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25赵蒙蒙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

赵蒙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的高速发展、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样在这种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233-02

产业转型升级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简单来说就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有素质、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产业转型对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都提到: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新时期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简言之,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

对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说,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主要承担了依托产业转型开展职业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四大方向的培训任务,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知道想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增加收入,人们要从自身做起,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成为新时代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职教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所需人才供求失衡。职业教育输出的人才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才不匹配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人才,这种不正常的供求失衡现象一直存在。由于农村职业教育招生的对象文化基础偏差,农村职业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致使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职教人才低技能,与传统的农民无异,这无疑是制约第一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的阻力,也使得人才供需不平衡。

2.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内部要素实力欠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部要素包括以下三点:教育对象、教育者和教育中介,在与城市职业教育相比较的前提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首先,生源少且质量差。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校之间在争夺生源方面竞争愈加激烈,此外,人口增长的趋势减缓,在学适龄人口日渐减少,除此之外,部分贫困农村家庭因承受不起职业学校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而另选他路。使得农村职业院校生源少。其次,师资不够、不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合格率明显低于当地普通高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短缺不合格的现象尤为严重。再有,外聘兼职教师的途径少,农村企业本身就少,可供聘任的兼职教师也无几,若从城市聘用兼职教师,其消费是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所承担不起的。这都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原因。再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不理想。当前许多农村职业教育还是奉行唯学历教育,学校只是一味的重视学科知识,不能和当下最新的科技成果相互连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能完美融合,课程体系设置偏离了职业标准种种原因导致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对接不理想。

3.农村职业教育外部支撑条件力度不够。首先,农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农民群体也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高校的教育、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以便摆脱农业劳动,可以进入体制内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从事白领工作。而传统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所输出的人才只能从事蓝领工作,低人一等,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一直不被看好,认可度也不高。其次,资金、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由于收到职业教育管理體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学校只能保证教师的工资,但是其他的经费基本没有。部分县区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许多学校的教学实验等设备大多都是生产一线淘汰下来的,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实习等设备都没有。最后,社会参与力量薄弱。一般来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由县级职业教育委员会管理负责,像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校企合作的促进、及就业信息的搜集等。

三、产业转型升级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1.审视传统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历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被定性为“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村,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可见,我们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义在了“为农”培养人才和培养“留农”的人才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加强,人们为了追求更为卓越的生活条件,“离农”和“去农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留在农村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少。

2.重视基础教育,为职业教育打好基础。基础教育即九年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起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教育。自1986年7月1日《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基础教育普及不到位的现象一直存在,进而阻碍了第一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发展应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策略。

3.以产业需求为抓手,培养对口性人才。面向产业链,面向市场办学,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把市场需要作为目标,针对市场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以此来满足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是农村教育成为公众投资的热门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培训相应技术人才。

4.强化人才培养所需的外部支持条件。首先,拓宽经费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经费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成本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3倍,市场无法替代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投入,政府要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尽快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政府财政要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专款专用,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和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其次,强化师资力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院校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教师的工作心态,进而留住好教师。强化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环节,熟悉专业操作技能、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提高自身水平,将实践收获运用到教学中去,做到理实一体化。

5.优化剩余劳动力资源。产业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由量的增多转为量的降低和质的提高,而我国农村低端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尤为严重。使得低端劳动力向符合产业需求的有技术的高端劳动力转换,为尽早实现这一转换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健全农村职业培训体制首当其冲。

6.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地域性职业农民。鼓励农村职业院校毕业生就近就业,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引领作用。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帮助滨海县陈涛乡实施白鹅养殖项目,实现产值1.5亿元,收益2000万元,户均增收6300元。[2]不仅帮农户创收,促进当地第一产业集约化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拥有技术的职业农民,将农村剩余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2014-06-16).

http://www.jyb.cn/info/jyzck/201406/t20140624_587369.html.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406/t20140622_587161.html.

[2]马树超.就近就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14-01-30(015).

[3]林霓裳.农村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分析[J].管理学家,2011,(02):69-76.

[4]周晔.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9,(23):15-17.

[5]陈亚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开创农村职业教育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56-259.

[6]石秋香,李建英,马伟娟.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58-160.

[7]石曼,刘晓.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5-7.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