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8-07-25杨丽娇
杨丽娇
研究表明, 外部暴击、外部碾压、车辆撞击及高处坠落等是造成股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1]。骨折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其下肢无法活动, 而且常常会伴有严重的扭曲、畸形等症状, 因此, 对于这类骨折常常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对于行股骨骨折手术患者, 术后疼痛是骨折患者最为常见、多发的症状, 很多患者会因疼痛而无法进行康复锻炼亦或是日常翻身, 进而引发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2]。严重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为术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严格依据股骨骨折诊断标准纳入, 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33~82岁, 平均年龄(53.4±8.3)岁;术前疼痛评分(7.4±0.5)分。联合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4.6±8.1)岁;术前疼痛评分(7.3±0.4)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疼痛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行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给换药物、巡视观察、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
1.2.2 联合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中医护理疗法。一般于股骨骨折患者入院后经商定进行手术治疗者便由专业中医护理人员进行耳穴压豆护理培训, 并于术前1 d为术者患肢对侧耳朵进行耳穴压豆操作。操作方法:首先,护理人员应采用探棒于每例术后患者耳郭上选取主、配穴。其中, 主穴取交感、神门、内分泌以及皮质下及髋与膝之间的穴位(压痛点)等穴位;配穴则取肝、肾两穴。其次,选用合适的王不留行籽(直径以1.5 mm为宜)放至大小为5 mm×5 mm医用胶布中心位置, 而后采用医用酒精对术者耳郭表皮进行消毒, 消毒完成后待酒精挥发表面变干后立即将王不留行籽对准选定穴位粘贴, 贴紧后适度用力按压, 直至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感到耳部酸麻、发热或发胀后停止按压。护理人员应指导监督患者自行完成按压, 3~4次/d为宜, 按压时以拇指、食指指尖进行垂直按压, 直到术者由明显沉重痛感时停止按压。按压时一般以20 s连续按压-10 s的模式循环按压4次 , 耳穴压豆每耳连续 3 d, 3 d后换另一只耳。术后按压一般于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操作要求进行按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2、3、7 d 3个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进行判定。疼痛程度评分标准1~10分, 分数同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 0分则为无疼痛感。护理疗效判定标准:依据护理后患者疼痛变化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护理后骨折术者无疼痛感或疼痛感微弱则为显效;护理后骨折术者能感到轻度疼痛则为有效;护理后骨折术者疼痛感没有变化甚至加剧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RS评分比较 护理后2、3、7 d, 联合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镇痛护理效果比较 联合组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 NRS 评分比较 (s, 分 )
表1 两组 NRS 评分比较 (s, 分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
表2 两组镇痛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于股骨骨折的治疗有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两种[3]。非手术疗法常以平衡牵引法、悬吊牵引法以及罗索式牵引法三种疗法为主。而手术疗法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及医疗器械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治疗股骨骨折的首选手段。手术疗法不仅适应证广, 而且对于牵引失败、骨折不愈合、合并血管损伤等症状能够有效进行治疗。但对于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 术后疼痛是困扰患者最为主要的问题[4-6]。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 传统护理措施主要是以日常给换药物、巡视观察、肢体牵引固定、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为主的一种常规护理方案, 尽管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对于部分患者还是能够感到明显的疼痛。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耳穴压豆中医护理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性镇痛护理措施, 不仅无需用药镇痛, 而且是一种兼具自控镇痛效果的护理手段, 一经面世,便受到广大医生、学者的青睐。中医理论认为, 耳是人体“宗脉之所聚”, 人体十二经脉全部经于耳部, 因此, 股骨骨折患者其疼痛之感也会经相应经络传至患者耳部相应穴位上[7,8]。
一般经人体股骨部位取其交感、神门、内分泌以及皮质下等主穴进行压豆处理。其中, 交感穴具有调节机体植物神经以及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神门则是中医上公认的镇静、止痛、安神及调整机体的一大主穴;内分泌则具有益气止痛、疏肝理气的作用;而皮质下穴位则兼具止痛与调节机体等功效。此外, 中医理论原理中还讲“肾主骨、肝主筋”, 所以在实施耳穴压豆过程中取患者肾、肝两穴作为配穴。而后采用王不留行籽对上述穴位进行压豆刺激, 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内啡肽 , 进而起到镇痛效果[9,10]。同时 , 压豆过程中对各穴位的刺激还会将刺激冲动直接传递至患者的中枢神经, 这一冲动同患者疼痛部位所传来的冲动相互作用, 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2、3、7 d, 联合组患者 NRS评分分别为 (5.4±0.7)、(4.0±0.4)、(1.4±0.9)分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7±0.5)、(5.6±0.5)、(2.7±1.0)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疼痛总有效率为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行股骨骨折手术患者, 于其术后实施耳穴压豆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提升护理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