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推向极致的孤独

2018-07-25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丧尸萨姆黑夜

杨时旸

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外部的状况看做一种心理景观的外显与变形,它成为了—种巨大的写意和隐喻,那些灾变中的怪物,可以看做是日常生活中各种烦扰的赋型

《行尸走肉》热播之后,一大批“丧尸”题材电影火爆起来,这种软科幻题材其实有着十分宽广的外延,可以囊括很多内容,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釜山行》算是这类题材里的本格派,写灾难之后的人性灾变;《负重前行》用这种特殊的大环境来书写父爱;法国的《食人之饥》大量笔墨着重氛围,描写当这些怪物有了组织能力和智力之后的微妙状态,挪用装置艺术,塑造某种神秘的宗教氛圍;而这一部《黑夜吞噬世界》则更加独辟蹊径,借用了这个题材,又甩脱了这个题材,通篇在书写孤独。

《黑夜吞噬世界》其实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片,近乎百分之九十的篇幅都是男主角的独角戏,他一个人在那栋房子里吃饭、睡觉、慢跑、想尽办法驱逐孤独,抵御恐惧,唯一面对的,就是一位被他紧锁在电梯间里的男人。对方已经成为行尸,他把他关在里面,隔着栅栏,孤独寂寞的时候,就对着那个无法听懂语言,只能发出怪异喉音的男人说话,倾诉自己的心事,猜测对方的经历,然后陷入愤懑与绝望,最终,只能再度收拾心情独自面对一切。

这个故事的叙事模式非常简单直接,萨姆去了一个party,在一个房间中睡着了,醒来之后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他推门出去,发现门外狼藉一片。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个世界已经陷入癫狂,人们变为丧尸左冲右突,他只能躲在这所房子里暂时避难。后来,他逐渐接受了一个现实——自己似乎是唯一的幸存者。故事至此,已经让人们嗅到了很多熟悉的电影的气味,《我是传奇》的末日氛围混搭,《火星救援》中的生存法则,再浓缩一点美剧《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的味道,调和一些法式抒情,一丝迷幻,一剂落寞,一点点苍茫,也就成就了《黑夜吞噬世界》的腔调。

很多丧尸题材爱好者会失望了,但是,对于这个故事而言,从一开始就几乎明确地向人们表达了与众不同的信号。萨姆在一个孤绝的“城堡”中,他没想出门打怪升级,逃出生天,所以,从动机上看,这个故事就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这类题材的走向。其他大多数这类故事都是展现人们与外部世界的搏斗过程,大都是在路上的故事变形,一群人也好,一个人也罢,上路,攻克险阻,得到短暂的宁静,之后再度遭遇更大的风浪。但是《黑夜吞噬世界》却对展现外部世界毫无兴趣,从一开始,它就着力于书写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搏斗,所以说,这个故事只是把人放置于一个灾变的环境之中,去观察精神世界本身的自我纠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从一开始,世界尚且正常的时候,萨姆就被塑造成格格不入的人,人们都在party上欢闹,唯独他只是希望穿过人群,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然后赶紧离开。孤独感其实从那一刻开始——从正常世界尚未崩解之时,就已经注定了,此后的状况,只不过是将之前的孤独感推向极致罢了。

更多的“丧尸题材”电影都是写实的,外部灾变都是现实的景象,而《黑夜吞噬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外部的状况看做一种心理景观的外显与变形,它成为了一种巨大的写意和隐喻,那些灾变中的怪物,可以看做是日常生活各种烦扰的赋型——拥挤的人群,喧闹,无脑,成群结队地拥挤过来,又去往别处,只跟随本能,失却精神与内心。萨姆作为孤岛中的男人渴望交流,但始终不得。有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他一次又一次地敲起了鼓,只为了引着楼下的丧尸聚集过来,哪怕看一看那些丑陋的生物也算能驱散一点孤独,他绝望地对着电梯间里的男人絮叨,蹿过去握紧他溃烂的手。这对于孤独的描述令人心痛。

这类题材的兴起其实不只是由于某一部剧集或者电影的带动而变得火爆,它被现实世界的改变和内心焦虑共同催化,世界愈发变得不确定,各种急速变化带来的恐慌感纷纷降临,环境恶化,难民,层出不穷的恐怖袭击,各种无法治愈的现实与政治创痛都可以绝妙地化用在这类题材之中。从直观上讲,那些疯癫恐怖的丧尸是一种视觉符号,但从心理层面而言,它意外成为了人们对一切内化的焦虑、难以言传的恐惧最具象化的呈现。

猜你喜欢

丧尸萨姆黑夜
找朋友
穿越火线之巷战攻略
丧尸登陆
沉默
丧尸套路为何玩不腻
丧尸套路为何玩不腻?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黑夜过桥
丧尸出没,请注意!
血液测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