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现状

2018-07-26刘潇遥,罗宇佳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评述现状

刘潇遥,罗宇佳

摘 要:本文以2007~2017十年间我国关于高等音乐教育主题的6439篇论文文献作为研究分析范围,提取其中1778篇论文为研究分析的核心样本,并根据其内容主题将样本分为10个类别,分别是课程与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法、比较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哲学、教学实践、教育改革、民族音乐和区域音乐教育。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比较得出,近十年来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及冷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现状;评述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075-03

当下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性”音乐教育,Education of music,通常指在综合艺术院校或音乐学院、师范大学及综合大学的专业音乐教育。另一类是“普识性”音乐教育,Education through music,即把音乐作为媒介获得的其他教育。此类音乐教育通常指的是普通高校或综合院校里开展的公共音乐教育。本文更倾向于研究专业的高等音乐教育文献。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本人通过国家认证的CNKI—中国知网,进行了相关文献搜索与筛查。首先,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以“主题”为标题类型范围,输入“音乐教育”,并含“高校”或“高等”;发表时间定为:2007年1月1日~2017年11月31日,进行了第一次检索,其搜索结果为6439篇相关文献。

由图1可看出,高等音乐教育相关的文献发表,自2007年到2017年呈平稳增长的趋势。但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非本研究范围的文献,所以本人进一步根据其摘要内容和关键词进行了第二次的检索。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排除了社区音乐教育、社会成人大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等非专业性音乐教育领域的文献,所余1778篇核心论文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本研究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和分类统计法,根据文献的核心主题或内容的主要方向将1778篇文献样本分为了10大类,并用小写英文字母进行了编号、排序、以及数据汇总。

二、研究统计与分析

笔者根据以上10个主题分类,1778篇文献样本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做出以下分析。

(一)课程与专业改革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高等音乐教育正在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而教育改革之中,课程改革和创新是近十年来的一个热点。在核心样本中,关于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文献多达289篇,占总数的16%。主要研究方面包括四类:器乐专业、声乐专业、作曲专业、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专业。其中关于器乐类(主要是钢琴)和声乐类的专业课程研究频率相对较高。以往的器乐、声乐教学主要偏重单一技术课程,也就是专业小课的设置。教师重视教学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巧(弹奏或歌唱),学生也对专业有“误解”,认为专业技巧的高低就代表了专业水平的高低。当然,高校中课程的设置也是导致“偏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才培养

根据样本数据,人才培养类的文献有253篇,占据核心样本的14%,亦属于热点主题之一。其中,多数人的观点是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其定义是艺术素质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教养,其特征是具有开创性,富有创造力; 其基础扎实、善于变通,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既有多方面知识储备,又有多结构化的专业技能,能综合运用、贯通多领域跨专业综合知识,属于可塑性、粗犷型人才;也是历史人文、优秀音乐、歌舞文化遗产的继承者,还是最新艺术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更是未来音乐人才需求的培育者。

而如何培養复合型人才,就有不同的想法和建议。如: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减少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状态;改变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学科交叉、学科综合等课程模式。笔者较认同采用“音乐+X”双学位制或“音乐主修+X”辅修制的方式。两种方式涉及了学科交叉,甚至跨专业选修,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性,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方式,国外已经倡导开来,在国内也有少数专业音乐院校采取,但是是否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三)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笔者研究范围内,文献数量并不多,仅在66篇左右,占比4%,属于冷点之一。然而,笔者认为复合型人才被社会不断需求的同时,具有综合教学能力的教师也被重新要求。

以往在音乐专业教育中,教师仅需要做到“专才施教”,只注重本专业的相关教学,并且是单向输出教学内容。对教师能力的判定,大部分取决于自身专业的能力,其他的及教育素质并不属于决定性因素。如今,教师的综合素质越来越被看重,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音乐教师应具有先进的科学理念,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实践理论循环教学的能力。

(四)教学法

教学法也是十个分类中较为冷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音乐教学法。目前国内采用最多的还是国外的四大著名的教学法:“达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法大多适用于幼儿或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针对高等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多。在文献样本中,关于高等音乐教学法的文献仅37篇。其中将近有25篇都是关于四大教学法在高等音乐教育或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五)比较音乐教育

在高等教育观念国际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欧美等国家高等音乐教育紧随其国际化的脚步,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和发展,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改变。在文献样本总,“比较音乐教育”的相关文献有119篇,占总数的7%,属于持续升温的一个较热门主题。其中,主要研究他国高等音乐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文献有39篇。其次,对比中外不同的高等音乐教育,最终的主要观点落在对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启示上的文献占此类别的大多数,共72篇文献,如,羡涛的《意大利、德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就从课程构建、教育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形式以及考评系统等多个方面对比了中外的区别并提出对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有所启示和借鉴。第三,还有8篇文献研究的是现今一种新的对比音乐教育模式,也就是中外联合办学模式。

