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8-07-24孙亚芳
孙亚芳
摘 要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发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习的良好品质。本文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创造教育;发现问题;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20-01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因而教学中常采用“呈现—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日久天长,多数学生也有了根深蒂固的从众、从师心理,并逐渐形成了迷信和盲从,缺少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失去了创造的勇气,从而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力求让学生打破思维惯性,纠正思维狭窄的缺点,鼓励学生遇事有主见,能够独立思考,去发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能够发现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我常安排“质疑”这一环节,并有序设计“质疑”的层级。首先要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机会,同时要保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刚开始学生学着提问时,往往问得肤浅,只会对不理解的词语提出疑问。这时教师要热情鼓励,并逐步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发现。如在课文《科里亚的木匣》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埋木匣、挖木匣”细读质疑。学生开始只提出了“仍然、果然”等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我就启发学生:同学们还能不能从内容、文章材料选择方面提出质疑?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法西斯为什么要攻打他们村子?”涉及到历史知识的问题,又提出了“科里亚为什么埋木匣、又怎样挖到了木匣?课文题目是科里亚的木匣,为什么还写妈妈埋木匣、挖木匣?”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问题。
二、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和是否很好地接受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乐于去发现。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要千方百计使学生能够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如让学生向你倾诉心声,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克服惧怕、厌倦、紧张等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畅想去异想天开,让他们每天都有新奇的念头产生。其次要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有些学生创造性发现的问题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看起来似乎荒唐,但认真考虑也有某方面的道理,应予以肯定。例如在教学《夸父追日》这一课时,有学生问道:”夸父这样做太傻了?太阳离我们那么远,能追到吗?即使追到了,太阳的高温能受得了吗?”听了他的话,很多学生感到诧异,有的还大笑起来,我适时肯定该生问得好,并鼓励他大胆提问。面对这样的情景,学生们马上有了反应,仿佛受到了特别的点拨:有的认为有道理,有的则不认同。话匣由此打开,探究之门由此开启。我没有马上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仔细思考,充分相信自己的智慧。学生认真思考后发现,神话传说中似乎都有很多地方让人弄不懂,如“女娲造人,甩出的泥土怎么就可以成为人了?”后经过讨论发现:这样的故事往往不太注重写实,而是要告诉人们一种精神,是古人在面对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时,凝神苦想,在精神上寻找答案,神话这样的文学样式大多是这样写的。夸父追日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一种精神,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坚韧不拔、舍生取义。
三、教给思考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让学生发现问题不等于放任自流,让学生无师自通,学生的发现能力是在教师引导下慢慢培养形成的。如果学生善于发现,就能感悟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就能自主学习。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达到教师由“教”到“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
(一)抓住一点,发现问题
教师要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特点等方面着手,抓住一点寻找突破点,以求发现问题。这是一种培养發现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课题、重点词句、空白处、首尾、矛盾处等点上设问。从疑问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达到融会贯通,自然能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埋下有力的伏笔。发现角度多种,问题多样,皆可引导指向教学目标。
(二)边读边想,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
有些词句在文章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语言材料有鲜明的的双向示范功能,可以使学生情感熏陶和语言习得互动共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读思结合、读中感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如在教学《守信》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宋庆龄的人物特点,我在教学中多次安排学生读的环节。初读时让学生思考: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自读,边读边体会从哪些词句看出宋庆龄诚实守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问题,自己发现学习资料,亲身体验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作出判断,能使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确实,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可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荣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0):74-75.
[2]]陈五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5(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