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推测想象
2018-07-26陈丹梅
陈丹梅
摘 要 作文有各种写法,写法有真实的,有虛构的,虚构须有依据,不能胡编乱造,否则就不合事理,合乎事理的虚构根据什么,那就是推测。
关键词 作文 推测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是依据对事物的了解与认识,依据逻辑,这样虚构的故事也令人相信,相信生活中很可能有那事,这也是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理。因为虚构是一种创作,创作是一种想象。小说本来就是凭着想象创作的,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就还需要进一步的想象来创作,情节的扩展,细节的丰富,都是根据小说的情节推测出来的,有人上街,看见某家商店迟迟未开门,他便推测这家店主昨晚玩牌到深夜,而且赢了钱,多睡会儿没关系。当他打开店子,这人问他,果然如此。他为何能推测准确,是根据对那人的了解。那人爱玩牌赌博,平时又把生意抓得紧,从不迟迟开店门。所以他推测得准,还有些戏剧或小说,写到结尾处,那人物的命运怎样处理,作者不愿他死,但根据情节的发展,他又非死不可,不死就不符合逻辑。比如革命战争时代,敌人捉着了我方的某地区地下党负责人,要他与他们合作,而他又坚贞不屈,被决定执行枪决。为了防备万一,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重兵把守,无论以什么方式都无法营救。这样的情节的设置一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真实性,二是为了证明敌人的狠毒与残酷。这种情节发展的结果,必定是壮烈牺牲。虽是小说创作,但写到这里,只能让他死去,这也说明推测中逻辑的力量。在训练能力时,有位老师拿出了一篇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判断那个地方,不合事理。
时间一晃又过了几个月,到了夏天。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一个悬崖上,看见一个退休老人在江边垂钓,网篼里已装了不少鱼。岸上有一个青年人走来走去。这位老人离开岸边到附近厕所去了,这时这个年青人提起网篼,唉,沉甸甸的,还不少哩。他提起鱼正要走,突然老人从屋里出来了,逮个正着,他见势不妙,背着网篼跳进河里向对岸游去。这时,在悬崖上的王兵见状,怒火中烧,竞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老人的鱼。哪里逃,悬崖距江面足足有10米多高,说时迟,那时快,他纵身跳进了江里,游水去追小偷去了……。老师念完这篇文章后提问:这篇文章中的情节,是否有推测不合逻辑的?找出来,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纷纷思考起来,有学生找出了后面那件事中跳水追小偷的情节,但又说不表清楚理由。
评析:后面这件事也应是王兵一贯生活规律的体现,但却不符合王兵的生活逻辑。王兵做事胆大细心,他要权衡利蔽之后才会付之行动。前面那件事,那几个混混属提劲耍霸,他要教训他,也要找准时机各个击破或收拾一个算一个。而后面这件事如果在陆地上,他肯定会去追赶小偷。伸张正义,但他偷的不是很大价值的东西,就几斤鱼而已。何况小偷无路可逃时跳河而逃而不是丢掉鱼篓跑掉(可以往河岸另一方向跑掉。)他既然跳河也不愿失掉鱼,说明他水性好,是吃定了的,而王兵明知这些情况,悬崖离水面又有10米之高,不是专业跳水运动员,跳下去太冒险了,是没有把握的事。为了那区区几条鱼,是不会会冒这个险的。因为即使跳水成功也没有超过小偷的游水本领也追不上。所以,作者虽然是为了表现他见义勇为的精神而想象创作的情节,但推测得不合事理就不令人可信,其英雄形象就塑立不起来。
又例:《群鸟又回来了》这座山林由于附近一个养鸡场的原因,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臭气难闻。原本新鲜翠绿的树叶也变得灰黄黄的,原来成群的鸟儿也飞得无影无踪了。今年,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治污染措施,鸡场关闭了,场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树林又恢复了生机。清晨,我去到树林里,嘿,群乌又活跃起来了。那些鸟儿好象在议论着什么新鲜事。那只黄雀望着那曾经养过鸡的场地,好象在说:“瞧,养鸡场搬走了,场地也打扫干净了,它深深地嗅了一口气,真的没有臭气了。它又转向林子里的伙伴,那些各种鸟儿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吱吱叫了起来,也好象在说,林子里的空气也清新极了。我们再也不走了,这儿原本是我们的天堂,曾经一度被破坏,现在又成天堂了,不走了。
评析:这段文章的特点是对鸟儿们的心理活动描写,用拟人法写出了鸟儿们的所想的是什么?这也是推测出来的,推测的依据是鸟儿们也喜欢清洁无污染的环境。因为环境污染了,它们飞走了,环境治理好,它们又飞回来了。作者推测得合符情理,读起来就仿佛进入了鸟儿的世界。
推测是在用形象思维,但形象思维又是遵循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所要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多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积累越丰富,想象力才越强。二是提高对事理的推理能力。中学生没有学习专门的逻辑学,但从课文中,从课外阅读中,从生活中都可以学到实用的逻辑。三是要经常进行推测想象的训练,大作文小作文结合,课内外结合,训练得多了,推测想象能力就会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