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推荐
2018-07-25
书目一:张象灵等《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推荐理由】《成长,请带上这封信》是云集了30个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同时在阅读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书中丝丝温情呼之欲出。一翻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他们对孩子的真情告白:安妮宝贝希望与女儿彼此保持独立;杨红樱无条件地尊重女儿的每一次选择;黄磊愿女儿成为最平凡的人;经济学家陈志武通过驳斥“养子防老”的观念从而告诫子女要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幸福;诗人舒婷,在儿子将要远行上学前夕,把大学里可能遇到的问题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一遍;作家池莉面对女儿的傲人成绩,雀跃得像一枚小粉丝;科幻作家刘慈欣为了女儿,用想象建造了一个两百年后的地球;作家毕飞宇,为了阐明关于犯错的道理,把自己几十年前的糗事也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儿子;犀利作家李承鹏,为儿子简练地勾勒出这个世界的底线与原则;色彩性格创始人乐嘉,为15岁的女儿详细解释了在这个年龄所必经的人生处境;商界才子冯唐,他向孩子列出了一个男人的处事标准;复旦名师钱文忠,对“勤奋”二字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新解;教育学家朱永新,以自己的经历阐述了理想之于人生的意义;文坛大家曹文轩,苦恼于搞不定青春期的叛逆儿子;而“国民岳父”韩寒,给宝贝小野留言又能否如他自己做人作文,挥洒不羁?身为心理导师的黄菡,怎样以“非诚勿扰”的口吻,向花季女儿阐述女人心得?等等。
我们在这本家书中看到30个名人褪去光环,用他们沉淀半生智慧的肺腑之言,为孩子们勾勒世界的形状,描绘人生的远景。再也没有一个场合,能让他们像在这本书里一样说真话、表真情。这些不尽相同的声音很有默契地避开了对追求成功的要求,在他们眼里,成功没那么重要,成为对的人比较重要。在当今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氛围下,这本有着鼓励个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主题的书,让读者感受到,他们一样拥有平凡百味的生活和质朴无私的父母情怀。相信他们的一颗真心和一点睿智,能让家长获得感同身受的慰藉;也為所有在成长中踟蹰、在奋斗中颠簸的年轻人送去些许的人生经验。
书目二:杨绛《我们仨》
【推荐理由】《我们仨》是杨绛先生撰写的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指的是钱钟书、杨绛和他们唯一的女儿钱媛。杨绛女士以独特的写法、朴实感人的文字描述了他们家庭三人63年来的风雨历程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1997年,杨绛唯一的女儿钱媛离她而去;1998年,一生的伴侣丈夫钱钟书也与世长辞。杨绛先生痛失爱女与丈夫的四五年后,也即是其92岁高龄时,用心记录下了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的生活记忆——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无论是暴风抑或是骤雨,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无论是酸甜还是苦辣,他们一家人共同品尝。美好的家庭已然是这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也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就让人湿了眼角。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
书目三:张炜《寻找鱼王》
【推荐理由】这是著名作家张炜涉足儿童文学的第三部作品,满含作者童年的回忆,讲述了一个山村少年苦苦寻找“鱼王”学艺的传奇故事,字里行间充满奇幻冒险色彩,芬芳迷人。以儿童的视角,探寻生命的深度;以聆听的姿态,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密语。质朴中寄寓深刻,温情中尽显童趣。这是一部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成长之书,同时也是一部蕴含智慧与人生经验的哲思之作,颇具有启迪与引导意义。
在儿童小说的大量经典叙事中,“出门”和“寻找”往往是少年步入成长的标志性姿态。这一姿态的原型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古老的民间童话——原本默默无闻的少年或青年主人公由于受到内外力量的某种驱迫,开始出发去寻找和实现属于自己的天命,他也将在这一闯荡的过程中长大成人。《寻找鱼王》是对这一成长母题的一次新的演绎和诠释,最终不是一个关于初出茅庐的少年如何征服世界的成长叙事,而是初涉世事的少年如何在成长中学习面对世界的恭敬之心。
作家为当代的孩子们打开童年生活中最深邃的情感贮藏,书写了一个藏在内心深处、从未示人的“鱼”故事。故事一路读来,扣人心弦,同时内涵深幽,耐人咀嚼,在语言和审美上已入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