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防范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价值研究
2018-07-26段训卫
段训卫
(江西省军区九江离职干部休养所 江西九江 332000)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因无法耐受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改为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中长效胰岛素的皮下注射因无法达到完全性生理同步,不可避免的产生血糖的异常波动,导致并发症发生。胰岛素泵最大限度的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释放,减少血糖的异常波动。该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来探讨胰岛素泵在防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已取得九江离职干部休养所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同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纳入标准 年龄40-50周岁,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口干、多食、多饮症状,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无口干、多食、多饮症状,3次不同时间检测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h血糖超过11.1mmol/L,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1.1.2排除标准 ①混合有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或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②初次确诊时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的一种或多种并发症;③在被告知后拒绝加入研究者排除。
1.1.3研究对象 该组120名患者为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经检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入院先后为顺序依次编号1到120号;按随机对照研究原则,规定随机数序号为1-60所对应的编号病例为治疗组:胰岛素泵组(男54例,女6例,平均年龄42.20±3.21岁);序号为61-120的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41.12±3.17岁)。两组病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组(胰岛素泵为美敦力MiniMed公司生产)应用胰岛素根据需要泵入短效胰岛素;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根据病情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1.3观察指标
各组患者每天3餐前及3餐后2h进行血糖监测并记录,确定有无低血糖发生;每6个月进行眼底检查确定有无视网膜病变;每3个月进行肾功能及尿液监测,确定有无糖尿病肾病发生;每3个月进行外周血管彩超监测,确定有无外周血管病变发生;每3个月至神经内科检查确定有无周围神经炎发生。统计发生例数并给予相关治疗,观察年限为10年。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胰岛素泵组(治疗组)的患者有4例患者在确诊2型糖尿病第8-9年时发生了视网膜病变;3例患者在第6-8年时发生了糖尿病肾病;1例患者在第9年时发生了外周血管病变;3例患者在第6-8年时发生了外周神经炎;1例患者在第2年时发生了低血糖。中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对照组)有20例患者在确诊2型糖尿病第5-8年时发生视网膜病变,15例患者在第5-9年时发生了糖尿病肾病,17例患者在第3-7年时发生了外周血管病变,21例患者在第4-9年时发生了外周神经炎,20例患者在第1-4年时发生了低血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黄智钢[2]等学者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中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3.98%,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18.45%。与本研究的对照组基本一致。余翠[3]等学者前期研究显示,多元醇通路的活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该通路的葡萄糖代谢较少,但长期高血糖可激发,引起山梨醇堆积,引起细胞肿胀和氧化应激增强,损伤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而胰岛素泵在最大程度上模拟生理需要,从而减少了血糖的波动,降低了一过性高血糖导致肾损伤。
该研究显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存在内在的联系。尤云[4]的近期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GFR的下降呈正相关性。两者间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基础得到了临床学者的一致认同,但对于血糖的监测大多基于诊断和用药剂量的需要,即餐前和餐后2h血糖监测。而餐时血糖的波动必然会在细胞学水平上影响各脏器功能,并最终产生累积效应导致脏器的功能障碍。研究前期,因条件限制,所纳入的病例均为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或无法耐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致使一些纳入的患者在入组前已经产生了亚临床的脏器损伤却无法鉴别。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拟对初次确诊患者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