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8-07-25铁凝
铁凝
摘 要 新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着“创新驱动”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尤为突出,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归纳对比方法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打造新型教师团队角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平台,创建企业定制、政府支撑、高校运作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新时代 信息技术 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13
Abstract The new era is accompani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and "popula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terviews, and comparisons are used.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ulat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updating curriculum systems, and creating a new type of teacher team,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build a "smart" platform, and a new era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is established for enterprise customization, government support, and college operations.
Keywords new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更是万众瞩目,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民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顺应国家政策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比较成熟的有“政、校、企”三合一模式,“分层递进”模式,“三层次,四平台”模式等,但新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经济的新常态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运行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参观学习与电话访谈进行调研。选择已接受过“双创”学习和正在学习的学生及授课教师、相关合作企业负责人与员工、有过创新经历和成功创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安排、创业硬件条件、后续跟踪服务、亟待解决问题、融资政策支持等方面。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2份,有效问卷467份,针对教师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48份。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1.1人才培養方案滞后
各高校课程的开设安排都是通过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而社会经济状况瞬息万变,通过调查反映,有部分课程实用性不高,原因为不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如2017年会计专业出现了重大变革,从业资格证的取消,准则的变动,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等都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已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由于培养方案的影响及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将无法在校学习这部分内容。
1.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流于表面,设置的课程种类有限,课时数较低,大多是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或比赛,难以系统学习及考察,且实际创业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体系综合性强,而学校是分学科教育,一些交叉知识容易忽略。学校的课程设置按学期安排,每门课程完整性强,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会在实际中运用,呈现出“窄而深”的特点,不符合实际创业需要“广而浅”的知识结构特征。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如所需教学硬件条件,课程教材,课时是否合适等,像人际关系的处理,创业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合理统筹的能力等不具备课程设置的条件,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又不可或缺,在现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无法体现。
1.3 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获取对创新创业具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政府的相关政策、融资渠道的增加、专利技术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等,能够获取最新的信息就能够在经济运行中立足,形成优势,而目前各部门都有其信息发布的渠道,需要信息需求者去收集,信息收集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且花费精力较大,影响创业者的经济决策。高校教育对于这一部分是缺失的,各产业园、孵化区对信息的获取缺乏足够的重视,且各创业单位之间由于竞争的原因难以形成信息共享。
1.4高素质师资队伍缺位
通过对教师队伍的任教经历调查得知,高校创新类相关课程大多由辅导员或初入职的教师负责,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上相对薄弱,课程教学反应不尽如人意。由于以前体制限制,不鼓励教师进企业,重点都放在科研、教学方面,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导师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且实际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加之传统观点的影响,认为自己不成功去教学生是误人子弟,不具借鉴性。所以,不管是高校还是社会都难以找到高素质的人才。
2 构建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经济的新常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结合调查、访问、参观得到的信息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图1:
本模式集合了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学生四方面,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打造集合式智能服务平台,本平台分三大核心模块:课程、练习、服务。课程模块推出系列微课,主要针对高校课程中无法独立设置课程的知识和创新创业必备知识点;案例教学包括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该模式集合失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供大家学习;技能组合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跨越了系别,为创新创业设置了一系列课程套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练习模块结合各创业赛事长期设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服务模块设置四个站点:信息集合站、企业管理服务站、专业技术服务站、融资渠道集合站。信息集合站设置信息收集队伍,为使用者收集各方面前沿信息,降低了创业者信息收集的成本;企业管理服务站主要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业务流程设计,销售方案设计等,帮助创业者走入正轨;专业技术服务站主要关注生产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提供生产效率的一些手段,帮助创业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融资渠道集合站是政府直接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申请渠道之一,针对资金不足部分,通过本平台技术评估后,向各金融机构为创业者进行担保,给予资金支持。该教育模式是在上述创新创业平台的基础上,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各自的职能及优势打造的富有新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
3 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该模式是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政府引导支持,立足高校教育,兼并企业服务形成的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其优势特色:
3.1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该教育平台针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效性及课程设置受限等弊端推出了新的课程体系,在常规的课程设置以外,利用“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弥补课程体系的漏洞。“微课”知识点讲解灵活,课时设置自由,更新速度快,关注学科前沿,时效性和实用性较强。该课程体系涉及多个专业,涵盖内容丰富,易于发挥各专业特长,并针对不同的创新创业方向设置课程套餐,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合理的课程。“微课”体系的设置完善了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实用性。
3.2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近年来,为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高校“双师双能”教师培养,国家鼓励教师进企业,各高校也迅速与企业建立合作,加强交流。平台以创新创业者遇到的问题为纽带,集合教师、企业员工组建高质量服务小组,该小组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创业的问题,还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教师融入企业,锤炼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3 形成信息集合中心
信息在创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信息的收集成本高,效率低,有时会因为渠道的限制错过重要信息,该平台融合了政府各部门及融资机构,设置信息收集小组,收集、整理、归纳信息,为平台中所以相关人员提供信息。
该教育模式除拥有以上优势外还存在缺陷:课程设置中,虽扩大课程覆盖面,但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济形势难以捉摸,课程的培训总是滞后的;在信息收集上,不能够绝对全面;在平台建设上,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保持其先进性需要付出较大精力;在融资上,创业者能够得到的支撑有限,该平台引入政府担保和支撑,但规模有限。
4 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的新常态要求大力发展创新,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基地应迅速调整培养方向,加大创新教育力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洪流中,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教育模式是成功的基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模式更利于推广,实现人才培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5-4.
[2] 苏世彬,陈坚民,李广培,吴炳德.“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62-66.
[3] 丁瑞忠,王全文,吕海航.“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90-92.
[4] 张蕾,王凤芹.“政、校、生、企”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