(六)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哲学是我国音乐教育较为空白的领域。以“音乐教育”并含 “哲学”为检索条件,近10年里仅300篇是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文献,并且大量的文献研究的是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以及埃利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在核心样本文献中,与高等音乐教育哲学主题相关文献仅39篇,占比2%。

(七)教学实践

关于教学实践的分类,其中文献涉及到的实践内容比较广,笔者将所有关于高等音乐教育中或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的文献都归到了这个分类当中。例如,薛海萍的《多媒体数字教学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应用》、赵晶晶的《采茶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刘宁的《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等等,基本上都是实践例子的具体分析。

(八)教育改革

相较课程与专业改革,教育改革的研究内容更全面,范围更大,是针对整个音乐教育系统、制度、趋势的分析。

其中提到比较多的是几个方面作为背景下的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第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新的教学设备,加强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方法。第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生智育德育的规定,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相关的方面培养,不再仅仅只重视美育。同时,在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兴趣培养、以及教育开放性方面,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九)民族音乐

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范围里,多元文化教育,民族音乐相关的话题已然成为了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在这个主题分类里,包含了民族音乐的传承、民族音乐进校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教学的结合,以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

多元文化教育不仅是世界趋势,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例如,教育部出台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在这些文件中,都提出了要“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因此,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民间音乐进课堂等相继在高等音乐院校里开展起来。

(十)区域音乐教育

区域音乐教育主要指的是国內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不同城市、和不同大学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高等音乐教育。中国拥有56个民族,国土广袤,音乐上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多样性,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人文地理,历史背景等。在多元文化倡导的背景下,本土音乐得到重视,各个区域的音乐教育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如,王琳娜的《内蒙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区域音乐也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样本文献中,区域音乐教育相关主题文献有306篇,占总数的17%。

三、对目前研究成果的评述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7年,高等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热点话题上:区域音乐教育(占比17%)、民族音乐教育(占比17%)、课程与专业改革(占比16%)以及人才培养(占比14%)。区域音乐教育部分包含了民族音乐教育,因为不同的民族音乐就存在于不同的区域环境当中。课程、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也是相互包含的主题内容,大部分论文学者在写相关课程或教育改革的内容时,都会提及改革中如何实现新型人才的培养。

然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占比4%)、教学法(占比2%)、比较音乐教育(占比7%)以及音乐教育哲学(占比2%)的相关主题,在高等音乐教育研究领域里属于冷门话题,相对热点而言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或者是研究者虽然看到了问题的研究价值却并没有进行实际研究。该类问题研究设计的文献较少,研究层次单一,是专业性高等音乐教育研究理论与实际状况存在差距的现实反映。首先,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其主要研究趋势是与人才培养的趋势一致的,因为人才培养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性因素,大家都一致认为对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老师的综合能力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但具体到某个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及音乐素质的培养,相关文献就更少了,缺乏具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学法、比较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哲学,这三个主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研究者大部分文献研究的都是国外的方法、模式或理论。对国外已成型的模式进行学习分析并借鉴到我国的音乐教育中。特别是音乐教育哲学方面,我们受西方音乐教育制度、理论、系统影响太深,独立价值观没有稳固的形成体系,这使得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在探索自我发展道路的时候面临很多阻碍。

总而言之,通过对近十年间以我国专业性高等音乐教育为主题的1778篇核心文献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的扩大,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中发展,新媒体、电子化、多元文化、综合人才需求等因素都推动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在这十年间,我们经历了“拿来”阶段(大量用国外的音乐教育理念、模式、方式等套用到我国的及音乐教育上),“借鉴”阶段(选择性借鉴,开始探寻适合我们自己的高等音乐教育),“创造”阶段(开始重视本国文化,本土音乐,持续向外借鉴和学习的同时,重视本国音乐文化的对外输出)。当然,我们现在还处于“创造”阶段的初期,如果要想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我认为应该重视多元文化下,本土音乐的切实发展。虽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研究是热点,但如何将本土音乐确实地融入到高等音乐教育中,这个问题鲜少有研究者给出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如何使当今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传承本土音乐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点:第一,营造民族音乐气氛,呈现其独特性,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能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感受学习到本土音乐,同时要尽可能呈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加强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水平,改变以往枯燥泛味的讲解和范唱,多采用新媒体,新方法去教学;第三,创新课堂,收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

作者简介:刘潇遥,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罗宇佳,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宁.从对立到联合——音乐专业技能课与理论课联动教学新模式探索[J].艺术科技,2016,29(9):66-67.

[2]王熠娜.高校全新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机制初探[J].才智,2012 (5): 115.

[3]辛永姝.试论21世纪高校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对如何构建多元一体化教师队伍的深刻思考[J].艺术教育,2016,15(8).

[4]丁嫚莉.俄罗斯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特色——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为例[J].黄河之声,2017(18):24.

[5]羡涛.意大利、德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艺术评鉴,2017(18):84-85.

[6]王玮.元文化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艺术评鉴,2017(14):99-101.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评述现状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评析与完善
中美贸易摩擦形成原因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