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拓展练习的点睛之笔
2018-07-26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程楼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程楼小学 李 芳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结合相应的习题练习,好的习题的选择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一个好的习题,看似平淡无常,十分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处处设陷,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需要学生全面思考,联系各种知识。
一、拓展练习,丰富知识,降低难度
【习题背景】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分一分》,在学完此课后,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拓展练习:将下列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
【片段回放】
师:同学们,下面的物体比较凌乱,你们能将它进行分类吗?请画出自己的分类。(图略)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是按颜色分的,有的学生则是按用还是没用来分的类。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划分得很好,将上面六只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这样一个简单的课后练习,不仅检测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不仅如此,这样的一次练习,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那就是“大家为什么要将物品进行分类,为什么同样的物品大家分的都不一样,可是却都是对的,所以分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学习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却难以理解其他人的分类方式,这说明学生对分类的认识还不充分,只是单纯的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进行了分类,而对分类本身还是理解不深刻,因此:
1.拓展为突破难点服务
通过课后习题的检测,不难发现学生对分类的理解还很浅显,不够深刻,尽管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学生开始接受了分类不仅仅只有一种分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法。但是当教师问道:“把香蕉,苹果,芒果,南瓜,进行分类,一种分法是香蕉,苹果,芒果一组,然后南瓜单独一组;另一种分法是香蕉,南瓜。芒果一组,苹果单独一组,哪一种分法正确?”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了:“第一种正确,是按蔬菜还是水果来分的。”当教师说都是正确的时候,学生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什么第二种分法也正确。
片段回放中,学生有的将六只笔分成黑色的三只,白色的三支,有的将用的三支放一起,没用过的三支放一起,让学生看到了别人分类与自己分类的差别,但是也知道了不管那种分法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懂得了分类的多样性,知道分类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让学生明白了分类的定义:“不管用什么方法去分,只要有相同的特征就行。”
2.拓展为拓宽知识面服务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是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让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
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学生更直观地去理解,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更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逐层推进,激发思维,挖掘深度
【习题背景】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课《认识钟表》。认识时间是不管哪里的教材都有的一课,时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会认时间真的是会被笑话的。然而现在很多学生不是说不会认时间,而是弄不清楚时间的转化。
【片段回放】
师:同学们看看,下面钟盘上的时间是多少?(图略)
生1:六点过两分。(给予鼓励)
生2:六点过十分。(老师给予肯定)
师: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六点过十分一共有几分钟?
生:一个小时六十分钟,六个小时就是三百六十分钟,加上十分钟就是三百七十分钟。
师:很好,那下面有那个同学能告诉我三百六十分钟是几小时呢?
生:是六小时。
师:不错,那么三百七十分钟是几小时呢?
此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从钟表上看是6.2小时,有的说是6.1小时,总之众说纷纭。
师: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弄清楚十分钟等于几小时,那么十分钟等于几小时呢?请同学们根据下图推测。
根据图形不难发现,分针指向2时,占整个线段的十二分之二,即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十分钟等于六分之一小时。
1.拓展需要找准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形等直观的表现手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不断地变化图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了解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拓展应环环相扣
一开始,学生看到图只能认出时间,却难以将小时和分钟转化自如,有了图二后,学生轻轻松松解决了分钟与小时的转化。教师通过不断的设问引导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寻找正确答案。
三、一题多用,举一反三,扩展宽度
【习题背景】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整个课堂充满了烦躁,大家觉得这数学学的和语文似的,还要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让人看着就烦。如何让学生对记乘法口诀产生兴趣呢?这就要讲讲拓展练习了,教师在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认识到了记乘法口诀的新方式。
【片段回放】
教师制作了一张图,让学生发现其规律,并补充完整表格。
问题1:表格中的空都填什么?
问题2:有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问题3:这样看乘法表还难吗?
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行探究乘法口诀的奥妙,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打破背记的烦躁。
1.拓展要内容多样
本题的问题设计,紧密联系课本的乘法表,但是形式上却改变了,让学生从被动的记忆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让学生发行乘法之间的联系,简化记忆过程,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加深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样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拓展要耐心
不是所有的拓展都能使学生有质的飞跃,因此,在拓展教学中,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不断引导学生做拓展练习,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要相信:一加一等于二,但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维的结合却能产生大于二的效应。
拓展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数学事业的发展。总之,数学教学在拓展中绽放,数学也因拓展而更有趣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