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7-27王芙蓉王伯华邓爱华刘良国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实训室应用型

贺 江,王芙蓉,王伯华,邓爱华,雷 颂,刘良国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之一[1-3]。本科专业转型发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一些经验[4-6],但积极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专业转型发展思路和途径仍然是当前的核心要务。专业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但强化实训教育是其关键所在;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体制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积极做好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则成为专业转型的突破口。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壮大,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许多地方高校也陆续增设了此类专业,也有一大批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已率先启动了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工作[7-9]。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于2013年在湖南省率先启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度推进专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工作,并将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目前,学校已先后筛选了2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其中。

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介绍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除体现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外,也是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让实训教育回归大学校园,进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合理的实训教育本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教学资源的投入之间步伐不够协调,实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逐渐被忽视,使之成为了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内训的责任。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在校园里广泛出现“黑板上烤面包”“黑板上酿啤酒”等现象。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的实训中心,将有利于使实训教育回归大学校园,并重新树立其核心地位,进而为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根本保障。

1.2 让教师科研对接生产实际,进而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职能之一,但地方高校以“教学型大学”定位,使得其社会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未能充分调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闭门做科研”或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合理规划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打造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试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这将有利于让教师的科研直接对接生产实际,进而为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奠定基础。

1.3 让区域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面非常广,在建设实训中心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实训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时,可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训项目,进而使实训中心成为区域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研发基地,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例如,湖南的水域面积全国排名第4位,水产品产量全国排名第8位,但水产品的加工率居全国排名20位。因此,湖南地区的高校可将水产品精深加工实训室作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2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地方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发现,所有高校都明确认识到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但由于办学经费、办学产地、管理制度、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实际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出如下一系列问题。

2.1 建设规模与招生情况不符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和办学产地的限制,实训中心的建设规模往往较小,主要体现在实训场地面积小、开设的实训项目少。与此同时,在追求办学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地方高校又盲目扩大专业的招生;扩大招生后,实训中心的建设规模也未能及时扩大。

2.2 设备陈旧与生产实际脱节

部分高校虽然投入经费进行了实训中心的建设,但由于管理人员的配备不足,以及运行与管理经费投入欠缺,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耗未能及时更新。再者,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原建实训设备的型号与食品企业现行使用的设备已严重不相符合。

2.3 长效运行和持续发展困难

国内有少数高校的食品加工类实训中心,通过“生产+销售”的模式实现赢利创收,进而可确保实训中心的长效运行和持续发展。但大多数高校开展实训时,仍仅限于学校按照学生人数下拨的有限实习经费。其原因在于,获得食品加工产品上市的生产许可对生产加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训中心的现状距此还有一定差距。

3 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实践

湖南文理学院的前身常德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曾有食品检测、食品加工、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后因某些原因停止招生。合校升格为本科后,于2008年恢复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目前招生规模为每届80人左右。专业重新开办以来,学校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较为重视,连续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加强专业建设。其中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其具体举措如下。

3.1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基本原则

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按照“虚实结合、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等原则进行。“虚实结合”是指,介于区域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开发类型多,而实训场地有限,故一部分实训项目按照实体进行建设,另一部分则通过虚拟仿真来进行建设;“突出重点”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选择产业开发前景广、能够迎合区域资源特色的项目作为重点进行建设;“确保质量”是指,项目建设将按照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实际需要,在环境条件上做到符合食品加工卫生安全标准,在设备选型上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2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基本内容

近年来,学校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持续投入经费,累计超过200多万元。目前已初步建成一个由果蔬精深加工实训室、酒类酿造实训室、水产品精深加工实训室、烘培加工实训室、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等5个模块组成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训中心,每个实训室一般开设2个综合实训项目。

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基本情况见图1。

图1 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3.3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绩效评价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发挥出了较为明显的功能。具体来讲,有2个较为突出成效:一是提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惠及了多个相关专业学生;二是校园制造品牌初现,专业学生自豪感增强。实训中心除承担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几个相关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任务。例如,实训中心目前的啤酒酿造实训实既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承担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训中心生产的啤酒,在校园历届“美食节”上都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在校园食堂免费供应受到广泛好评;实训中心生产的面包、蛋糕、饼干等焙烤食品也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

3.4 校内实训中心运行管理瓶颈

实训中心的建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实训中心管理队伍不足。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本身就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实训中心的建成,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让本就不充分的师资队伍显得缺口更大。二是实训中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积极尝试联合校外生产企业,将校内实训场产地作为企业的生产基地,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来自于校内的制度障碍。此外,在实训安排上,目前仍是集中安排,导致设备的闲置时间较长。

4 结语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已在各院校间达成共识;但目前地方高校实训中心建设的现状与理想状态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重视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对学业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的基本内容、绩效评价和运行管理瓶颈等,以期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实训室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黑夜的献诗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