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探究

2018-07-24黄耀堂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互联网

黄耀堂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教育条件而纷纷外出打工,他们为我国的城镇化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便是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跟着老人或者亲戚生活在一起,作为实际上的监护人,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护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

一、当前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

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200.32万人。尤其是笔者所在的西北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比例更高,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更为严重。留守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跟着老人一起生活,而老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关注过多,因而学生会有一定的道德缺失,尤其是道德情感缺失,对于周围与自身的态度缺少感情体验,缺乏责任感。还有就是道德品行有待提高,由于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是老人或者亲戚,他们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而孩子会以迟到、捣乱等行为希望来获得关注,但多数时候适得其反,孩子依然没有得到关心与爱护。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探究

网络时代的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然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新的生活环境,教师对于新生活环境中德育方式的探索,也是对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笔者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实践,证明如下这些新型网络媒体德育方式的教育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讲解式德育的效果:

1.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校园网络德育基地

我们通过收集、加工、存储充满正能量的德育信息等方式建立留守儿童德育信息库,搭建网络德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德育资源,并利用这些优质德育资源经常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多数留守儿童对德育的排斥心理,充分反用“温水效应”,逐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

2.建立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宣传平台

学校通过建立德育之星宣传网络平台和制定各级德育之星评选办法,搭建展示学生个性、传递正能量的舞台。学校要统一思想和行动,重视德育先进事迹宣传,各级德育网页都以德育之星宣传、展示为重点。让班级德育之星常在班级网页闪烁,校级、区级德育之星常在学校网页闪耀。使德育之星的荣耀人尽皆知,成为人人向往的荣誉。

德育先进的评选则先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之星风采展示、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德育之星的先进性,让班级德育之星引发学生见贤思齐的主动思想。再通过个人自我积极表现、网络展示和书面申请自荐为班级德育之星,然后通过班级德育网页展示学生积极分子的兴趣、特长和先进事迹,师生齐动员选出班级德育之星加入班级德育之星展示网页,之后选出拟评选学校德育之星的优秀人选,进而通过学校组织学校德育之星网络评选和现场竞聘选拔出学校德育之星,再加入学校德育之星宣传网页。

3.合理运用网络,做学生的知心“网友”

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及时与学生沟通,随时收集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由专业德育老师在网上咨询。在网络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德育正能量,还可以通过微信、E-mail、QQ等与老师交流、谈心,畅所欲言。每个有困惑的留守儿童都利用虚拟环境交流,避免了师生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健康成长。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又能增强网络上德育互动的亲和力。通过网络让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愿意与“网友”对话,网络成为德育老师与留守儿童进行德育互动的自然媒介,影响、改变了学生的心理、行为。

4.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

留守儿童的德育,绝对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应该是学校和社会、家庭德育紧密结合才更有实效。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家校联系的渠道,我们通过德育网校、德育教师博客、班级德育论坛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教育空间、时间的束缚已不再是问题,而思想和认识的交流,也不仅仅局限于见面,声音、图片和多媒体的引入,让家长、社会、教师真正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并共享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

学校还利用用网络拓宽交流空间,建立德育网站、“家长学校”“父母信箱”等德育网页。通过以上这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家长、学生、老师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共同沐浴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德育网络的阳光,形成德育合力,防止过去学校德育可能会出现的“5+2=0”的情况,也就是学校德育在5天中给予学生的正确观念和行为,可能会因为双休日在家庭或社会中遇到的不良事件和各种信息的误导而被削弱甚至完全瓦解。

近几年在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德育实践证明,运用这些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德育新方式,有助于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取得實效。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同伴携手并进、“共同富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也有利于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事业,助推中华民族共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农积勇.网络时代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7(29):19.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农村中学互联网时代的留守儿童德育新方式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303。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互联网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