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过“有主题的教科研生活”
2018-07-25龚雷雨
龚雷雨
长期以来,各级教科研部门以“研究、指导、服务”为宗旨,切实履行教育行政决策参谋、教育教学研究、教材教法指导的职能。
近几年来,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把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把解决热点问题作为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这也需要广大教科研人员努力做好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积极探索各种教学变革方法,为高品质学校建设服务,为合格公民乃至高品质“人”的培养服务。
为此,要不断探索教科研工作的转型、教科研格局的走向,不断追问教科研部门的存在价值、教科研人员的专业使命,不断寻求教科研工作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只有深入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才能不断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内涵和品质。
一、精确定位,精准发力善引领
一个时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教科研员还未意识到要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何准备,还是习惯于按成绩、按分数评价教师和学校,仍将工作定位在微观的课堂、不断的考试和得心应手的科研上。鉴于此,教科研部门必须把教科研人员从升学率、排名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上。教科研员也应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内涵的重要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聚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关注课程研发,尝试教学主题调研,推进科研引领方略,探索专业成长路径,引导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回应教育本真价值、回到教学自然状态、回归学生现实生活。
众所周知,教科研工作靠的是软实力,必须从自身寻找工作的动力源和支撑点。为此,有必要对教科研员的职责和自身发展重新定位。首先,教科研员是学习者、思考者和探索者。教科研员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教科研水平,走在课程改革前沿。其次,教科研员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创新者。在教科研工作中,教科研员要善于选择活动主题,精心组织活动,有效开展研究,使活动内涵和研究视角有突破、有创新。最后,教科研员的职责是发现人、引领人和成就人。在与教师的交流和各种活动中,教科研员要善于发现人才,并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教科研员的使命担当和应有之义。
当下,教科研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课程研发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科研指导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这些核心职能。针对一些学校校本课程的盲目开发、重复开发和低效开发现状,“课程研发中心”要在地方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创意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努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开发力与执行力;按照深入调研、优选项目、试点推进、全面铺开的实施路径,深度开展课程建设,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时跟进初见成效的学校课程建设,帮助学校进一步提高,以至培植出精品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要进一步沉下去、钻进去、跳出去,深入课堂,聚焦问题,进行微格诊断和研究,务求实效。“科研指导中心”要以重大项目和专项课题为依托,加强项目(课题)集群的理论培训和方法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发挥引领作用,着力培养专家型校长和科研型教师。“教师发展中心”要注重层级建设,促进教师的梯级晋升和整体发展;要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培训方案,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帮助;要通过名师工作室和教育专家资源库等形式,充分发挥孵化器和智库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动作为,研究指导再聚焦
研究指导是各级教科研部门的主业、主责。通过研究,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课程改革;通过指导,促进课堂样态变革和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课程育人的研究与指导,提高课程育人水平
当前,教科研部门和广大教科研员要深入思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育人过程中如何实现的问题,真正实现由“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素养目标”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学科情感、学科精神和学科志向。教科研員要让课程育人思想伴随着每一次教科研活动,要深刻领会国家层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内涵要义,深刻领会江苏“适合的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刻领会无锡“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育人目标、重点环节和关键抓手。
具体而言,教科研部门要深入研究课程的育人功能,从多个维度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并由其统领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等工作。同时,要加强课程实施及其管理的研究,研究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中,落实到具体的学科课程的实施和教学中;要研究如何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衔接……还要指导学校开展跨学科教育、跨界教育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促进学科教学走向深度融合。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教科研部门要引导学校和广大教师确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从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上做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努力寻求轻负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全面地抓质量。要加强对课堂教学中几对关系的研究,如放和收的关系,做到有放有收,张弛有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研究如何以最少的预设引发最有效的生成,等等。
同时,要优化教学形态,推进教学变革。一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从日常授课班到分层选修班、从集体实验课到课题研究小组等的转变;二是创新教学实施的内容和载体,实现从核心教学内容的实验探究到体验性等的转变;三是创新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和操作样式,把翻转课堂适度引入日常教学中,将自主编创的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注重以学定教、“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不断改变学习方式,实现从抽象学习到直观体验、从单向接受到主动习得、从个体学习到合作探究的转变;精心设计适合探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时进行点拨,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民主互动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师生协同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
三、项目统领,路径范式求突破
就无锡市而言,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有几项重大课题和项目,需要教科研部门有意识地引导,并凝聚全区域的教科研力量去求证、解答。从教育质量看,要尽快制订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学校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研究也应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学校内涵发展看,学校评价、课程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研究要有新的突破;从教学变革看,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需要进一步推进。同时,教科研员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帮助每位教师个性化地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及时为教师搭建个性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典型课例、专业咨询和理论指导,积极营造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教科研文化。
要以市“高品质学校”建设、省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教科研引领教师过“有主题的教科研生活”,即注重强化审美的敏感度、对生活的关切度、核心素养的养成度,从而让学生学得生动并活泼,真正实现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
高品质学校建设,是基于无锡区域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等创生的,旨在以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把握质量内核、促进主动发展、加强专业支持为抓手,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质量提升既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追求目标,也是对学校发展的最终检验标准,还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最好诠释。
无锡市在初中教育质量提升上,以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初中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积极推进初中学校课程建设和课改实验,定期举办市(县)区初中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培训、研修活动;切实加强初中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的培训、研修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初中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加强业务指导。把“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起点,释放回归教育本原的信号,扎实推进“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工作。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学理科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教科研员需要在思想觀念、价值判断和方法策略上进行新的尝试和突破,要帮助教师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从思维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科学真谛,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要顺应“互联网+”潮流,创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未来教室”“极课大数据”“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支持下的教学研究与试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变革,从过程性的数字化学业信息采集与诊断分析入手,科学精确地评价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为每一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有效改善学与教的行为。利用区域物联网先发优势,加快物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示范,探索物联网环境下理科实验教学和学习的新方法、新途径。
教育科研是教育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生命力的重要表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改革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教育发展需要以教育科研来支撑。教科研部门要举理念先行之旗,务创新先行之实,践素质先行之行,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学术指导与专业支持。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