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018-07-25陈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

陈铭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的应有之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大学外语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自我角色、课堂内容以及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策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将加强学生文化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不光具有语言技巧,更能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91-02

语言的学习不光是标准的英语发音、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还涉及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又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大学外语教学与实践中,文化与语言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1]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第一语种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人文、历史等全方面的介绍,使大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使他们在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包容他国文化传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沟通和交流。[2]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意义如下:

一、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言的习得,绝不仅是对单个字或词的死记硬背,也不仅是熟悉并遵循语法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只强调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更应注意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社会背景方面的了解,也从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中外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学生在涉及文化历史知识的语言点上易出现困难,突出表现在英语中大量的习语、谚语和俚语上,学生通常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另外,现代英语中大量源自圣经和莎士比亚等经典作品的表达法也是难点之一,中国学生如果缺乏相关方面的阅读和听闻,自然会产生疑惑,从而对整段话乃至整篇文章的理解都出现偏差。

二、让学生的语言输出更加规范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所在。由于每个国家在宗教、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国情上的不同,其在禁忌语、委婉语和习语等语言使用上也存在着差异。学生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时,能够在尊重对方国家文化差异、熟知禁忌习惯的基础上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则是英语教学中需要着力加强的,否则,文化意识的欠缺不仅会导致对方不悦,甚至影响正常交流的进行。

三、纠正学生英语学习中过多偏重口语和听力的不良习惯

标准、地道的发音固然十分重要,这也成为很多大学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口纯正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引得无数学生追捧和羡慕。很多学生发音标准,但在实际表达或交流过程中对英美国家风土人情了解甚少,或是一知半解,其信息更多是通过电影、网络、音乐等渠道获取,无从分辨真假,了解甚是片面,这导致学生在口头表达时极易出现言之无物或张冠李戴的现象,出现将《简·爱》当做简·奥斯丁作品的笑话。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改革只注重语言基本功的传统模式,在大学课堂上建构起文化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3]在实际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尊重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目前中国高校的大学外语普遍具有涉及面广(有文理工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课时较少(一周2至4节)、课程任务重(内容涉及听、说、读、写、译)以及要求较高(学生要过英语四、六级,有些甚至有考研、考托福、雅思等各种需求)等特点,因此在认识到增强大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大学外语的课程特点进行实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其次,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探索式研究学习的机会。课堂时间短、任务重,教师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太可能的,应该有效整合课堂教育和课下时间,将文化意识的学习和培养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娱乐和生活中,如根据学生兴趣和水平的不同,推荐难易程度不等的中英文经典名著、纪录片、电影等。同时,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从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和主讲者转换为学生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退居“幕后”,让学生主导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目的的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其中。教师应当将教材内容、教学大纲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拓展教材的外部边沿,从中心问题引申开来,联系时事政治、广告、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等等一切让学生觉得“近在咫尺”、“熟悉”、“有话说”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思辨过程中加强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1.在对课文中某个文化点进行介绍和解释上,通过对比翻译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差异,例如对“黑五”的解释可以引出美国人庆祝感恩节和圣诞节的方式和习俗,这里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中国春节“购置年货”的习俗进行联系和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大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使用中式英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代表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特点的文章、句型和字词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对比我国语言的使用方式,充分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差异,通过比较来让大学生认识到中文与英语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中英文中耳熟能详的诗歌进行翻译是教师可以采取的另一种方法。言简意赅的诗歌让学生可以体会到两种语言的优美之处,更能够了解到自身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2.将增强文化意识的教学活动贯穿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除开阅读和翻译,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视听说材料,让学生进行原句复述、用自己的话总结、表演出对话等方式掌握好词好句,同时也对英美国家社会性现象得以了解。听说训练中出现的专有名詞,可引导学生课下以查资料、阅读相关作品、进行小组汇报等方式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对有趣文化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比如英文中的填充词(filler word)、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把语言运用到真正的交流当中。

3.教师应布置更多开放性问题和活动为主的作业。推荐给学生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电影、视屏、杂志、文章等,让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或观看。同时设置如给英文电影配音、排练英语小话剧、组织讨论和辩论、进行小组汇报等活动,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相关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可以巩固印象,检验自身对文化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进行写作活动时,最好能找到英美国家人士写的范文,进行比较和参考,看看英美人士的思维模式和语言组织方式,这种深层次的分析、思考、比较和英语应用过程比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印象要深得多。

四、小结

与更加偏向语法、词汇和句型的高中英语相比,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要求学生在进一步学习新的词汇和语言点的同时,更要掌握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固然是语言学习本身内在的要求,也反映出我们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期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文化背景知识穿插在听说读写译、课堂和课外的所有环节当中,尽可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跨文化意识的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邱鹏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高教研究,2012,346(11):243.

[2]郭珊珊.“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对策”[J].海外英语,2012,(6):67.

[3]张化丽.“大学英语课堂文化语境建构的实践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31(5):70.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