饭,一定要喝杯冬酿酒。“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是习俗。冬笋加蹄髈,或蹄髈换作五花肉,加几片咸肉“笃笃”就是“腌笃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