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27,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胰岛

, , ,璐

2 型糖尿病(T2DM)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基本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饮食、作息等影响,加上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向年轻群体倾斜。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早期为胰岛素抵抗,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所以积极寻求有效药物进行降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2]。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胰岛功能、血脂代谢情况以及个体差异等综合分析,使血糖、血脂控制尽快达标。本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探寻更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6岁~79岁(55.8岁±2.9岁);病程2年~7年(3.0年±0.1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10.0%(7.91±1.25)%;空腹血糖(FPG)6.1 mmol/L~11.0 mmol/L(9.34 mmol/L±1.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2 mmol/L~18 mmol/L(15.08 mmol/L±1.37 mmol/L)。干预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4岁~80岁(54.8岁±3.0岁);病程1年~6年(2.9年±0.3年);糖化血红蛋白6.1%~10.6%(7.86±1.29)%;空腹血糖6.0 mmol/L~11.1 mmol/L(9.33 mmol/L±1.78 mmol/L);餐后2 h血糖12.3 mmol/L~17.6 mmol/L(14.90 mmol/L±1.44 mmol/L)。两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入选病人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纳入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相关标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甲状腺疾病史;③12周内应用降糖药物者;④4周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者;⑤胰岛自身抗体即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检测均为阴性;⑥精神疾病,肝、肾、肺功能异常,肿瘤等。对照组应用药物为磷酸西格列汀,100 mg,每日1次,口服。干预组在西格列汀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0.5 g。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疗程均为3个月。

1.3 检测指标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

2 结 果

2.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bA1c、FPG、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治疗后效果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时间nHbA1c(%)FPG(mmol/L)2hPG(mmol/L)干预组治疗前507.86±1.299.33±1.7814.90±1.44治疗后50 5.66±1.021)2) 5.68±0.461)2) 7.96±1.501)2)对照组治疗前507.91±1.259.34±1.7015.08±1.37治疗后506.89±1.771)7.97±1.231)11.45±3.42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2 两组体重指数、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治疗后体重指数(BMI)、TG、TC、LDL-C均下降,HDL-C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时间nBMI(kg/m2) TG(mmol/L)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干预组治疗前5028.1±3.13.11±0.777.92±1.214.65±0.451.41±0.44治疗后5023.8±2.71)2)1.96±0.821)2)4.86±1.421)2)2.44±0.531)2)2.30±0.681)2)对照组治疗前5027.5±2.53.51±0.697.64±1.325.04±0.611.46±0.32治疗后5026.2±2.81)2.86±0.641)6.65±1.361)3.33±0.661)1.82±0.51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胰岛素指标比较 FINs、 HOMA-IR(以稳态模型法进行评估,计算公式为FPG×FINs/22.5)明显下降、 HOMA-β[计算公式为20×FINs/(FPG-3.5)]明显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组别时间nFINs(mU/L)HOMA⁃IRHOMA⁃β干预组治疗前5018.45±2.217.83±0.3163.25±4.85治疗后50 12.15±2.031)2) 3.35±0.351)2)116.43±6.211)2)对照组治疗前5018.21±1.87 7.64±0.4360.41±4.51治疗后5014.11±1.751)5.21±0.411)68.63±6.27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全球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预测表明,2025 年全世界糖尿病病人将超过3亿,其中T2DM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95%[4]。2型糖尿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5-6]。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病人血糖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恶化,如何有效地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难题[7-8]。

传统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抑制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干预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HOMA-IR均降低,FINs、HOMA-β均升高。干预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来发挥抗高血糖作用。有资料显示,二甲双胍应用于糖尿病早期可以降低HbA1c水平,短期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但是无法阻止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性变化,长期控制血糖有一定难度。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类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9]。磷酸西格列汀可以延长内源性肠促胰岛素活性[10-13]。改善α细胞和β细胞功能紊乱,促进β细胞新生[14],对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比例失调进行纠正,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谱,降低HbA1c,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两者联用,机制互补,具有协同效应。传统降糖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会导致体重的增加,从而可能进一步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和脂代谢的异常。本研究中,干预组治疗后TC、TG、LDL-C、BMI分别降为(4.86±1.42)mmol/L、(1.96±0.82)mmol/L、(2.44±0.53)mmol/L、(23.8±2.7)kg/m2;HDL-C升高为(2.30±0.68)mmol/L。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双胍类药物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可以减轻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轻度改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二甲双胍更适用于体重偏大的病人,但应用大剂量二甲双胍后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西格列汀作用于神经递质并延迟胃的排空时间,使病人长期具有饱腹感,减少进食[15]。有研究显示,磷酸西格列汀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6]。磷酸西格列汀每天给药1次,对进餐时间没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降低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临床上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比单纯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药物治疗,血糖下降更明显,胰岛功能改善更显著,病情控制更有效。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胰岛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漫长的旅途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格列汀R型异构体的含量
命悬一线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