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25韩胜娟张敏
韩胜娟 张敏
摘要:创业型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繁荣科学研究,助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思路。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04-02
硅谷对美国新经济贡献的奇迹促使学者探索这一奇迹产生的内在原因。众多研究表明,硅谷的成功不僅依赖于其丰厚的风险资本供给以及因毗邻世界著名学府而拥有的众多高素质人才供给,其发展过程中以高校为中心形成的激励创新创业的独特硅谷文化是硅谷奇迹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1,2]。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表征,成为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成为高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才培育目标的重要举措[3]。
一、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文化是创新创业型经济背景下所催生出的一种文化形态。面对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创新创业被作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承担人才培育、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经济三大功能的高校,通过推动自身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可以促使其三大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育目标。
人才培育是高校的核心功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离不开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高校创新创业文化通过精神引领、制度保障、物质支持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社会输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能够激发科研人员潜能,繁荣科学研究。
高校在学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鼓励创新、激励创业的文化背景能够有效带动教师的创新创业热情,将知识传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基于科研项目进行创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并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驱动是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高校通过人才输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文化传播等多种渠道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了密切的关联。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能够推动高校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双创”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水平不断提升。但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低于社会整体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水平。
师生对社会整体环境是鼓励创新创业行为的认同度较高,对该项目67.4%的被调查者持同意态度,19%被调查者非常同意,10%被调查者认为一般。然而,在问及被调查者对身边创新创业氛围的感受程度时,仅有37.6%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创新创业氛围浓厚,6.3%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浓厚,42.1%被调查者认为一般。两相比较可以看出,高校师生身边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水平低于全社会整体水平,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意识导向作用没能有效转化为创新创业行动。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除了要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需要有效促成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当问及被调查者创新创业意愿时,66.6%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创新创业意愿,8.6%的被调查者创新创业意愿缺失,34.8%的被调查者不确定,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进一步问及被调查者是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时,只有35.3%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该比例远远低于拥有创新创业意愿的比例,反映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在切实推进师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方面的作用仍有待加强。
第三,支持创新创业的外部条件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动必然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持,比如融资、场地、有效指导和援助等。被调查者中只有24.5%的人认为现有的外部条件能够帮助完成创新创业计划,36.7%认为现有的外部条件不能支撑实现创新创业计划,38.9%的人回答不确定,进一步追问不确定原因时,有近2/3的人表示不清楚高校为师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哪些外部条件。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撑条件成为约束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活动的关键因素。
第四,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启动资金申请和必要法律援助是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外部支撑因素中的弱项。
将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外部支撑因素划分为七个方面,包括场地、基础设施设备支持、起步资金支持、团队建设帮助、专业指导、法律援助以及外部因素获取难度。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54.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有效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构建创新创业团队;其二,57.4%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创业基金申请条件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但只有40.3%的被调查者认为资助金额能够帮助创新创业项目启动,启动资金的支持力度还不能满足师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其三,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架构还不能为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56.1%的被调查者对法律援助持不认可态度。
第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程度低,实践教学程度低,不利于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
目前,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学生认为相关课程确实有助于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然而,54.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日常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不紧密,现有的课程体系还不能有效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同时,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发展优于实践教育,有51.6%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不充足,也是导致学生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没能有效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原因之一。
三、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鉴于上述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多渠道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创新创业培训、创业公开课、创新创业沙龙、主题讲座、模拟实训、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鼓励师生创新创业,使师生学习和生活在有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氛围中,从而促进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
第二,鼓励师生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变为创新创业行动。在培养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鼓励师生思考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为其提供必要的项目起步初始帮助,促成师生的创新创业行动,在行动中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支撑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条件是促使创新创业文化延续发展的保障,因此,高校应该构建专门的平台为师生提供基础的物质、资金、制度等全方位的支持,并保障各项支持的可获得性,同时要对支撑平台的服务项目广泛宣传,让师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第四,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项目的来源和开发均依赖于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要充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就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开发和运行管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巍,陈倩倩.“硅谷”经验对“光谷”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之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3):20-23.
[2]卓高生,曲小远.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培育:内涵、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7,(6):18-21.
[3]黄英杰.走向创业型大学:中国的应对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