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2018-07-25何琼
何琼
【摘要】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在盲校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盲校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盲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盲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盲生受到美得熏陶,同时也把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盲生 语文 美育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7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值、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乏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盲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盲校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盲生始终对语文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盲生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一)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面对的是有视力障碍的学生,怎样针对盲生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每一个四十分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呢?我认为盲校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盲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盲生良好的听力和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语文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语文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盲生就如芒刺在背。
(二)掌握“问”的艺术美
“问”在课堂上有两方面含義,既包含老师问学生,也包括学生问老师。“问”是一门艺术,只有问得巧、问得妙,才能为课堂增光添彩。
课堂提问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堂提问直接获取学生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协调教学步骤,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源于疑。不科学的提问将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因此课堂的问应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的精心设计。
(三)培养“说”的技巧美
盲生由于残疾,在社会上倍受歧视,大多数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从开始的不会说到后来不敢说,说的技能受到了限制,因此语文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说的技巧。
首先要敢说。只有敢说,才能多说,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说的本领。比如:设立:“小小播音员”“故事大王”“朗诵能手”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说。在课堂上的某些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疑难问题。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有强烈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辩论等等。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一)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盲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盲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旋律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音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风景、场面环境、情感心绪类的内容甚多。有些描写盲生无法感知,词语也很抽象,仅凭教师讲述很难凑效,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形象地再现。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音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语文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盲校语文教学中。著名学者朱作人先生曾撰文提出:“可以认为,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可能没有一种活动能像课堂戏剧那样,给孩子们提供这样多发创造的机会。同时在培养合作、发展语言、提高文学素养等方面,也给孩子带来很大好处。”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儿童的思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戏剧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创造,为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三)在听说中体验美
盲生的口头模仿能力很强,但口头表达不理想。从语文教学角度来来说,盲生的口头交谈(口语)、书面语的口头再现(朗读),以及带有表演性质的口头说话朗诵的基本功能都比较欠缺,而朗读朗诵技巧是关键。诸如,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运用音响手段进行训练,能起到双重性的练习效果:一方面,向盲生提供经典规范可供学习模范的标准音响材料,使他们学有所依;另一方面,又可记录自己的说话进行效果反馈,得以自我检查、端正。以停顿性技巧练习为例,盲生一般对语法性(标点)的停顿掌握较好,但对修辞性(语气、语调)的停顿却很困难,而后者的掌握是理解内容、表达感情的关键。试看下面一组例子:
1……他/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2……他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上一句是正确的修辞性停顿,它在没有标点的地方运用了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延缓,很好地表现了朗诵者对主人公不幸命运的同情。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发挥音响手段的灵活性,让盲生反复进行双向性的训练:一边认真听标准的范读录音,一边自我不断地模仿练习,并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通过交替的双向性练习,逐步培养语感,提高朗读的技巧,同时也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盲生心里,让盲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文献:
[1]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等编著《视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
[2]《盲校教育学》.王明泽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3]张相轮.钱振勤《教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4]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