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校之道在于刚柔相济

2018-07-26彭志坚

江西教育A 2018年5期
关键词:治校沟通交流办学

彭志坚

治校之道在于刚柔相济。太刚则易折,过柔则萎靡,只有刚柔相济,方为长胜之策。而对于刚和柔的理解、把握、运用,则是运筹刚柔相济的先决条件。

何为刚?坚定信念,坚守制度,坚持原则,且能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便是刚。

在一般的理解里,所谓刚,就是指刚性管理,且非常看重制度管理,一旦触犯制度,则毫不留情地按照制度处理。但我却以为,刚首先应指对办学的思想、理念、目标正确认识和坚定操持。就像一个人在路上,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往哪里去。目标明确了,综合考虑现有内外条件,也就可以选择怎么去。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犹豫踟蹰,势必无果而终。

作为一校之长,到底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怎样办,一定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理念和目标。信念不坚定,行动则不力。现在,下发给学校的文件通知一个接一个,似乎时时刻刻都在规定着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而且事情总也做不完。即便如此,我们的思想信念也不能全被这些繁杂的事务所牵扯。要善于把这些文件规定的不可不办的事纳入到办学思路中去完成,最终成为实践办学思想理念、实现办学目标的理想信念中一部分。否则,我们的办学思想、理念和目标就会湮没在永远不会止息的琐碎事务中而不自知。

当然,仅仅校长一个人信念坚定还是不够的,还要把校长的信念变成师生的共识。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领导者贯彻教育思想的过程。这就需要校长充分依靠全体师生,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群策群力。

记得我刚到太平初中不久,就重点做了办学思想理念的提炼凝聚工作。首先列举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纲目(特意不设初稿,以免限制大家的思考),先大范围征求意见建议,再分教研组讨论,之后形成讨论稿,再次提交教研组讨论,吸收借鉴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终经校务会讨论定稿。上上下下多次酝酿、讨论、修正的过程,就是凝聚共识的过程。这样,全校师生才能越来越明确我们要办怎样的学校,怎样去办这样的学校。

思路明确了,就有一个坚守的问题。如果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说法,或者一遇到困难,马上怀疑动摇,是肯定办不好学校的。

所以,治校之刚首先在于坚定办学理想信念,其次才是坚守制度、坚持原则。

办学理想信念是大政方针,落实大政方针就得靠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订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师生的行为,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协调各方的利益及其关系,促进群体的合作,从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教育教学高效进行。因此要尽可能把学校的人和事纳入到规章制度之中,让大家都明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景下什么人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能做什么,背离制度会导致什么样结果,等等。

当然,即使最完备的制度也会存在不足,即使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也肯定不能涵盖学校的一切。因此,制度之外,还有原则,也就是基本的公平正义,以及是否有利于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校长要敢于坚守制度,善于坚持原则。

而原则常常也体现在细节之中。看过太多这样的开会场景:手机铃声总是肆无忌惮地此起彼伏,不断有人手机捂耳匆匆离席,甚至旁若无会地边走边说……以前的教师例会,多是如此。看似情节轻微,但扰乱了会议纪律。即使是出门接电话,也会影响秩序,消解了会议的严肃性。虽然当时没能纳入制度,但肯定有违原则,于是开始治理。现在的教师例会上,就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了。还有监考,虽然有制度,但似乎谁都不当一回事,你带书去看,他带作业去批,发短信打电话也是寻常,导致学生舞弊现象频发,成绩虚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每次考试,尤其是学期末考试,我一定会重申监考人员职责,尤其是明确几条铁律,并且加大巡查力度。这样的结果就是维护了公平,用考风促进了学风。

再次,治校之刚在于以身作则,身正成刚。作为校长,凡是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我们学校的晨跑,以前也有,但只是大家稀稀拉拉、队伍不整地走一圈而已。而现在,我们学校的晨跑可以说是一道风景,队伍整齐,口号震天,颇有气势。其中的诀窍有好多,但我经常亲自带学生晨跑肯定也是一诀。每个学年初安排任教班级,教务处总要费很多口舌,因为总有老师斤斤计较。而我作为校长先就交代教务处,对我的课不必特意安排,甚至干脆让其他老师先挑班,剩下的我来教。或许这正应了一句古语,无欲则刚。

何为柔?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师生,就是柔。

漫谈历史现实人物,常常对铁腕人物心生仰慕之情;观看阅读影视文学作品,也为大刀阔斧搞改革却惨遭失败者的不幸遭遇而扼腕叹息。同样是刚正不阿,同样是屡遭艱难,结局却截然不同,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战略战术迥异,方式方法不同。

说回到治校上来。仅凭一腔热血,说不定就铩羽而归。我自己在推行某些新举措的过程中,也曾遭遇半途而废、无功而返甚至黯然收场的情形。过后反思,原因固然很多,方式方法不当也是重要一点。刚则刚矣,柔却不足,难免失败。不禁想起还算成功的一件事:我刚调到太平初中时,班主任都是男教师担任,初三的四位班主任,都是做了爷爷外公年逾五十的人,而很多年纪轻轻的女教师都坚决不肯担任班主任。这显然不正常,不利于学校发展,也不利于这些教师的发展。怎么办?如果直接安排,肯定遭遇极大阻力,可能最终不能实现意图,前任就曾经出现过这样极其尴尬的情形。深思熟虑之后,我采取了这么几步:先是多次讲道理,摆事实,造舆论,让大家意识到不这样做不行,安排了就应该接受;其次是切实减轻班主任负担,消除后顾之忧;三是做出硬性规定,如果安排了拒不接受,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综合考评时扣分。结果是顺利实现了预期安排,三名年轻女教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一年之后,其中两名女班主任的带班工作综合考评居于前列。

治校之柔,除了讲究工作方法,还要注重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可以增进了解,消除误会,融洽关系,密切情感,可以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如果彼此缺乏沟通交流,就会产生矛盾,酿成隔阂,甚至出现内耗,影响工作的绩效。在一所学校里,行政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从而协调各组织要素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既可会议沟通,也可个别交流;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有潜在的沟通交流作用。我常常在教师例会上和教师们交流思想,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大家;我不仅会要求教师们做什么、怎么做,更会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做。会后我又会经常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很多具体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各自干得很出色。我常常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把话说透,把理讲明,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就能使大家拧成一股绳。虽然也会有不同见解,但可以互相包容。

另外,关心爱护教师,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关心他们的成长,也是治校之柔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每到一所学校任职,都要多方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经常利用各种途径跟师生进行谈心谈话,聊聊家常,说说工作,了解师生所思所想,并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年轻教师的进步消除障碍,创造条件。

治校之刚柔二器,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很多时候,刚和柔是分不开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是正道。(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横龙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治校沟通交流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