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生恋姑苏

2018-07-27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山塘姑苏小巷

记者 陈佳慧

爱一座城,爱一个人,都是一辈子的事

从古到今,姑苏城的生活和文化总是富足得让这里人的每个毛孔都透着精致风雅。水巷石桥、枕河人家、塔影钟声、深井落花,软糯的吴音、咿呀的曲调、风雅的名士,闭上眼睛想起江南,坐着古城姑苏这条船就能回家。而回了这里,或许就不想走了。

一座古城的万千风情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座城市,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座城市里的生活。并非不好,而是它有太多面的好。

姑苏很风流,“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的开头就提到了苏州。乾隆年间苏州有十万户居民。阊门的山塘街,显现在徐扬《盛世滋生图》的绘笔下,“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一片繁华市井。出阊门北行,“七里山塘”加之相接的上下塘街,足有十里之长。大概就是《红楼梦》里所写的阊门外“十里街”的范本。明清时期,苏州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 人称“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东南的财政赋税,姑苏最重;东南的水利,姑苏最为重要;东南的文人名士,姑苏最为显著。山海所产的各种珍奇特产,外国所流通的货币,来自于四面八方,千万里的商人,车马集聚。康熙为了解地方情况,曾六次巡游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天堂”之称由此而起,代表着姑苏特有的人文荟萃,物产丰饶,风物佳丽。

姑苏,人们安养生命的一方花园

姑苏的生活面又太惬意悠然。苏州人爱怀旧,喜欢闲暇时在小街小巷散散步,回味小桥流水人家独特的文化意蕴,沉浸在琵琶叮咚昆腔委婉的风雅中。姑苏的街巷里,总有各式各样的叫卖声和屋后河浜里咿呀吱嘎的船橹声。水边小巷里长大的姑苏人,心灵被琵琶弦子的吴侬小调洗礼过;被张家阿婆李家姆妈的温情呵护过,被生煎汤包鲜肉馄饨的葱香熏陶过。放下忙碌繁琐,离开车水马龙的大马路,去山塘街、十全街、平江路、大儒巷……穿行在石板、青砖铺成的街巷,走走看看,同时脚步怎么也快不起来。

而姑苏又有它的时尚面。今天的苏州已不能只以一句“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出样貌。老街、古镇、小巷、园林、马路、商圈、剧院、湖岸、住宅、地铁、昆曲、评弹、嘻哈、爵士……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苏州。古人在小桥流水边行走,在木质茶楼里调侃,在亭台楼阁里听曲。今人在小巷间穿梭,在银杏树下徜徉,也在书店里驻足,在酒吧里微醺。

名人大师的姑苏恋曲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送人游吴》杜荀鹤

姑苏城是苏州人的,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多少来过姑苏的人,都不能轻易忘记这座城市的温润,仿佛那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你留下了,你臣服于它,你慢慢变成一个精致的苏州人。

1944年,陆文夫穿着长衫,乘着一艘木船进入了苏州的山塘河。她的姨妈就住在山塘河边,在姨妈家稍坐片刻后,他便沿着山塘河向虎丘走去。这一路下来,塔影、波光、石桥、古庙、河房……留住了这个从泰兴乡下来的孩子。他在苏州迷了路,着了迷。这个原先来自异乡的客人,在以后的岁月里,用一支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苏州珍惜往事,把姑苏描述到了骨子里。

他在《梦中的天地》里写:“我也曾到过许多地方,可是梦中的天地却往往是苏州的小巷。我在这些小巷中走过千百遍,度过了漫长的时光;青春似乎是从这些小巷中流走的,它在脑子里冲刷出一条深深的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这是一种诗意,这种诗意从姑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处渗透开来。或许读书人更能发现一件事——姑苏人过日子,过得极具匠心。这种“匠心”不是一种标榜自我、炒作自我的价值,而是一种对生活态度最纯真的回归,西方哲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姑苏的“匠心”,应当是对诗意生活的自觉归省。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姑苏,而这就是文化学者余秋雨心中的“白发”古城。“当我们进入姑苏,它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指向灵魂的文化符号。”

余秋雨说,“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的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走在苏州街头,处处可见古城的匠心

来姑苏,既要品味当代的繁华,也要寻找它旧时的模样,寻找心中的白墙黛瓦,枕水人家,寻找安养生命的一方诗意花园。

贴近灵魂的全城表白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最近的2018年姑苏好白相活动闭幕式上,由姑苏区、保护区古城保护委员会主办,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现代苏州杂志社承办,苏南万科协办的“恋上姑苏的一百个理由——我为姑苏生活代言”活动在山塘真趣园收官。

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活动共征集到312位参与者,活动页面的浏览量近200万人次,点赞人次超过150万,经过百万“古城生活爱好者”和市民的热情点赞,50位“姑苏生活代言人”脱颖而出。这些“姑苏生活者”活化了姑苏的“颜值”,为城市代言,为时代注脚,为姑苏品质生活点赞。

在姑苏,人人都想表白这座城市。千百年来,这方水土磨出来的城市创意十足,声色俱全。创意让苏州字正腔圆,风雅潇洒,鲜鲜活活。如今的姑苏,除了古典情结,还有青春记事。姑苏鼎盛着旧时,也繁华着当代。我为姑苏生活代言活动中,我们收集到了无数条喜爱姑苏的理由,而每一条,都是贴近生活,最走心的表白。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在姑苏安放自己的身心

姑苏的 “表白者”惹人爱,在本次代言人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5岁,其中以35岁至55岁年龄段的参赛者居多,甚至不分国界。姑苏知名文化人谢友苏、曹仁容、江野、汪鸣峰、老凡,国家、省、市三级劳模陈屏华、陆玉萍、屈桂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建华、沈德龙、冯英、谢惠强、盛春、 施冬妹、姚琴华、史志晔、周春毅等倾情参与为姑苏代言。对艺术家而言,他们的灵魂就与所在的城市连接着,他们也能更加透彻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底蕴与变化。市民们也不吝惜于对这座城市的赞美,小朋友们也热心加入表白苏州的行列中,活动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参与和支持,这也正是姑苏拥有开放度的最好证明。旅居北京的日籍设计师青山周平、苏州交响乐团竖琴首席Jessica Fotinos等都将发自内心的姑苏之爱流露于指尖。

这座古城里,有无数爱它的人,每个人都有爱它的原因。或许,表白姑苏,别说一百个,一百万个理由都不够。而这就是我们与这座古城的关系,姑苏为我们所爱,我们也被姑苏滋养。

猜你喜欢

山塘姑苏小巷
《古村小巷》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小巷深处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山塘七里最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