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课堂“多师同堂”协作教学模式实效性探究

2018-07-24彭丽丽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理念

彭丽丽

摘 要:“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有“多元智能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念支撑;“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多元互补,能发挥专业互补优势,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师生合作创新,虽然有操作难度与局限不足,依然前景看好,值得深入探究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多师同堂;理念;教学实效;难度与不足

一、“多师同堂”协作教学模式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传统的课堂是一个老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方黑板,从而“传道授业解惑”,虽然现代科技让互联网、多媒体电教设备走进课堂,但依然是一科一课一师唱主角,一板一眼恪守着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年来没有突破和创新。

而近年来兴起的“多师同堂”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简称T.T),是指由三名或三名以上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共同分担同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展开共同授课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这种有趣的教学模式在国外不断见诸公众媒体,通过Google网站中搜索Team Teaching可以获得一亿多个结果。而在国内,西南政法大学在2001年开始就进行了这种多师同堂的教学改革试验,2011年12月22日“三师同堂”亮相首都小学生课堂,这说明“多师同堂”的协同教学方法已在国内引发了关注,值得尝试和推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相关理念

1.多元智能理论

“不同知识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全面发挥各分支的教育价值,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人教育。”例如初中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组织历史活动课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打破学科壁垒,互相学习,博采众长,提高综合素质。

2.最优化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当代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把效率与效果同时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最优良的教育效果。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情景性的,知识是因为应用而产生的,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被确切理解。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教学设计要研究如何把知识组织成系统化的、网络化的形式,以便于学习者从多角度来学习知识。跨学科教师共同组织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有利于学习者多角度学习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三、“多师同堂”教学模式实效性探究

2016年8月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开始着手研究课题《初中历史文化课的多师跨科同堂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由于历史文化课涵盖的范畴很广,共有历史、语言、地理、美术、音乐、物理等学科老师共同参与了这个课题。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充分论证,再加上一年半以来的实践和探索,“多师同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和取得的教学效果有目共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的优势明显:

一是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多元互补,在团队协作中实现了教师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多位教师在协作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把多元观察视角、知识结构、分析路径融合在一起,互通有无,拾遗补缺,使整个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在协同教学各环节中都能以不同学科的声音发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间高水平的知识整合,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是能发挥专业互补优势,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教师的特长,同时更重要的是有效整合了教师资源,在互动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之间的创新能力,构建出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同时,师生互动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

三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师生合作创新。遴选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师资组成协同教学团队,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协同教学团队的组建采取自由、自愿组合,参与者共同提炼出最优的授课方案和内容,共同攻克专题中的难关。如历史八年级下册《文学艺术的成就》一课中,教学内容涉及历史、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团队就需要历史、语文、美术、音乐四个学科的专业教师,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在协作中加强团队意识,又在团队协作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四、操作难度与教学管理上的局限不足

由于“多师同堂”协作教学是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的周边目前还处于浅尝辄止的初级阶段,处于萌芽阶段的“多师同堂”显示出许多的问题和局限不足。

例如作为一个教学模式,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制定多方监管、多师制约的课程质量制度;制度的措施是否完全到位;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否大力的推广,成为一个常态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都是要切实解决的,只有扫清这些障碍和顾虑,教师才能更大限度发挥专业优势,齐头并进,携手创造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总而言之,“多师同堂”協同教学模式将教学资源中的各种要素有效汇聚起来,通过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创新,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付子堂.构建“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版,201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