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策略构想

2018-07-25赵玉宝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协同教育

赵玉宝

提升区域教育品质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为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期盼。为此,辽宁省大连市提出了以下四项策略构想。

一、科学设定评价体系,引领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大连市从以下五个维度对教育品质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和考量。

一是教育的公平与普及。坚持共同发展,让市民在共建、共享的教育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推进教育公平。努力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机会更加均等,教育法规更加完善,特殊群体救助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以保证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普及。

二是教育的优质化与多样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多元的教育投入机制和办学模式,灵活的教育供给,多样的育人模式,使办学行为更加科学规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三是教育体系的完善与衔接。构建完整、有序、严密的教育体系,使公共教育资源更加优质、丰富、多样,如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中小学教育的丰富灵活等。同时,努力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普教与职教互通、特教与普教互融的终身化教育体系。

四是教育要素的聚集与协同。完善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协调的教育投入机制,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聚集社会资源,开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育人机制协同、国际化资源与本土化资源协同、教育信息化和传统教育方式协同、专职和兼职教师协同的育人工作局面。

五是教育服务的便利性与契合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了广覆盖、高质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中小学教育、社区教育供给充足、服务便捷,满足了不同学生和市民的学习与品位生活的需求;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不断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区域教育品质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建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在不同学段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理想信念等教育重点,形成学科渗透、分层递进、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德育体系。

二是改进美育和体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艺术家进校园”工程,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目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并实施艺体类校本课程,并以课程为支撑,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持续推进校园足球项目,以普及校园足球运动为抓手,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校发展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让校内体育大课堂成為学生强健体魄、提升意志品质、传承地方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是强化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感人的生命教育,并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把劳动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设置专门课程、学科渗透和社会参与等途径,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学校在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努力创立品牌,提升区域教育美誉度

一是培养教育名家。逐步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表彰奖励比例,增强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感。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大教师个性化培训和校本研修力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制订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从教补贴和职称评定倾斜政策。构建有利于教育名家成长的体制机制,构建符合教育特点的干部选拔机制。激励教育工作者走研究成长之路,提高专业素质,凝练教育思想,取得教育成果。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富有智慧、专业引领、乐于共享的教育名家,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壮大教育名校。集中研究力量,总结、推广名校办学经验,支持和激励名校通过联盟、连锁、托管等多种合作方式,发挥其辐射作用。鼓励名校与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场馆等合作建立教育实验和综合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向社会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其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三是创建教育名城。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和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发展。围绕资源丰厚、体系完善、品质优异、包容创新的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聚集教育要素,增强区域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汇聚各方力量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突出政府兴办教育的主体地位,持续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市级财政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城市拓展区的教育投入奖补政策,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全力服务“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鼓励社会力量创建教育公共资源,以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方式扩大校外教育资源供给。建立社会资源整合协同机制,打破行政隶属和资源权属界限,开发利用文化展馆、现代企业等社会资源,扩增学生社会实践场所和岗位实习基地。

二是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增强办学活力。推动系统内部开放、校校合作、各级各类教育有机衔接,加快教育资源、教育治理、教育评价面向社会开放的步伐。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区域内外国学生就读学校、中外合作学校等国际化教育资源,搭建多种国际交流平台。鼓励中小学校积极与境外学校结成国际友好学校,促进中外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成果的沟通与互鉴。引进战略性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境外招生宣传力度,探索开展教育国际服务。

三是利用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持续优化数字教育网络。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异地同步课堂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的融合发展,构建智慧型教育教学环境。

四是提升教育服务城市发展实力。搭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学校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发挥学校优势,汇聚人才和智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本土特色的“智库”,提升教育品质,服务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协同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京津冀协同发展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